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宁夏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docx

    • 资源ID:96355790       资源大小:70.56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夏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docx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注】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注】岁:收成。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微斯人(没有)(2)不以物喜 (因为)(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4)使者不说(同“悦”,高兴)2.翻译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译文: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哪里会有百姓?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今 不 问 王 而 先 问 岁 与 民 岂 先 贱 而 后 尊 贵 者 乎答: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4.【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答:略。 二、(2021·银川质检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期逐, 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选自赵襄主学御)【注】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调:协调。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诱,引导。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见往事耳(历史)(2)刮目相待 (擦拭,这里指另)(3)学御于王子期(驾车)(4)上何以调于马(同“尚”,还)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译文: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3.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 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进 速 致 远答: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略。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涯:岸边。欧阳公:欧阳修。构:搭建。直:径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2)野芳发而幽香 (开放)(3)则必即“丰乐”以饮 (到)(4)一山之隅 (角落)2.翻译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译文: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3.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更 欲 久 而 忘 归 也。答: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4.【甲】文中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答:略。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注】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选自明史·宋濂传)【注】讦(jié):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3)或指其书曰(有人)(4)濂具以实对(副词,都,全)2.翻译句子。(1)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译文:如果没有景濂,(我)差点儿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彼 尽 忠 于 陛 下 耳 陛 下 方 开 言 路 恶 可 深 罪答: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4.邹忌与宋濂在劝谏君王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答: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宋濂采用直谏的方式,直接指出茹太素“尽忠于陛下”“恶可深罪”。 五、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选自陆游入蜀记)【注】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沿溯阻绝(断)(2)或王命急宣(有时)(3)不以疾也(快)(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2.翻译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译文: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惟 神 女 峰 上 有 白 云 数 片 如 鸾 鹤 翔 舞 徘 徊 久 之 不 散 亦 可 异 也。答: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答:略。 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选自沈周记雪月之观,有删改)【注】始霁:这里指雪停放晴。虚澄:空虚清澈。囿:局限、围绕。汞:水银。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大雪三日 (下雪)(2)客此 (客居)(3)是夜月出(指示代词,这)(4)坐纸窗下(动词,坐在)2.翻译句子。(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我划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至十日犹故在也。译文:(第二年)茂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雪停放晴,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月 映 清 波 间 树 影 滉 弄 又 若 镜 中 见 疏 发 离 离 然 可 爱答: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 4.这两个语段都写了如诗如画般的皑皑雪景,但描写手法却又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对这两个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答:略。 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濯清涟而不妖(洗)(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3)宜乎众矣(应当)(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善于,擅长)2.翻译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兼 彩 而 不 极 于 色 令 人 览 之 有 余 而 名 之 不 可答: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略。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乙】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选自资治通鉴)【注】沛:沛县。掾、主吏:官名。崐背:背叛。因劫:借此胁迫。刘季:刘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吴广素爱人(平常)(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恐其有变(担心)(4)可得数百人(几)2.翻译句子。(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译文:刘邦就用绸绢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楼上,送给沛县的父老乡亲,陈说其中的利害关系。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父 老 乃 率 子 弟 共 杀 沛 令答: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4.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共同的一点是什么?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做简要的分析。答:共同点:都在竭力争取群众的支持。陈、吴先用计赢得众人的同情,又杀两尉断了动摇者的退路,再加上陈说利害且极具号召力的宣传发动,最终得到众人的拥护。沛令身为秦吏,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召得刘季之众却又不信任他们,甚至要杀害全力支持他的萧、曹二臣,最终他成了孤家寡人。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石钟山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闻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声不绝。徐而察之,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有窾坎镗鞳之声。因笑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古之人不余欺也!”(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有删改)【注】铿(kn)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噌(chn)吰(hón):这里形容钟声洪亮。窾(kun)坎(kn)镗(tn)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倒塌) (2)棹数小舟(划(船) (3)转转不已(停止) (4)而石钟山独以钟名(命名)2.翻译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2)古之人不余欺也!译文: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然 则 天 下 之 事 但 知 其 一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可 据 理 臆 断 欤答: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答:略。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选自宋史·列传七十八)【注】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机阱:陷阱。宽简:宽松简易。便:安逸、安适。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为乐 )(3)读书辄成诵(就)(4)晚更号六一居士(更改)2.翻译句子。(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译文: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 3.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放 逐 流 离 至 于 再 三 志 气 自 若 也答: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语句,谈谈你对欧阳修为政之道的认识。答:略。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2)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3)秦悉坑之 (埋)(4)秦将白起闻之(听说)2.翻译句子。(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译文:(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译文:(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括 军 败 数 十 万 之 众 遂 降 秦 秦 悉 坑 之答: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答: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饱读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注】岂:难道。抑本:或者推究。人:人为的原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3)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征于色(脸色)2.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满招损,谦得益。译文: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忧 劳 可 以 兴 国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自 然 之 理 也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甲】文中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乙】文中欧阳修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答:略。 专项训练·提能力一、1.(1)没有(2)因为(3)古时品德高尚的人(4)同“悦”,高兴2.【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1)重点词语:以,因为。注意互文的修辞。(2)重点词语:然,这样。苟,如果。答案:(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哪里会有百姓?3.【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先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答案:今 不 问 王 而 先 问 岁 与 民/岂 先 贱 而 后 尊 贵 者 乎4.【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细读【甲】文可知,【甲】文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中“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治理国家当以人民的苦乐为重。答案:【甲】文体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现了作者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这两种思想都强调了人民的重要。附【乙】【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先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能有国君?因此问话,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二、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答案:(1)历史(2)擦拭,这里指另(3)驾车(4)同“尚”,还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答案:(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2)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3.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4.【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王子期对赵襄主说的话可以得出赵襄主落后的原因是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启示根据事件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附【乙】【译文】(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却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吧?”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现在,您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您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三、1.【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答案:(1)昏暗(2)开放(3)到(4)角落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的重点词语:芳:花。秀:茂盛。(2)句的重点词语:其:大概。答案:(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3.【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句子大意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答案: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或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亦可)附【乙】【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条泉水的旁边,欧阳修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丰乐亭”,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它的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在距离丰乐亭东面几百步的地方(直译:笔直朝丰乐亭的东面走几百步),找到一处山势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让我为它写一篇记。只要欧阳修和州里的宾客一道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他)有时喝醉或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四周,只见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岩石秀丽,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唉!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虽然如此,欧阳修这样做的快乐,我都能解释它。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待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修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四、1.(1)间或、偶尔(2)确实,的确(3)有人(4)副词,都,全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1)微:如果没有;几:几乎,差点儿;误:错误;罪:怪罪。 (2)谤讥:公开议论指责;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使听到。下:下等的。答案:(1)如果没有景濂,(我)差点儿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2)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3.【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注意根据句意和句子的语法结构等进行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可以重责他。其中句中“耳”是句末语气助词,“罢了”的意思;“恶”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根据句意及“耳”“恶”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可进行断句。答案: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比较阅读。邹忌是采用讽喻说理的方式讽谏齐王。邹忌通过“孰美”的三问三答,继写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宋濂采用的却是直谏的方式。从“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可知,当有人指责茹太素的奏章时,宋濂直接指出茹太素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不可以重责他。答案: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宋濂采用直谏的方式,直接指出茹太素“尽忠于陛下”“恶可深罪”。附【乙】【译文】宋濂性情诚实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所居的住室,题名“温树”。有客人问起宫中言语,宋濂便将“温树”二字指给他看。宋濂曾经与客人一起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可以重责他。”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后,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差点儿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五、1.(1)断(2)有时(3)快(4)全,都2.【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答案:(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4.【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答案:【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附【乙】【译文】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觉得很奇异的一个现象啊。六、1.(1)下雪(2)客居(3)指示代词,这(4)动词,坐在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拏:撑(船)。拥:裹、围。独,独自。答案:(1)我划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第二年)茂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雪停放晴,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3.【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做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非常可爱。据此进行断句即可。答案: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4.【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这一句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注意事项

    本文(宁夏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