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
-
资源ID:96355090
资源大小:406.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新课结束调研语文试卷(2023.03)一、积累运用(共25分)1.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面对青春的mng懂和迷茫,要不断为自己fù能,才能有勇气、有信心走好脚下的路。一句不经意间看到或听到的话,一帧美丽旖旎的风景画,一场激情澎湃的讲座,一次自由的旅行,一本意味深长的好书也许都会给你精神的震撼和奋进的力量。那布满荆棘的路上或许就藏着怒放的玫瑰,不要因失败而犹豫彷徨,拂去生活中阴mái,鼓舞自己前行。填字注音名著阅读。(共5分)2.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艾青诗歌中的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向太阳写于这个时期,是艾青写的第一首长诗。B. 水浒传中宋江被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呼延灼又通过高太尉调来轰天雷凌振,造炮攻打山寨。宋江设计擒得凌振上山,凌振宁死不愿上山入伙。C. 水浒传中李逵随柴进来到高唐州,得知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要抢占柴家的花园,还将柴皇城打伤,逼着柴家搬出去。柴进据理力争,殷天锡还要打柴进,惹恼了李逵,冲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将殷天锡打死。D. 儒林外史严监生临终前因家人点了两根烛芯而久久不肯咽气。等到看见家人将烛芯灭去后,才肯咽气。这一细节将其吝啬体现得淋漓尽致。E. 简·爱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舅妈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构开设的寄宿学校圣约翰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爱慕,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3. 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请你从下图匡超人的朋友圈中选择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此人对他的影响。我选:_(填字母)。_。4.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安静中蕴含着的巨大力量。这些力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织就了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岚流云飞。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呢?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安静的人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A. 第句中画线的句子“人”作主语,“张狂”作谓语,“优雅”作宾语。B. 加点的“的”是助词,“才”是副词,“风姿静美”“岚流云飞”是主谓短语。C. 选段第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第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D. 选段第句有语病,应该将“人”和“安静的”调换位置。5. 漫画题: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甲 乙我选择的漫画是_主题:_6. 有人说:时间就是你自己影子,你是什么样子,时间就是什么样子;你去哪里,时间也会去哪里说的是时间管理的事。时间管理就是运用策略和技术,帮助人们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方法。有人就“时间管理”做了论述(如下),请你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时间管理不重要。首先,时间是恒定的,管不管理都在那里;其次,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影响质量的并不是时间。所以,时间管理多此一举。7. 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探究中华文化长盛不衰并将成为世界文化中流砥柱的原因。【材料1】华夏大地东部和南部与共他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北部又与邻国冰雪相封,西部是高山耸立,喜马拉雅又成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在这种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明。中国拥有广表的平原,为中国成为发达农业国提供了可能。【材料2】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的伦理观是什么呢?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中国人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可看出其博大、包容、坚忍、兼续等特点。【材料3】从汉字的形成发展中可以看出其独具的特色,这就是文字属类专一,文字构理连贯和文字字体贯通。就文宇属类专一而言,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以方块字形、意音性质为特征的文字体系。在几千年的演变中,汉字这种独特属性始终没有改变。【材料4】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材料综合采自百度百科中华文化宣传和央广网等)8. 默写。(1)晓镜但愁云鬓改,_。(李商隐无题)(2)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_)(3)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句子是“_,_”。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自秦汉以来,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节选自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有删改)注释苟简:草率简略。倍蓰(x):一倍、五倍。概指数倍。膏味:甘美的滋味。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俟其欣悦( )(2)腰白玉之环( )(3)犹幸预君子之列( )(4)余犹及见老儒先生( )(5)多且易致如此(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11. 下列对甲、乙选段的理解和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正确断句是: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B. 根据甲文中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和乙文中的“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可知,宋濂幼时和老儒学者少时都采用了抄书的读书方法。C. 李公择的读书表现“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与后生科举之士不同,点明了李公择能把所读转化为己有的原因。D. 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的学生学习条件做对比,突出了专心刻苦对学有所成的重要性。12. 勤学苦读,方能有所成就。请你根据乙文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材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万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下帷绝编:这里用“下帷”与“绝编”两个典故借指读书勤奋。(二)阅读下面戏剧节选,完成小题。伟大的祖国!万岁(节选)时间:中国在利比亚大撤侨前夕地点:利比亚民航机场人物:女孩、姑娘及中国侨民甲、乙、丙及众人候机大厅一角,一片狼藉。一群中国侨民拥挤在一起,神情紧张,脸色憔悴。不时传来枪炮声,引起大厅内骚动不安。丙:不好啦!不好啦!众惊疑,围上前七嘴八舌询问。姑娘帮丙包扎伤口。丙:(喘气)给我喝口水。(有人递上矿泉水)大家不要乱,听我说。机场附近,都躲着一群又一群的各国侨民,刚刚听说,机场工作人员大部分都跑了,没有哪个国家的飞机敢降落。外国侨民是又哭又骂又闹全场静下来,众失望气馁。良久甲:咱们怎么办?丙:大使馆的人正安排转移出境路线,这不,我就跑来告诉大家,作好准备。哎哟,差点给打破头呢!女孩:叔叔,疼吗?叔叔不哭,真乖!丙:谢谢小姑娘!咱们中国人,天塌了,也不哭!再说,你妈妈多细心地包扎,一点也不疼。姑娘:我不是她妈妈,她妈妈跑散了丙:机场外面人群中,有一个母亲发疯似的找女儿女孩:一定是我妈妈!我要妈妈!突然,一阵轰响声让全场霎时静下来。轰响声继续。甲:飞机的声音乙:民航机姑娘:飞机!我看见飞机了!乙:我也看见了,民航机!甲:我们中国的民航机!屏幕上,一架中国民航机徐徐降落。大厅一片沸腾,众人欢欣雀跃。众:祖国万岁!祖国万岁!丙:中国民航,好样的!这样条件的机场,也敢降落!甲:中国人,好样的!乙:做中国人,我自豪!姑娘:我骄傲!女孩:(泪音)妈妈,我唱你的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姑娘:(流着泪加入唱)“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甲、乙、丙:(加入唱)“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众人全体激情高唱。歌唱祖国响彻全场,震撼人心。剧终。13. 剧本重视舞台说明,细读剧本的前五段,说说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14. 潜台词是指台词中的言外之意,意思是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请你说说文中第段画线句的潜台词。15. 剧本塑造了姑娘和女孩等众多人物形象,结合节选部分,说说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16.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家与团圆是中国人深入骨血的文化情结,因此撤侨不只是彰显国家实力,不只是呈现外交能力,更是一种历经千百年、已经融入血脉的民族责任感。B. 为了表现中心,戏剧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中国民航机和外国飞机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中国民航的英勇,说明祖国对侨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C. 文章以歌唱祖国响彻全场作结,是为了表达即将获救人们可以逃离叛军肆虐、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的激动和兴奋之情这一主旨。D. 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中国民航高超的飞行技术,更是对祖国高效的组织救援手段的赞誉。(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文本一】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一片小小的茶叶,制茶师因地制宜,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彩纷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醇厚甜美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超过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2日)【文本二】陆羽21岁动笔写茶经,至47岁才最终完成。茶经总结了制茶技术,更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同时还用饮茶礼仪来规范人生处事修养,表达了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在当时就已被竞相传抄,新唐书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将陆羽塑成陶像置于灶上,奉为茶神。陆羽以及茶经塑造了精行俭德、宁静致远、清净淡泊、修身自律的茶文化与茶德、茶道精神,并开创形成了东方生活美学,拥有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运。(选自济南时报2022年12月24日)【文本三】茶的社会史:茶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是一本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简·佩蒂格鲁,美布鲁斯·理查森,蒋文倩、沈周高、张群译。内容简介:近4个世纪以来,茶在英美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7世纪中期进入伦敦以来,茶是一种舶来品,价格高昂,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能享用。随着喝茶的习俗逐渐融入伦敦和费城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国际贸易商迅速跟上由此带来的对糖、家具、银器、瓷器和织物的需求,以装饰大西洋两岸的客厅。19世纪20年代,茶室热潮蔓延到美国。但袋泡茶和机械化几乎耗尽了茶的浪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茶饮在欧美市场失去了吸引力。21世纪初,茶叶卷土重来。现在,随着茶吧、茶馆和茶室在英国和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种世界上受欢迎的饮料正在迎来当之无愧的复兴。(选自中华读书报2022年11月09日)17. 根据你对文本一论述内容的理解,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18. 分析文本一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19. 整合文本一、二相关内容,简说“茶文化”内涵。20. 比较文本二、三中两部书研究内容的不同之处。三、作文(共55分)21. 作文在自读课上,我们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在阅读这本书时,也需要有这样的“自读课”。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更应主动学习;不只是等待帮助,更应独立面对;不能一味盲从,而应自主探索正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生活的自读课中,他就是靠自己战胜了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请以“生活中的自读课”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