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56241
资源大小:34.9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年春期期终学情调研八年级语文(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下面是小益阅读文章时收集的一段材料,请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诵读诗文,如经历了一次震hàn()人心的旅行。我们仿佛和常建漫步山林,欣赏山光水色,参悟空寂禅意;和陶公撑船前行,漫步桃林,赏世间美景蓦地回首,我们已走过幽悄的山林,览尽天地间无限风情,美景使人戛然而止。诵读诗文,像欣赏一场精雕细琢的音乐会。它们或高kàng()或恬静,或奔放或温婉,但无论如何,都浓浓的倾注了诗人情感。慢慢地,你会明白诵读诗文的意义是谈吐、是涵养,是“腹有诗书气自华”。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震hàn( )(2)蓦地( )(3)幽悄( )(4)高kàng( )2. 阅读后,小益觉得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并修改。3. 语段中划横线部分有一处语病,请你帮小益改正病句。【参考答案】1. 撼 mò qio 亢2. “戛然而止”改为“流连忘返”。3. 都倾注了诗人浓浓的情感。【1题点津】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蓦地,mò dì,表示出乎意料,让人感到意外。幽悄,yu qio,意思是低微,谓幽约微妙。高亢,go kàng,(声音)高而洪亮。【2题点津】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不能用来写美景,可改为“流连忘返”。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3题点津】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浓浓的”应修饰“情感”。4. 古诗文默写。(1)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 _。”(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 _。”(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参考答案】 俄顷风定云墨色 无为在歧路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点津】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俄顷、歧、辗、碾、楫”等字词容易写错。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文段,完成题目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亚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啊”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5. 冬妮亚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形象?6. 请结合语境,理解保尔在这里使用“酸臭”一词的含义。【参考答案】5. 在冬妮娅眼中保尔生活潦倒、工作不顺心、不求上进。6. 势利、庸俗。【分析】5题点津】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结合语段内容,从“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中可知在冬妮亚眼中保尔生活潦倒、工作不顺心、不求上进。据此回答即可。【6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含义。“酸臭”原指一种难闻的气味,结合文段中“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等内容提示可知,在这里是说冬妮娅非常势利、庸俗,综上分析即可作答。7. 某班级开展“以和为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2)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刘晖不小心碰到了王明,洒了王明一身饭菜。王明气得满脸通红,说:“你怎么不看路啊!”本着“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刘晖应该怎么说?【参考答案】(1)示例:中国文化崇尚“和”。(2)示例:王明,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弄脏了你的衣服,我负责给你清洗干净,可以吗?【小问1点津】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概括为:中国文化崇尚“和”或中国崇尚“和”文化。【小问2点津】考查语言表达。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示例:王明,对不起!我刚刚不是故意的,真的很抱歉,请你原谅我的不小心。脏衣服我负责清洗干净再还给你,你觉得行吗?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刀爱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8. 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儿时:_。长大了:_。9.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1)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10.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1)那棵粗壮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1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参考答案】8. 儿时:疑惑(不理解) 长大了:震撼(理解)9. (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认真),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原来就是刀之爱的心理。10.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迎接、接受)刀的考验的场景。(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解决、认真。11. “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分析】【8题点津】无【9题点津】无【10题点津】无【11题点津】无(二)(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是微波炉,还是“危”波炉?生活中,微波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习惯用它热牛奶、蒸米饭,甚至是烤鸡翅。然而,各种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也在这时开始四处流传,很多人“谈炉色变”。有人甚至把它称为“危波炉”。那么,微波炉真有那么可怕吗?有人说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真是这样吗?其实大多数食材是通过“加热”,才能成为我们的食物。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高温环境下食材蕴含的营养都会有所流失。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然而,这并不是说微波烹调十全十美。它不太适合用于水分少且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微波加热之后,鱼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保存率就低于蒸煮方法,特别是0mega-3脂肪酸会有下降。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也证实,微波加热肉类同样会引起不饱和脂肪酸的降低。但是,微波加热并不是破坏0mega-3脂肪酸最严重的烹调方法,油炸和油煎方法损失更大。网络上,很多文章说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研究表明,在200以上的烹调温度下,蛋白质类易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脂肪类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如果到了300,就会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因此,控制烹调中产生致癌物的关键就是降低烹调温度。微波烹调时由于主要以水分子作为导热介质,在含有大量水分的情况下,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更不会达到180以上。刚刚说了,低于200时是不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所以,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唯一的例外,就是蒸大米饭时产生丙烯酰胺(一种有机化合物,有致癌性)的数量。有研究发现,使用微波炉蒸大米饭,其丙烯酰胺产生量是普通饭锅的数倍。尽管这个数量仍然远低于煎炸食品中的量,但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米淀粉粒受热糊化时,由于淀粉粒外包裹物和米粒本身的限制,其热量不能及时传出,从而使局部温度升高,出现“过热”现象。这么看来,用微波炉加热冷饭、冷粥是可以的,想要蒸熟米饭还是换种方式吧。有些人认为微波炉加热食物受热不均,食用之后易生病。在加热和解冻食物的时候,由于食物形状不规则,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但这并不能怪罪微波炉。因为就算把一只整鸡放在普通煮锅或蒸锅里,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加热均匀。我们都知道,用普通锅加热食物时,应当把食物切成小块才能受热均匀;而用微波炉加热的时候,需要把食物铺成一个扁平的平面,这样是最有利于均匀加热的。有了这些科学解读,相信谣言会不攻自破。为安全起见,在使用电器前必须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危险。另外,还请你把正确的知识告诉自己的父母、朋友,通过科学的见解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12. 微波炉,是“危”波炉吗?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回答。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14. 文章结尾说:“有了这些科学解读,相信谣言会不攻自破。”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关微波炉的谣言?15. 退休的王大妈独自在家,中餐准备用微波炉热一热冷饭,并清蒸一条鲫鱼,你觉得王大妈的哪样食物是不适合用微波炉烹饪的?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 不是。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微波加热并不是破坏Omega-3脂肪酸最严重的烹调方法;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13. 不能。“有时”说明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不一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去掉则与实际情况不符。14. 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微波炉加热食物受热不均,食用之后易生病。15. 清蒸鱼不适合,使用微波炉蒸鱼,鱼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保存率低于蒸煮方法,特别是Omega-3脂肪酸会有下降。所以微波炉还是加热冷饭比较合适。【12题点津】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根据第段中“由于微波炉提供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可知: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根据第段中“微波加热并不是破坏0mega-3脂肪酸最严重的烹调方法,油炸和油煎方法损失更大”可知:微波加热并不是破坏Omega-3脂肪酸最严重的烹调方法;根据第段中“微波烹调时由于主要以水分子作为导热介质,在含有大量水分的情况下,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更不会达到180以上。刚刚说了,低于200时是不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所以,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可知: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13题点津】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的特点。第段中“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不一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如果去掉“有时”,则成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少于传统烹饪方法,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因此不能去掉。“有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14题点津】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关于微波炉的谣言,在文章各个段落中。根据第段中“有人说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可知谣言一是: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根据第段中“网络上,很多文章说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可知谣言二是: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根据第段的“有些人认为微波炉加热食物受热不均,食用之后易生病”,可知谣言三是:微波炉加热食物受热不均,食用之后易生病。【15题点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王大妈提建议,告知王大妈哪样食物不适合用微波炉烹饪,从原文找出依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第段中“微波加热之后,鱼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保存率就低于蒸煮方法,特别是0mega-3脂肪酸会有下降”可知,微波炉不适合做清蒸鲫鱼;根据第段中“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可知,用微波炉加热冷饭比较合适。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1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垒。”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进:继续学(新内容);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其为人:即“为其之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6. 解释加点的词语。(1)教然后知困_(2)学学半_(3)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_(4)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_17.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 师襄子辟席再拜1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9. 【乙】文孔子的学习过程印证了【甲】文中的“_”的道理,而【乙】文师襄子“_”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从孔子身上得到了教益,这又印证了甲文中“_”的道理。【参考答案】16. 困惑 同“敩”,教导 高兴的样子 做,这里指作或写17. C18.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肉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19. 学然后知不足 辟席再拜 教学相长【16题点津】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困:困惑。(2)句意: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3)句意:有时高兴的眺望远方志意深远。怡然:高兴的样子。(4)句意: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为:做,这里指作或写。【17题点津】考查文言断句。C.句意: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根据句意可断句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故选C。【18题点津】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虽:虽然;嘉肴:美味可口的饭菜;弗食:不吃;旨:甘美。【19题点津】考查内容理解结合【乙】文“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也”等内容可知,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学习,与【甲】文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结合【乙】文“师襄子辟席再拜”可知,师襄子从孔子学琴的过程中感受到孔子虚心好学及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辟席再拜”这一动作体现出师襄子从孔子的身上得到了教益,这也印证【甲】文中的“教学相长”这一道理,证明教和学互相促进。【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0. 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词中的环境特点和词人的情感特点。环境特点:_ 情感特点:_21. 后人评价这首词,“寓意高远”“语语双关”“物我交融”等来形容。请就其中一个词作为赏析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艺术特色的理解。【参考答案】20. 夜深凄清 孤寂高冷21. 寓意高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身处困境又超凡脱俗。语语双关:“寂寞沙洲冷”中的“冷”是“寒冷”的意思。在这里既指在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沙洲冰冷,也指被迫躲进沙洲的孤鸿内心的寂寞凄凉。一语双关,含蓄委婉,自然流露诗人被贬后幽愤凄苦的心情。物我交融:词中的孤鸿是作者的化身,写孤鸿遭遇不幸,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20题点津】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并要注意用四字短语概括。“缺月”“疏桐”“沙洲冷”形象地写出夜深人静,月挂疏桐,沙洲冰冷,渲染了环境凄清冷寂。因此环境特点可用“夜深凄清”来概括。“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这里写鸟也写人,“幽人”的孤寂高冷与大雁如出一辙。因此情感特点可用“孤寂高冷”来概括。【21题点津】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词语,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寓意高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由此,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语语双关”。“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冷”表面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深层含义指孤鸿内心的寂寞凄凉。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寂寞沙洲冷”中的“冷”一语双关,既指在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沙洲冰冷,也指被迫躲进沙洲的孤鸿内心的寂寞凄凉,一语双关,自然流露诗人被贬后幽愤寂苦的心情。“物我交融”。词中的大雁仿佛作者的化身,“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四、作文(50分)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参考答案】参考例文:这就是我的承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让我把这难得的周末给盼来了。每天沉浸在繁琐的功课上,头脑里装的东西再没有休息这个概念,7个科目轮番上阵,现在一谈到学习,我的头脑就开始发热。一周一次的休息日真可谓来之不易,星期五一放学,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背起书包准备回家,心里美滋滋地想:难得休息一次,一定要好好享受享受。在回家的路上,周而复始出现在我眼前的景物突然改头换面,一切变得焕然一新。往常,我每次骑着自行车上学都要弄得大汗淋漓,今天可不同了,我一踏上自行车,不禁觉得脚底生风,自行车跑得飞快,此时此刻,公路也好像比往常短了许多,几乎是用平时一半的时间,我就回到了家中。回到家,我向电脑桌一瞟,哈哈,爸爸没有占用电脑,于是,我装着可怜巴巴的样子,一直盯着妈妈,真是“知子莫若母”啊,妈妈一见我的眼光就知道我在想什么,便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你呀,整天就围着电脑转,干脆给电脑当儿子算了。”听到妈妈的话,我不禁感到一阵失落:此次“战斗”,如果不磨破嘴皮子,肯定没戏! 制定了大致方针后,我便开始跟着妈妈死缠烂打,但妈妈就是一直不松口,最后我只能使出我最后一张王牌:向妈妈保证,只在电脑前待一小时。妈妈心一软,便答应了我。我不禁欣喜若狂地奔向电脑 时间就像我平时喜欢喝的七喜一样,看起来还有很多,但没几口就见底了。一小时即将过去,我不禁开始唉声叹气,于是便用眼睛向妈妈瞟去,只见妈妈正笑眯眯地拿着时钟开始倒计时。我遗憾地望着电脑,心里一直思索:时间快到了,可我正玩得热乎呢,向妈妈求求情吧,可答应了妈妈的呀。我不禁左右为难。终于,我一咬牙,关掉了电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何况我答应了妈妈,这是我的承诺。妈妈见我自觉地遵守诺言,不禁眉开眼笑,连连夸道:“这样才乖,如果你每次都像这次这么遵守承诺,难道还愁不能玩电脑?”一听妈妈的话,我也美滋滋地笑了。我想,做什么事情都一样,说到就要做到。古人的“千金一诺”,诚不我欺。【点津】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从题目来看,“承诺”是中心词,是写作的内容,“承诺”是郑重的许诺,是一种责任的表达,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庄严的应答。“我”是写作的对象,限定了叙述的角度。“这”是写作的主体,是“承诺”的具体化,可以是“我”做的一件事,一个行动,一句话,或一种态度等。“就是”起到强调作用,表达了“我”思想的坚定,“我”的内心认可度高。“我”是行文中的核心人物,意在指向要写“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言自己的心声。“承诺”是文章主旨,全文要围绕“我”来写“承诺”。二、选材立意。从导语来看,“承诺”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可选择的对象有着很大的自由度。承诺的对象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或者是某个陌生人;也可以是导语中提示的对象。提示语给出若干选材:“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是从人对规范、制度的遵守角度来说的;“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是从人的自身素养的形成角度而言的;“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是从人的价值追求角度来谈的;“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是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来说的。同学们可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力求真实,不宜一味求新,胡编乱造“承诺”的内容。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即便是一些平凡小事,只要感情真挚,一样可以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