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1∕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 要求.docx
-
资源ID:96356630
资源大小:42.1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501∕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 要求.docx
ICS 13.020.10Z 04DB1501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DB 1501/ T 00092020碳管理体系 要求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2020 - 04 - 15 发布2020 - 05 - 15 实施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501/ T 00092020目次前言 . III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术语和定义 . 14领导作用 . 24.1领导作用和承诺 . 24.2组织的机构、职责和权限 . 24.3碳管理方针 . 35策划 . 35.1 总则 . 35.2 合规义务 . 35.3 评估风险和机遇 . 35.4 碳排放量核算 . 35.5 碳减排目标、指标和碳减排方案 . 46实施 . 46.1 总则 . 46.2 能力 . 46.3 意识 . 46.4 碳信息披露与交流 . 46.5 文件化信息 . 56.6 产品方案及运行计划 . 56.7 碳数据管理 . 66.8 碳配额管理 . 76.9 碳交易管理 . 76.10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77 绩效评价 . 77.1 总则 . 77.2 计量、统计与分析 . 77.3 监测计划 . 87.4 合规性评价 . 87.5 数据质量控制 . 87.6 内部审核 . 97.7 管理评审 . 98改进 . 10IDB1501/ T 000920208.1总则 . 108.2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 . 108.3持续改进 . 10参考文献 . 11IIDB1501/ T 0009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内蒙古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碳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节能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雪梅、高春梅、达尔汗、张月峰、张国军。IIIDB1501/ T 00092020碳管理体系 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领导作用、策划、实施、绩效评价、改进。使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实现碳管理绩效,包括减少碳排放量,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本标准适用于碳排放组织。本标准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ISO 14064-1:2018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3术语和定义GB/T 32150、GB/T 1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碳管理体系 carbon management system组织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管控而建立的管理方针、目标、过程和程序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3.2碳排放核算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对碳排放进行量化的活动。3.3碳排放强度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组织单位产品产量或产值的碳排放量。3.4碳排放管理团队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 team组织内部负责实施碳排放管理活动、持续改进其碳排放绩效的相关人员。3.51DB1501/ T 00092020碳排放源 carbon emission 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3.6碳排放量 carbon emissions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3.7碳源流 carbon source flow流入组织或流出组织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组织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3.8碳排放权 carbon emission rights组织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3.9碳配额 carbon emission quota由碳交易管理部门发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额度,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4领导作用4.1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碳管理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 对碳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b) 确保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c) 确保碳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e) 确保碳管理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f) 确保碳管理信息的有效沟通;g) 确保碳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h) 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其为碳管理的有效性作出贡献;i) 推动碳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j)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4.2组织的机构、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相关的机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a) 碳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DB1501/ T 00092020b) 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c) 报告碳管理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d) 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低碳发展战略;e) 在策划、实施碳管理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4.3碳管理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碳管理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碳管理方针,碳管理方针应满足:a) 与组织碳排放的特点、规模相适应;b) 包括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承诺;c) 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d) 为制定碳管理目标提供框架;e)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并可为相关方获取;f)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5策划5.1总则组织应进行碳管理的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低碳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策划应包含对碳排放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5.2合规义务注:5.3评估风险和机遇组织应识别碳排放对其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组织应:a) 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b) 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c) 识别物理参数变化驱动的风险;注:极端气候引发的自然灾害对组织造成的潜在风险。d) 识别其他风险。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社会责任、企业声誉等。5.4碳排放量核算组织应确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学和准则,编写碳排放报告。碳排放报告至少应包括:a) 碳排放量核算的目的和核算准则;b) 碳排放的范围和边界;c) 核算期;d) 工艺和设备信息;e) 碳排放源及排放种类;f) 碳排放活动水平及其交叉验证的方式;g) 碳排放因子;3DB1501/ T 00092020h) 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i) 计量器具信息及碳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j) 主要碳排放源和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机会;k) 与碳排放量相关的其他事项。5.5碳减排目标、指标和碳减排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减排目标、指标,覆盖相关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碳减排目标和指标应与碳管理方针保持一致,碳减排指标与碳排放目标保持一致。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减排方案以实现碳减排目标指标。碳减排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6实施6.1总则组织在实施和运行碳管理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的结果。6.2能力组织应确保与碳管理体系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碳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6.3意识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a) 符合碳管理方针、程序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 满足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c) 改进碳排放绩效所带来的益处;d) 自身活动对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6.4碳信息披露与交流6.4.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碳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部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a) 信息交流的内容;b) 信息交流的时机;c) 信息交流的对象;d) 信息交流的方式。6.4.2策划信息交流过程组织应对碳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组织应:a) 考虑其合规义务;b) 确保所交流的碳管理体系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4DB1501/ T 000920206.4.3内部信息交流组织应:a) 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碳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碳管理的变更;b) 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能够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6.4.4外部信息交流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对碳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交流。注:外部交流可包括碳排放信息披露、 碳排放报告等。6.5文件化信息6.5.1总则组织的碳管理体系应包括: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b) 组织确定的实现碳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6.5.2创建和更新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a) 标识和说明;b) 形式和载体;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6.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碳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其:a) 在需要的场合和时机,均可获得并适用;b) 得到充分的保护。6.5.4其他组织应识别其确定的碳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予以控制。为控制文件化信息,组织应进行以下适用的活动:a) 分发、查阅、检索和使用;b)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易读性;c) 变更和控制;d) 保留和处置。6.6产品方案及运行计划6.6.1产品方案组织应分析政策和市场情况,制定产品方案,建立产品方案实施和监督管理机制、信息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产品方案应包括:a) 能源、原材料等市场分析;b) 碳排放水平、配额获取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c) 产品价格分析;5DB1501/ T 00092020d) 产品种类和产品产量计划;e) 不确定性分析及动态调整机制设计。6.6.2运行计划组织应制定运行计划以降低碳排放量。运行计划应包括:a) 组织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水平分析;b) 碳交易工具和碳融资工具适用性分析;c) 组织节能降碳潜力分析及节能减碳工程可行性分析;d) 技术创新研究;e) 运行计划设计;f) 不确定性分析及调整机制设计。6.6.3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后评估组织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后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a) 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的落实情况;b) 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实施投入收益分析;c)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6.7碳数据管理6.7.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数据质量控制的文件化信息。内容包括碳数据管理计划、构建碳数据结构、碳排放数据收集及排放量计算。6.7.2碳数据管理计划组织应建立数据质量监管制度,明确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碳数据管理计划应包括:a) 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和上报流程;b) 确定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人员、计量器具、数据记录及数据质量验证;c) 确定碳排放数据准确性验证方法,进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6.7.3构建碳数据结构组织应建立碳数据结构规范碳排放数据的采集、收集、整理。碳数据结构包括:a) 确定核算边界和范围;b) 识别碳源流;c) 确定数据维度;d) 确定各碳源流数据源的排放因子。6.7.4碳数据收集及排放量计算组织应规定碳数据收集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数据记录、外部资料采集、取样分析等;确定碳排放量化方法和计算公式。6.7.5碳排放数据技术复核组织应规定碳排放数据技术复核的过程和方法。6DB1501/ T 000920206.8碳配额管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配额管理的文件化信息,组织应保持碳配额管理的相关记录。内容包括:a) 年度碳配额和碳排放量预测;b) 确认年度碳配额量;c) 新增设施配额及变更管理;d) 配额账户管理以及配额清算。6.9碳交易管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交易管理的文件化信息,组织应保持碳交易管理的相关记录。内容包括:a) 掌握最新政策法规;b) 对碳市场的实时监测与分析;c) 碳交易策略及分析;d) 碳交易资金风险防控。6.10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a) 与碳排放有关的相关方;b)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c)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7绩效评价7.1总则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碳排放绩效和碳管理体系绩效。组织应确定:a)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b) 适用的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c)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d) 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时机;e) 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7.2计量、统计与分析7.2.1计量组织应对能源流和物料流实施计量,确定计量器具的日常运维计划和校验要求。7.2.2统计组织需确定统计人员及其职责,确定统计信息类项,统计测量依据、统计频次、统计时间等内容。7.2.3分析统计数据应包括:a) 原始数据;注:如物料/能源的购进、领用消费、生产和销售、调拨、库存等。7DB1501/ T 00092020b) 统计台账;c) 统计报表。7.2.4数据统计与分析a) 规定统计和分析频次和时间节点;b) 分析碳数据的时间趋势;c) 分析不同层级、核算单元对各碳数据源的排放量占比;d) 分析产品产量对应碳排放量的趋势;e) 分析年度配额与实时累计排放总量差额趋势。7.3监测计划组织应对与碳排放相关的活动水平数据、相关参数和测量参数进行监测,并制定碳排放监测计划。组织应对监测计划的可行性、适用性进行评估。监测计划应包括:a) 碳排放边界;b) 碳排放源的监测范围;c) 主要排放源和监测点;d) 主要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方法;e) 采用的监测设备;f) 监测频次和相关职责;g) 数据记录、统计、处理、汇总和保存方式;h) 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7.4合规性评价7.4.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合规性义务履行状况所需的过程。合规性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性、充分性、经济性和结果一致性的原则。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组织应:a) 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b) 评价合规性,需要时采取措施;c) 保持其合规状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状况的理解。7.4.2合规性评价a) 核算的合规性,包括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取值的符合性;数据分类汇总的程序是否合规;核算过程是否合规;b) 监测条件的合规性,包括计量器具、人员能力、档案管理等。7.5数据质量控制组织应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包括:a) 对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进行交叉检查,并确保其正确记录和归档;b) 检查数据输入和参考文献中的抄录误差;c) 检查碳排放源计算的正确性;d) 检查是否正确记录了参数、单位及适当的转换系数;e) 检查数据的内在一致性;8DB1501/ T 00092020f) 检查、评估碳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7.6内部审核7.6.1总则组织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提供下列有关碳管理体系的信息是否符合:a) 组织自身的碳管理要求和本标准的要求;b) 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7.6.2内部审核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应考虑相关过程的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a) 规定每次审核准则和范围;b) 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以确保审核过程客观性和公正性;c)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d)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e) 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审核结果的证据。7.7管理评审7.7.1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碳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碳战略保持一致。7.7.2管理评审输入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情况: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b) 与碳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c) 碳管理绩效的评审;d)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e) 合规义务的评价结果;f) 碳管理方针的评审;g) 碳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h) 碳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i) 改进的机会。7.7.3管理评审输出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a) 改进的机会;b) 碳管理需要的变更;c) 资源需求。9DB1501/ T 000920208改进8.1总则组织应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碳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8.2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与实际的严重程度以及碳排放绩效结果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碳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不符合,包括:a) 评审不符合;b) 确定不符合的原因;c)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d)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e) 保留纠正措施的记录;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8.3持续改进组织应持续改进碳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考虑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确定是否存在需求或机遇,这些需求或机遇应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加以应对。10DB1501/ T 00092020参 考 文 献1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2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