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试卷.docx
-
资源ID:96353659
资源大小:711.9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试卷.docx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2020年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战役”面前,充分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的医生和医疗物资都集中在到了武汉。作为武汉的市民小李,用他自己的方式每天给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送午餐,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医护人员提供维生素的是()A肉沫豆角B红烧带鱼C东坡肉D米饭2(2分)下面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量固体NaOHC量度液体体积D测溶液的酸碱度3(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小苏打制汽水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C侯德榜联合制碱D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4(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B用炉具清洁剂除去自来水管上的铁锈C冬季用燃煤取暖时要在煤炉上方加装烟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5(2分)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雾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冒白烟C向少量的氧化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黑色粉末部分减少,溶液由变成黄色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6(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焦炭用于防毒面具B炭黑用于制电极C具有隔水透气高分子膜材料做鸟笼D盐酸用于铅蓄电池7(2分)下 列应用及相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工业用纯碱制取烧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B美丽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CO2+H2O 分解反应C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D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银强:Fe+2AgCl2Ag+FeCl2 置换反应8(2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9(2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75%的酒精溶液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关于酒精(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5:1C酒精属于纯净物D酒精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10(2分)下列关于 能源、资源、环保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总水量的30.4%B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四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效的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产生C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80多种矿物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11(2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升高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B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固体中没有离子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结构不同AABBCCDD12(2分)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ABCD需区分的物质空气和呼出气体羊毛纤维和棉纤维黄铜和18K黄金磷矿粉和硝铵方法一带火星木条取样灼烧,闻气味加热,观察现象观察颜色方法二澄清石灰水取样灼烧,观察生成物加入稀盐酸加水,观察现象AABBCCDD13(2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B40时,分别在2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20时,取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D40时取甲、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乙析出比甲多14(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氧气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瓶B氯化钠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C铜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D氯化钾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15(2分)现有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的氧化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40g,与100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B4%C10%D19.6%二、非选择题(16题-23题,共9小题,共40分)16(5分)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中国人都成了“美食家”。小明和妈妈就按照网上的指导一起做了电饭锅蛋糕。(1)做电饭锅蛋糕需要用到蛋清,蛋清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该营养素是由多种 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2)蛋糕所用的面粉是用小麦加工而成,种植小麦需要施加氮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 ,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3)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专家建议可以施加一种复合肥料,如 (化学式)。(4)做蛋糕时还要加入一些牛奶,喝牛奶是为了能为我们补充较多的常量元素 ,该元素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17(5分)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国家卫健委向民众发布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其中75%指的是酒精的 分数(“质量”或“体积”);在汽油 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燃料,可适当节约 ,一定程度上减少 的污染。(2)“84消毒液”也是疫情期间我们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将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就可以得到次氯酸钠及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最常见的液体,方程式为 ;反应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3)消毒液的外瓶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属于 材料。18(4分)如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2)此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3)此反应中两种氧化物之间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4)画出比一个水分子质子数多两个的粒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19(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复分解反应发生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酸、碱、盐之间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请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根据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进行分类,参照实例完成下列内容:BaCl2+H2SO4KNO3+H2SO4NaCl+Cu(OH)2CaCO3+HClNaC1+Ca(OH)2BaSO4+AgNO320(2分)过课外阅读发现Fe3O4的化学式可看作:FeOFe2O3,2KAl(SO4)2化学式可看作:K2SO4Al2(SO4)3同理,孔雀石Cu2(OH)2CO3的化学式可看作 。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7分)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该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该气体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否则停止加热后,试管内温度降低,且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体,从而使试管内 ,气压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骤冷炸裂。(4)实验室要制取纯净的CO2气体,要通过两次装置,第一个装置盛放试剂是 ,第二个装置盛放的试剂作用 。22(4分)如图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和C是两种酸,E 可以制肥皂,用“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请写出化学式C: D: 。(2)写出E转化F的方程式 。(3)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23(5分)实验兴趣小组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剩余的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溶质只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物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写出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x)的比例式为 。(3)滤渣的质量为 。(4)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50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填化学式)。(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6分)某校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在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探究甲同学观察到红色溶液逐渐变浅,从而得出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烧杯中液体浑浊并呈红色,过滤后得废液,由此现象得出此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提出问题废液中除了Na+和C1外,含有哪些离子呢?(酚酞除外)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思考交流后,有如下猜想:甲:CO32OH乙:CO32丙:OH请你再写出一种合理猜想: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图2实验实验与结论于是甲同学得出自己的猜想正确,小组同学经讨论得出甲同学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把甲同学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出了甲同学的猜想正确。继续探究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出了废液中可能存在的两种阴离子的存在,同学们通过实验又证明出另一种一定存在阴离子,实验步骤:重新取废液,加入 溶液,然后再加入 溶液,当观察到 现象,即可确定阴离子的成分。反思与结论在探究离子成分时选择试剂时要注意的问题是: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肉沫豆角,肉中富含蛋白质,豆角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红烧带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东坡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分析】A根据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要面对带刻度的一侧,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苏打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侯德榜联合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的过程中只是加速了雪的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分析】A、根据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解答;B、根据炉具清洁剂显碱性解答;C、根据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解答;D、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解答。【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故正确;B、炉具清洁剂显碱性,不能与铁锈发生反应,故错误;C、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故正确;D、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等可以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5【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冒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少量的氧化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红棕色粉末全部减少,溶液由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酸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6【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回答此题。【解答】解:A用于防毒面具的材料是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不是焦炭,故错误;B能够做电极的是石墨,不是炭黑,故错误;C具有隔水透气高分子膜材料制作的鸟笼,能够很好的为小鸟提供空气,且能够隔绝水的进入,故正确;D硫酸常用于制作铅蓄电池,不能用盐酸,故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才能正确分析解答,难度不大。7【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溶洞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铁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分析】A、根据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B、根据纤维素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碘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D、根据油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来分析。【解答】解:A、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的作用下,被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故A说法错误;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属于糖类,但并不能给人体消化吸收,但它可以起到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故C说法正确;D、油脂是除糖类以外的第二大供能物质,它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9【分析】A、根据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D、根据酒精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酒精分子才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1个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酒精分子中碳、氧、氢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1:6,故B错误;C、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酒精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10【分析】A、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减少了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海洋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更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四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效的减少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的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C、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80多种元素,而不是80多种矿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资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水资源状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因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有规律的排列并且不能自由移动的结果;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其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而非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分析】A、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都不能复燃进行分析;B、根据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成分进行分析;C、根据黄铜和18K黄金的组成进行分析;D、根据磷矿粉和硝铵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都不能复燃,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B、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取样灼烧,闻气味,所以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错误;C、黄铜中的铜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铜,18K黄金中含有金、镍、银、锌等,加盐酸都会有气泡冒出,不能鉴别,故错误;D、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铵是白色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磷矿粉难溶,硝铵易溶于水,可用加水,观察现象方法鉴别,故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3【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变化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溶剂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B、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在200g水中加入50g甲、乙,固体全部溶解,溶质、溶剂质量都相等,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取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40时,取甲、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所以乙析出比甲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再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于氧化铜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与100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MgO+H2SO4MgSO4+H2O,可知氧化物中氧元素全部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生成水中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即可;氧化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40g×32%12.8g,设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y,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氧化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硫酸、生成水以及氢元素的关系为 OH2SO4H2O2H 16 98 212.8g x y则x78.4g,y1.6g该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78.4g21.6g,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6g××100%2.4g则该硫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故选:B。【点评】本题很好的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时首先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反应原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二、非选择题(16题-23题,共9小题,共40分)16【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氮肥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3)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叶片发黄,说明土壤中缺乏氮元素,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牛奶中富含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蛋清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该营养素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2)种植小麦需要施加氮肥,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3)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说明土壤中缺乏氮元素;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胺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NH4H2PO4、NH4)2HPO4。(4)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喝牛奶是为了能为我们补充较多的常量元素钙元素,该元素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故答案为:(1)蛋白质;氨基酸;(2)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3)NH4H2PO4或(NH4)2HPO4;(4)钙元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常见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化肥的分类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分析】(1)根据液体的体积含量及乙醇汽油的优点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解答】解:(1)75%的医用酒精,其中75%指的是酒精的体积分数,在汽油 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2)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0解得x+1,同理可得Na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3)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高密度聚乙烯,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1)体积;石油资源;汽车尾气;(2)Cl2+2NaOHNaCl+NaClO+H2O;1价,+1价;(3)合成。【点评】本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18【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甲、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回答;(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计算;(4)根据一个水分子的质子数判断微粒的结构,画出结构示意图。【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C图中分别补充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如下图:(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3)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是:2H2O22H2O+O2,两种氧化物之间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34×2):(19×2)17:9。(4)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有10质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是镁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1)见上图。(2)过氧化氢分子。(3)17:9(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和微粒的观点和模型图的意义是去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硝酸钾与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钡与氯化银均难溶于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的另一原因是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答案是: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物质分离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孔雀石Cu2(OH)2CO3的化学式可看作Cu(OH)2CuCO3;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8HCl2FeCl3+FeCl2+4H2O。故填:Cu(OH)2CuCO3;Fe3O4+8HCl2FeCl3+FeCl2+4H2O。【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21【分析】(1)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仪器名称;同时考查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2)只增加一药品制备氧气,则只有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符合此条件,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实验过程,回忆实验现象,回答此题;(4)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去除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回答此题。【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锥形瓶作为反应装置,导管输出气体,橡胶塞密封锥形瓶,同时需要长颈漏斗加入液体,所以需要仪器还有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不具有密封盖,所以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已达到密封作用,防止二氧化碳逸出;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到液面以下。(2)只需要一种药品即可以制备氧气,只有高锰酸钾符合该要求,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3)当先停止加热后,温度降低,内部不在产生气体,试管内气体减少,使内部压强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水会发生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答案为: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4)制备的二氧化碳内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除去氯化氢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水蒸气放在最后,保证水蒸气被全部吸收;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水蒸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2【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和C是两种酸,E可以制肥皂,所以E氢氧化钠,B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A、C会与B反应,所以B是碳酸钠,碳酸钠转化成的D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硝酸,硫酸转化成的F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硫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和C是两种酸,E可以制肥皂,所以E氢氧化钠,B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A、C会与B反应,所以B是碳酸钠,碳酸钠转化成的D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硝酸,硫酸转化成的F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硫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NO3;D是CO2;(2)E转化F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A溶液与B溶液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为: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1)C是HNO3;D是CO2;(2)2NaOH+H2SO4Na2SO4+2H2O;(3)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3【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进行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3)根据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进行计算;(4)根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5)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设溶液中氯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z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g195.6g4.4g,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z x y 4.4g x7.3g,y11.7g,z10.6g,(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并且溶液反应后总量减少,说明滤液中含有盐酸,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有固体生成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m,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 11710.6g m nm10gn11.7g所以滤渣的质量为10g;(4)加入100g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80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HCl、CaCl2;(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8%。故答案为:(1)Na2CO3+CaCl2CaCO3+2NaCl;(2);(3)10g;(4)NaCl、HCl、CaCl2;(5)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的质量等知识。24【分析】实验探究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原因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后生成物可能有剩余分析;实验与结论根据碳酸根、氢氧根溶液都显碱性分析;继续探究要证明氯离子的存在要先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反思与结论根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