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
资源ID:96359560
资源大小:235.1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庐江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展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一、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B. 合成抗病毒药物C. 对消毒液加水稀释D.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B.合成抗病毒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答案:B。2. “低碳生活”要水减少生活作息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活动不符“低碳生活”的是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 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C.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 讲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答案】D【解析】【详解】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能减少电能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能节约电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大消耗的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D。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储存少量气体B. 塞紧橡胶塞C. 熄灭酒精灯 D. 过滤【答案】A【解析】【详解】A.储存少量气体,毛玻璃粗糙面向下,利于盖的严密,正确;B.塞紧橡胶塞,应该旋转插入,不能在桌面上按,容易把试管按破,错误;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引起火灾,错误;D.过滤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出,错误。故选A。4. 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氟原子质子数是9B. 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C. 氟原子的质量是19.00gD.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答案】C【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氟原子质子数为9,正确;B.书写化学式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氟化钠中氟、钠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故化学式为NaF,正确;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错误;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正确;故选C。5. 如图,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和一种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 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答案】B【解析】【详解】A.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碳,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该选项正确;B.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既会消耗氧气又会消耗二氧化碳,不能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该选项错误;C.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该选项正确;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该选项正确;故选B。6. 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虾青素中含有4个氧原子B. 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0:13:1C. 虾青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D. 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青虾素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青虾素分子是由40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52:(16×4)=480:52:64=120:13:16;此选项错误;C.虾青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此选项错误;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4)=480:52:64,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筛掉”氯化钠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 “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 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选项A错误; B.“筛掉”氯化钠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相当于过滤操作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选项C正确;D.该过程可以降低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可应用于海水淡化,选项D正确。故选A。8.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鉴别方法AH2和CH4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BCO2和N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H2O2和H2O向液体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观察是否有气泡DCO2和CO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能鉴别两者,正确;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错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和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能鉴别,正确;D.一氧化碳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铜、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故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能鉴别,正确;故选B。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模型B. 自然界碳、氧循环模型C.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D. 空气组成模型【答案】B【解析】【详解】A.原子结构模型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中心原子核,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运转,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图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C.图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铁,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空气组成模型指的是按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但酒精也是易燃、易挥发液体,其在空气中的爆炸限度为3%19%(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火源B. 在家里,最好采用擦拭医用洒精的方式对桌面、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C. 酒精挥发时,分子间间隔不变D. 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爆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酒精是易燃、易挥发液体,使用时应该远离火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用酒精擦拭桌面、文具等物品可以杀菌消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酒精在空气中的爆炸限度为3%19%(体积分数),故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爆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1.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C.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魔棒”不具有神奇的功力,错误;B.酒精灯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C.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正确;D.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也不能自发燃烧,错误。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12.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A物质的分类B化学与健康化合物中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化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研发新的药品,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C能量变化D化学与生活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的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不能讲必然,只要人类利用好化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避免,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但不是燃烧,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故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3. 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B. 该反应原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C. 反应中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物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详解】A.该反应中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均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可以减少空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C.在该反应中,氮元素由价变成0价,碳元素由价变成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4. 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之一,下列有关分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X化合反应天然气物理变化空气Y氧化反应化石燃料化学变化稀有气体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有的化学变化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有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图1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B. 图2探究MnO2能够加快H2O2分解C. 图3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图4探究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与水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不符合题意;B.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不符合题意;C.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试管外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实验中试管中的白磷和试管外的白磷温度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该实验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D.两个棉球不能变红,两个棉球能变红,且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下列变化曲线对应的变化关系成立的是A. 图1加热一定量的KClO3和MnO2固体B. 图2少量碳在充满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充分燃烧C. 图3通电到t时,水分解生成的气体体积D. 图4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本身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变大,反应结束后,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正确;B.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错误;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和二氧化锰,反应后残余固体质量不会为零,错误。故选A。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44分。17.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埋在地下的秸秆会产生热量,制造厌氧的环境,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秸秆回收后,对其进行粉碎、酸浸、加热、气爆处理,破坏包裹在纤维素外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然后,利用热纤梭菌将纤维最终水解成葡萄糖,再用酿酒酵母将葡萄糖发酵成生物乙醇。生物乙醇制备完成后,再与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制成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基本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1)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利用秸秆制备生物乙醇过程能“变废为宝”,体现化学学科价值B. 秸秆回收后,对其进行粉碎是为了使秸秆充分反应C. 可以将秸秆焚烧后还田,以提高肥效(3)农作物秸秆还可以发酵制沼气,请写出沼气(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4)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放置地点错误的是_。A. 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B. 存放酒精的试剂柜C. 面粉加工厂 D. 城市居民住宅区【答案】(1)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2)AB (3) (4)B【解析】小问1详解】乙醇汽油中乙醇是可再生的,乙醇中不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合理即可)【小问2详解】A.利用秸秆制备生物乙醇过程能“变废为宝”,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故选项正确;B.秸秆回收后,对其进行粉碎是为了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使秸秆充分反应,故选项正确;C 、将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可以堆肥后还田以提高肥效,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B。【小问3详解】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小问4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属于酸性腐蚀品需张贴,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酒精属于易燃物品,错误,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面粉厂应严禁烟火,防止引起火灾需张贴,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城市居民住宅区需张贴,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8.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氯酸钾(KClO3)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流程如下:(1)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操作为,实验结束后,理论上能够回收得到_g二氧化锰,如果未洗涤固体2,会导致MnO2的质量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写出氧气的一种用途_。【答案】(1) . +5价 . (2) . 4 . 偏大 (3)供给呼吸(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氯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1+x+(-2)×3=0,解得x=+5,故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步骤中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故反应后质量也为4g,故理论上能够回收得到4g二氧化锰;如果未洗涤二氧化锰,则其表面会有杂质,故得到的二氧化锰质量会偏大;【小问3详解】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作助燃剂等。19.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需要对该装置如何改进_,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进入。(2)将装置B向左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若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H2,则固体M为_,液体N为_(填药品名称)。(3)实验室可用B和D组合的装置制取并收集X气体,据此可推断_(填字母)A. X气体的密度一定比空气小B. X气体一定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C. 制取X气体的反应条件一定不需要加热。【答案】(1) . 2KMnO4 K2MnO4+MnO2+O2 .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b (2) . 锌 . 稀硫酸 (3)AC【解析】【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2)根据实验室中用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氢气来分析;(3)根据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来分析;【小问1详解】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若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需要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故填: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长管进入,故填b;【小问2详解】实验室中是利用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故固体填:锌;液体填;稀硫酸;【小问3详解】实验室可用B和D组合的装置制取并收集X气体,B是发生装置但不需要加热,D是收集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选AC。【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查阅资料】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探究实验一】贝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探究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如图2和图3(1)根据图2回答:对比分析可知,曲线_(填“”或“”)表示粉末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2)据图3分析,贝壳与盐酸反应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探究实验二】发生装置的优化(3)选用图4装置制二氧化碳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为了解该装置的特点,他们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4左),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右),其中曲线ab段对应的现象是_。【探究实验三】验证CO2的性质操作步骤:用三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5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从左到右依次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1.2.3。回答下列问题:(4)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5)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根据图6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填序号)。A. 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C.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答案】 . . 放出 . 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 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瓶内物质体积增大,而烧瓶的体积不能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 CO2+Ca(OH)2=CaCO3+H2O . AC【解析】【详解】探究实验一贝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探究(1)根据图2对比分析可知,曲线表示粉末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因为粉末状贝壳与盐酸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较快,颗粒状贝壳与盐酸反应接触面积小,反应较慢。(2)据图3分析,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上升,故贝壳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探究实验二发生装置的优化(3)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停止反应,就先关闭活塞,此时装置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压强就逐渐增大,试管内液面就下降,液体回到分液漏斗中,直至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压强不再变化。ab段的压强逐渐增大,故对应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探究实验三验证CO2的性质(4)该实验步骤中,三个烧瓶内都收集满CO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此时气体还没有与液体发生反应或溶于液体,瓶内物质体积增大,导致压强增大,故曲线1.2.3中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瓶内物质体积增大,而烧瓶的体积不能增大,导致压强增大。(5)根据图6,曲线2对应的是澄清石灰水加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6)A.曲线1变化前后压强基本不变,说明加入水的体积溶解相等体积的气体,因此压强不变,相当于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无法证明,只能证明加入水的体积消耗了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是反应还是溶解,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由曲线2.3压强变化数据可知,曲线3比曲线2压强变化大,40%的NaOH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澄清石灰水多,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说法正确;故选AC。三、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21. 某品牌纯碱样品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纯碱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提示:(1)计算20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实验分析:该方法测得的Na2CO3质量误差较大,原因可能是_。【答案】(1)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70g-363.4g=6.6g设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答: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5.9g。 (2)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溶液中水蒸气会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见答案。【小问2详解】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溶液中水蒸气会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测得的Na2CO3质量误差较大。(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