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
-
资源ID:96356247
资源大小:54.2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生因奋斗而精彩,_。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每个青年都应该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xuè qì fng gng的魂魄,精益求精的态度,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程。不奋斗,无青春,梦想只能是美丽的hi shì shèn lóu。(1)下列选项中,“着”的读音与语段中“执着”的“着”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着迷B. 着手C. 着火D. 着数(2)根据拼音写汉字。xuè qì fng gng_hi shì shèn lóu_(3)请根据语段内容补写句子。人生因奋斗而精彩,_。2.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主题古诗文名句奔赴战场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怀才不遇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洁身自好班级拟出一期以“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准备选取“_,_”来歌颂君子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周敦颐爱莲说)勇于攀登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望岳中,杜甫用“_,_”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奋进不息韩愈在晚春中说“_,_”,告诉我们趁年轻要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C. “最苦与最乐”“土地的誓言”“游山西村”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抒情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已见。B. 面对大庭广众,他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仍然高声喧哗。C. 叶圣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经常向他的学生请教。D.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5. 在“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校汉服社团准备开展“穿传统汉服,知中华礼仪”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各项活动。【材料一】汉服采用平面构成方式,平面裁剪,形制宽大,使穿着者无压迫束缚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思想。汉服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领子是“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意为地道方正。汉服没有扣子,多采用绳带系结。系带在固定衣身的同时,使服装整体统一而富有变化,各要素之间和谐统一,诠释了“中和”的意韵。【材料二】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都能从自然之中寻找灵感和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汉服传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比如汉服是平面结构,但穿在身上行走起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自然灵动,潇洒飘逸,与西方强调的审美截然不同。【材料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日常穿汉服出行。市汉服爱好者协会会长表示,除了在重要场合和传统节假日穿汉服以外,她平常也会穿一些简单的现代汉服,或是以白衬衫加马面裙等汉服与现代服装混搭的方式出行。【材料四】下面是关于“汉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表(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服的特点。(2)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为“汉服推广”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牡丹文化节期间,很多人身着汉服出现在公交、地铁、街道上。有人投以异样的目光,有人投以欣赏的眼光。你怎么看民众日常穿汉服出行?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我工作调转到A城,很喜欢这里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江。每天黄昏,我都去江边广场走走。我觉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肺叶,可以让我的呼吸变得更加清新。每次来江边广场,我都会看到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辉烈士的雕像。“这些孩子,快去别的地方玩吧,让他们清静些。”一个极其苍老的声音,犹如秋风摇曳木门发出的咯吱声,突然飘落到我的耳朵里。顺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正朝着几个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闹的孩子喊话。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风很大,老人满头白发被风吹着,散落成一朵白菊。方辉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边广场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广场正中,坐北朝南伫立着方辉烈士巨大的花岗石雕像。年轻的方辉梳着齐耳短发,正用坚定而热切的眼神凝望着眼前这片繁华的土地。在烈士广场的东西两侧,伫立着二十多座烈士雕像。我想上前跟那几个孩子说去别地玩,就在我犹犹豫豫间,一个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几个孩子走去。“小伙子别着急,可别吓着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嘱小伙子,她说话有些齁喽气喘。“这位白发老人住在江边吗?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便问一个经常到江边遛弯的熟人。“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一刻都没停留,他们疯闹着、追逐着,一阵风似的跑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伫立良久。我把目光从广场移向江面,一艘货轮由远而近,像一个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闪闪的波纹连同刚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来越浓重的暮色里。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老人擦拭完,就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她神情专注,在漫天落霞的辉映下,犹如一尊金色的雕像。这青铜像上的抗联母女,我听人介绍过。当年,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小城生活过,后来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一次战斗中,母女俩都牺牲了。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我内心感动,走到老人身边轻轻地问:“老奶奶,您为何给这些烈士雕像擦灰尘?”老人转过头,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没发。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位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成为江边广场上的一景。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这天,当我再次来到江边方辉烈士广场时,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围巾是用红毛线织成的,针脚细密匀称。那些戴着红围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风。是谁给烈士织的红围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她。春天来了,江边烈士广场上游人如织,可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有人知道老人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哪个版本都不能让我完全信服。老人给这座城市的留白,让许许多多的市民主动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年,她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幸存了下来。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作者:乔桦)6. 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并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故事情节(老人)不让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用湿毛巾给烈士擦拭浮尘没有再出现广场心理活动(我)肃然起敬7. 做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完成下列任务。(1)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从修辞角度赏析)旁批_(2)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从描写角度赏析)旁批_8. 文章结尾两个段落富有特色,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9. 看完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和平、幸福、尊重、弘扬、奉献、缅怀,你能结合本文的内容,围绕其中的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不少于50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遇见春笋“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大早,附近的学堂就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雨后一个个破土而出的春笋,便鲜活活地在我眼前晃动起来。巧的是,昨天邻居刚给我拿来一袋还沾着泥巴的春笋,春笋是她回绍兴老家的山上挖的,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拿来给邻居们分享。她说,小时候日子苦,春天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可吃的,母亲就用这些春笋做美味,犒劳她们。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起初并不觉得春笋多么美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大自然的馈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笋,亦名竹胎、竹芽。竹笋为竹鞭节上长的嫩茎和芽,不同竹种的竹笋,形状、色泽差异很大。江南一带,冬季在土中长成可采掘者称“冬笋”,笋壳呈土黄色,笋身敦实,略弯如牛角。春季破土而出者为“春笋”,其状圆锥形,笋壳赭色并有紫褐色斑点。雨后春笋,是能看得见的生长。当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我们所寄寓春笋的美好,便是我们内心所受的触动了,它比花花草草更能冲击心灵。“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它。然而,无论袋贬,丝毫都不会影响世人对竹笋的喜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人们对它喜爱程度的最真实的写照了。江南的乡间,几乎每家都会在房前、屋后,或近处的山岭上,开垦出一块空地,种下一些竹子。每年春天,春笋就蓬蓬勃勃地长出来。在春笋生长的季节里,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沾着新鲜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饱满诱人。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自古就有“菜中珍品”的美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论蔬食之美,曰清,曰洁,曰芳馥,日松脆。集四美于一身者,就是竹笋,列为“蔬食中第一品也”。甚至认为“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宋代诗人则常以笋为意象,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近日,春雨绵绵,春风过处,我听得门前的竹林沙沙作响,寻声而去,竟然在这个城市的小竹林里,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春笋。我禁不住再次感叹其旺盛的生命力,感恩这次遇见。(作者:葛鑫)10. 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竹笋?请结合第段的内容简要概括。11. 文章中多处引用古典诗文,请以第段和第段为例,简要分析引用古典诗文有什么作用?12.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小语将这篇文章中的“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分享在朋友圈中,有同学用【链接材料】中的内容进行了评论,小文认为评论内容不合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从主旨角度帮助小文阐述理由。【链接材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三、名著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片段一:“不错,阿龙纳斯先生,”船长回答我,“不过我想您来见我,一定有紧急重大的事情。”“对,很紧急,很重大的事,土人的许多独木舟把我们围起来了,几分钟内,我们一定就要受到好几百土人的攻击了。”“啊!”尼摩船长安静地说,“他们是乘他们的独木舟来的吗?”我向中央铁梯走去。尼德·兰和康塞尔在那里,他们心中很奇怪,正看着船上的人员把嵌板打开,同时疯狂可怕的大声叫唤在外面震天价响。嵌板的外面放下来了。怕人的二十副脸孔现出来了。但第一个土人,那个把手放在铁梯扶手上的,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发出怕人的叫喊,做出奇怪的跳跃逃跑。他的十个同伴陆续前来按扶栏,十个也得到相同的命运,受到打击,向后逃走。康塞尔乐得发狂了。尼德·兰由于他急躁的天性所驱使,跑到楼梯上去。但是,一当他两手抓住扶手的时候,他也被击倒。“有鬼!有鬼!”他喊,“我被雷打了!”这句话给我说明了一切。那并不是扶手,那是一根铁索,通过了船上的电流,直达到平台。谁触到它,谁都受到一种厉害的震动,如果尼摩船长把他机器中的整个电流都放到这导体中去,这种震动就是致命的力量!人们真可以说,在来攻的敌人和他之间,他张挂了一副电网,谁都不通过它而不受到惩罚。巴布亚人害怕得发狂,都向后退走。我们笑着,安慰不幸的尼德·兰,用手摩擦他,他像魔鬼附身一样,大声地咒骂。但在这个时候,诺第留斯号受海水最后的波浪所掀动,就在船长指定的正好是两点四十分的时候,离开了它的珊瑚石床。它的机轮开始以隆重的缓慢姿态搅打海水。一会儿,速度渐渐增大,向大海面奔驰前去,它安全无恙地把托列斯海峡的危险水道抛在后面了。片段二: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我本想跑上去助船长一臂之力,但我像是被恐惧攫住了似的,钉在那儿,挪不动步。我直愣愣地看着这场人鲨大战。不一会儿,形势突变,鲨鱼张着它那好似巨剪似的血盆大口,向船长再次扑来,把他掀翻在地。船长生命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尼德·兰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得救了。13. 请概括两个片段的内容,并说一说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14. 除了上述两次历险,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还经历了哪些险情?请概括出三次险情。15. 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16.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经典阅读正是这样导向: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整本小说的内容写一写你从中汲取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A江姐红岩 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四、古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其:指柳宗元,字子厚。遣:贬谪,放逐。大人:父母。此指刘禹锡之母。拜疏:上呈奏章。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罪。1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斯是陋室逝者如斯B. 谈笑有鸿儒鸿篇巨制C. 往来无白丁 目不识丁D. 可以调素琴素面朝夫1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 语段甲中两次用到类比手法,请选择其中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20. 上面两个语段文体都是铭,一个是居室铭,一个是墓志铭,请结合内容分析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 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C. 第三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 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22.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写出后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五、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23. 按要求写作。我的心愿很小,小到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吃碗外婆做的红烧肉,看妈妈每天都洋溢着微笑,希望自己再长高几厘米,和小伙伴看场青春的电影再小的心愿都是宝藏,都能给自己大大的能量,而每一个小心愿的实现,就是生活给我的最美馈赠。请以“我的小心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600字左右。(2)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4.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600字左右。(2)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