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801-202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96357421
资源大小:82.3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23∕T 2801-202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规范.docx
ICS 93 080 20CCS P 66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28012021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ot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Prefabricated Components2021-01-25 发布2021-02-24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 23/T 2801-2021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符号. 13.1术语. 13.2符号. 24 基本规定. 25 材料. 25.1沥青. 25.2沥青再生剂. 35.3集料. 35.4矿粉. 35.5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36 配合比设计. 36.1设计原则. 36.2设计标准. 46.3选择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56.4计算实际沥青含量及再生剂用量.56.5估算新沥青用量及新沥青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56.6矿料配合比设计. 66.7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66.8配合比检验. 66.9配合比设计报告. 67 预制构件成型. 67.1设备要求. 67.2混合料的拌和. 67.3构件成型. 78 预制构件检验. 78.1 外观质量检验. 78.2路用性能检验. 79 施工工艺. 79.1施工准备. 79.2槽(基)底处理. 89.3构件安装. 89.4接缝处理. 89.5表面处理. 810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910.1 施工前材料与设备检查.910.2 试验段铺筑. 910.3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9IDB 23/T 2801-202110.4 交工验收阶段质量检查标准.9IIDB 23/T 2801-2021前言本文件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公路路网监测中心、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辽宁新发展公路科技养护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子龙、杨大永、王浩、南雪峰、刁万民、詹世佐、李军、张锋、魏小红、孙立平、陈宝永、吕宝伟、刘涛、温宇宁、王毅、张绩、谷寅、魏国、郭晓东、宋家楠、王鹏、刘欣、何文涛。IIIDB 23/T XXXX-20XX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技术的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配合比设计、预制构件成型、预制构件检验、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热再生技术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中附属设施利用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施工和质量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标准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JT/T 740 路面加热型密封胶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NB/SH/T 0816-2010 橡胶沥青弹性恢复率的测定 球入度法3 术语和符号3.1术语3.1.1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3.1.2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precast components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是基于热再生技术,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破碎筛分处理后,加入新集料、新沥青、沥青再生剂等,经高温拌和、压制成型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不同尺寸、用途1DB 23/T XXXX-20XX的预制构件。3.1.3沥青再生剂 rejuvenating agent(RA)掺加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改善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3.1.4冷灌缝胶 cold sealants and fillers本文件中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之间勾缝和连接所采用的常温胶结材料。3.2符号Pnb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沥青用量OAC 最佳沥青用量VV 空隙率VMA 矿料间隙率VFA 沥青饱和度4 基本规定4.1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所用的各种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4.2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应选用各等级公路沥青面层铣刨料,不得选用掺杂基层无机回收料的 RAP。4.3 不同来源和不同规格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宜分开堆放,应堆放在预先经过硬化处理且排水通畅的场地上,并应采取设置防雨罩棚等防水措施。4.4 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一个料堆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充分混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他方式进行破碎,应使 RAP 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4.5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破碎后,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粒径要求进行筛分,宜分成不少于 2 档,各档 RAP 含水率应小于 3%。4.6 再生沥青混合料应以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回收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计依据。4.7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的配合比设计应按配合比设计、配合比验证两阶段进行。4.8配合比设计阶段,应取室内试验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OAC±0.3%这 3 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设备取样试验综合确定预制构件生产时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差值宜控制在±0.2%范围内。4.9配合比验证阶段,应按配合比设计结果试拌,成型预制构件,通过钻芯、切割方式制备检测用试件,检测试件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本文件要求,由此确定预制构件生产时用的标准配合比。5 材料5.1沥青5.1.1 再生混合料使用的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规定。5.1.2 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2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RAPRAP 矿料级配JTG/T 5521(附录 B)含水率(%)最大颗粒粒径(mm)沥青含量(%)4.75mm 以下的 RAP砂当量(%)RAP 中的沥青25针入度(0.1mm)抽提JTG E20(T0727)软化点()5延度 a15延度 bRAP 中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抽提 cJTG E42最大颗粒粒径(mm)压碎值(%)RAP 中的细集料棱角性(%)a RAP 中为改性沥青时采用 5延度检测项目。b RAP 中为普通沥青时采用 15延度检测项目。c 对于燃烧法不会对石质产生破坏的材料,可用燃烧法替代抽提法获得粗细集料用于检测。DB 23/T XXXX-20XX中。5.2沥青再生剂5.2.1 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的沥青再生剂,应符合 JTG/T 5521 的相关规定。5.2.2 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RAP 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再生沥青的耐老化性能等,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沥青再生剂及其用量。5.2.3 沥青再生剂应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5.3集料5.3.1 粗、细集料质量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规定。5.3.2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生产时,当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集料质量不符合 JTG F40的有关规定时,应通过调整 RAP 掺配比例使新旧集料混合后的集料满足规定要求。5.4矿粉5.4.1 矿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 JTG F40 的有关规定。5.5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5.5.1 用于再生混合料预制构件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未经破碎、筛分不得使用。5.5.2 预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不宜长期存放,应避免离析、结块。5.5.3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按表 1 测试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技术指标。表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技术指标6 配合比设计6.1设计原则3DB 23/T XXXX-20XX6.1.1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的配合比设计时,应确定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新材料的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6.1.2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6.1.3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的配合比设计宜按图 1 步骤进行。6.1.4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配合比设计应从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料堆中取样。确定预制构件设计级配范围选择 RAP 掺配比例粗集料、细集料、矿粉选择新沥青标号与再生剂用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材料取样、试验沥青结合料估算新沥青用量及其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沥青再生剂、其他材料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矿料级配设计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 5 组沥青用量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测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体积参数 VV、VFA 等合格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合格预制构件试生产,切割试件进行性能试验验证合格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最佳总沥青用量、新沥青和新集料用量等图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6.2设计标准6.2.1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应与预制构件主要部位的最小压实厚度相匹配,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3.5 倍。4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抗压强度(15)aMPa5.0T 0713高温动稳定度次/mm800T 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me2300T 0715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T 0709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75T 0729300 次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1.5T 0565a 仅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路缘石的强度检验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空隙率 VV%25马歇尔稳定度 MSkN8.0沥青饱和度 VFA%7085DB 23/T XXXX-20XX6.2.2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的级配范围应符合 JTG F40 规定的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6.2.3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6.2.4 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配合比检验指标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3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检验指标要求6.3选择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6.3.1 根据预制构件尺寸、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特性及设计级配范围等因素,选择 RAP 的掺配比例。6.3.2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宜大于 70%。6.4计算实际沥青含量及再生剂用量6.4.1 应根据确定的 RAP 掺量及各档 RAP 实测沥青含量,计算设计级配中实际沥青含量。6.4.2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符合 JTG/T 5521 的相关规定。6.5估算新沥青用量及新沥青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6.5.1 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总沥青用量时,宜根据工程材料特性、预制构件类型及使用环境等,结合已有的工程经验进行估算。6.5.2 根据公式(1)计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沥青用量 Pnb。Pnb=Pb-Pob× R ( 1 )100式中:Pnb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沥青用量(%);5DB 23/T XXXX-20XXPb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总沥青用量(%);Pob RAP 中的沥青含量(%);R RAP 掺配比例(%)。6.5.3 不同挡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其沥青含量应分别计算再累计。6.6矿料配合比设计6.6.1 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老化程度、含水率、RAP 矿料的级配变异情况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沥青混合料类型、拌和设备类型、新集料性质等,确定新集料与 RAP 的掺配比例。6.6.2 将各档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矿料分别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一种矿料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6.7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6.7.1 取估算新沥青用量 Pnb 为中值,用 Pnb、Pnb±0.5、Pnb±1.0 这 5 个沥青用量水平,按 JTG F40中的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6.7.2 马歇尔试件制备应符合 JTG/T 5521 中的相关规定。6.8配合比检验6.8.1 拌和设备按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试拌,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 2 及表 3 的规定。6.8.2 生产过程中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不得随意变更。当进场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及材料发生变化或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以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预制构件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6.8.3 生产过程须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预制构件矿料级配、油石比、体积指标以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指标的检验频率,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6.9配合比设计报告6.9.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报告应包括: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试验结果、RAP 掺量确定、再生沥青的试验结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新材料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内容。7 预制构件成型7.1设备要求7.1.1 应配备不少于 3 个冷料仓。7.1.2 再生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连续式拌和设备。当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时,其拌和能力应满足生产进度要求。7.1.3 应根据需要配备沥青再生剂的储存、计量、喷洒装置,再生剂静态计量精度为±0.3%。7.2混合料的拌和7.2.1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能力、新旧料配比等具体情况试拌确定,拌和的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料。7.2.2 拌和过程中应避免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过热或加热不足的情况。RAP 过热、碳化时,6检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检验方法表面情况-无裂缝、坑洞、边角缺失等目测法平整度mm1水平尺、塞尺尺寸偏差%0.5钢板尺、游标卡尺注 1:平整度采用水平尺与塞尺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注 2: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尺寸误差表示差值占设计尺寸的比例。DB 23/T XXXX-20XX应予废弃。7.2.3 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JTG F40 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规定。7.3构件成型7.3.1 将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按照要求的装料质量装入模具中,模具尺寸应根据实际构件的要求设计制作。7.3.2 预制构件尺寸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尺寸效应,构件长度与关键部位厚度的推荐比值为 410。7.3.3 采用静压或振动压实的方式进行成型,压实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压实功。7.3.4 成型后的构件放在钢制平板上进行运输至存放区,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放,避免出现损坏。8 预制构件检验8.1 外观质量检验8.1.1 每批预制构件应为同一类别、同一规格,每 20000 件为一批;不足 20000 件,宜按一批计。8.1.2 根据 GB/T 2828.1 的相关规定,随机从成品堆场中每批产品抽取一次检验试样 13 个或二次抽取检验试样 26 个(含第一次抽取的 13 个试样)。8.1.3 经检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的所列项目均满足本标准时,判定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8.1.4 按照 GB/T 2828.1 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取特殊检验水平 S-3(字码 F),接收质量限(AQL)取 6.5。根据第一次检验某一项目的拒收数(Re)及第二次检验的拒收数(Re)进行判定:若 Re1,合格;若 Re3,不合格;若 Re=2 时,允许按 8.1.2 款规定进行第二次抽样检验。若 Re4时,合格;若 Re5,不合格。8.1.5 两次抽样检验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而该批次产品不合格时,可进行逐件检验处理,重新组成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的批。对于不合格构件应进行废弃或回收处理。8.1.6 外观检测指标应符合表 4 的相关要求。表4 预制构件外观检测要求8.2路用性能检验8.2.1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试样中抽取。每项路用性能试样应分别从三个不同构件的适当部位通过钻取芯样或切割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试样。8.2.2 经检验,各项路用性能的三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都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定该路用性能指标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8.2.3 路用性能检测指标应满足表 3 的相关要求。9 施工工艺9.1施工准备7检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检验方法球入度(25)mm530NB/SH/T 0816-2010延度(5)cm8T 0605DB 23/T XXXX-20XX9.1.1 施工前应熟悉和掌握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及施工现场情况,编制不同预制构件施工单项工程施工工艺,应组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9.1.2 工地试验室应对拟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同时根据设计标准进行配合比试验。9.1.3 正式施工前,应检验各种预制构件破损情况,对于不合格预制构件须废弃或返厂处理。9.1.4 交通封闭方案应符合 JTG H30 中的相关规定,保证足够的作业空间,注意车流的疏导工作,设置明确的警示及提示标志。9.1.5 搅拌设备、运输设备及检测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9.2 槽(基)底处理9.2.1 应根据设计尺寸要求,在预制构件安装处挖出相应尺寸的凹槽或坡面;改造工程施工时,应全部挖除原构件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形成相应尺寸的凹槽或坡面。9.2.2 凹槽底面深度应预留砂砾垫层、砂浆层的厚度,并应适当加深下挖深度,以便预制构件砌筑时底面找平。9.2.3 凹槽及坡面形成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的碎石、砂、土等杂物,使表面干净整洁,并对底部进行夯实。9.2.4 急流槽、排水沟底部应设置 10cm 砂砾垫层,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标高控制;路缘石、防护设施等构件应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9.3 构件安装9.3.1 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根据线形要求进行放线,直线线形应保证顺直,曲线线形应在区间适当设置基点,以保证线形美观。9.3.2 急流槽构件放线时应随坡面坡度变化;排水沟构件放线时应保证顺直,且根据纵向排水要求,形成一定的纵向坡度;其他预制构件放线应根据设计标高、曲率等要求进行设置。9.3.3 预制构件安装时,应在底部铺设 3cm M 10 水泥砂浆,并根据标高及线形要求进行找平,保证预制构件满足线形要求。9.3.4 预制构件与水泥砂浆应密实接触,相邻构件安装时应紧靠,可用橡胶锤等工具对底部、端部进行敲打,严禁使用钢制工具损坏预制构件外观。9.3.5 预制构件侧面与坡面、槽面的空隙应进行回填,对有抗滑要求的部位宜采用 M 10 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填充顶面应与预制构件顶面标高相同。9.4 接缝处理9.4.1 预制构件间接缝应采用沥青基冷灌缝胶进行勾缝处理,注胶应饱满,接缝两侧表面抹平宽度 1cm 左右。冷灌缝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要求。表5 冷灌缝胶技术指标要求9.4.2 因线形或坡度变化引起的构件间较大缝隙,宜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并喷洒乳化沥青填充混合料空隙。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