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讲解与练习.doc
-
资源ID:96360483
资源大小:9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讲解与练习.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选自资治通鉴 · 周纪五)注:扞蔽屏障。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二、找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 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三、看对话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此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四、据修辞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五、其他方法(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4)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5)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找固定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 “为所”,“是以”,“是故”(7)找名词(或代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一、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至午门,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遽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 (节选自明史·麟征传)A.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B.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C.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D.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二、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邵愈怒因问日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动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节选自宋书·袁淑传)A.邵愈怒/因问日/事当克不/淑日/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邵愈怒/因间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邵愈怒/因问日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邵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三、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具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四、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 (节选自清史稿·杨雍建传,有删节)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五、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物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至午门,魏藻德引(拉)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忧患)。旦夕(早晚)兵饷(粮饷)集,公何遽(惊慌)为?”引之出。明日(第二天)城陷,作书诀(诀别)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国家)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也会因失败而后悔)下有鱼烂之殃(鱼腐烂,比喻自内部糜烂腐败)而身居谏垣(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的官吏)无所(没有办法)匡救法当褫(剥夺)服解带自经(自缢)家人救之苏,环(围绕)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参考答案】解析“二百七十余年”修饰“宗社”,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解带自经”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亢龙有悔:成语,出自周易,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鱼烂之殃:鱼腐烂。比喻自内部糜烂腐败。谏垣,意思是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答案B【参考译文】到午门时,魏藻德拉着麟征的手说:“国家像皇天一样有福气,一定不会有什么祸事的。很快军队、粮饷都会聚集起来,您惊慌什么呢?”把他拉了出来。第二天,城被攻下了。麟征写信跟家人永别,说:“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间成了这样,虽然天子自己遭到了灾祸,小百姓也遭殃。我身为一名谏议大臣,对朝廷的事务无法匡救,依法应当判罪脱服。”于是他解下束带,上吊自杀。家人赶快把他救醒,围成一圈流着泪请求说:“等祝孝廉来后你们辞别一下,行吗?”麟征同意了。二、【挖空训练】(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将为弑(杀君)逆(叛逆),其夜淑在直(值班),二更许(大约,左右),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一起)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慎重考虑)。”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谦词,辱没,有愧于。忝列门墙)伏事(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教),常思效节(尽忠),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邵愈怒因(于是)问日事当克(成功)不(通“否”)淑曰居(处于)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被动)大祸亦旋(不久)至耳愿急息之动左右引(拉,抓住)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停止)?”淑出还(回)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参考答案】解析“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 B【参考译文】(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正在殿堂侍奉皇帝,二更左右,刘砌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萧斌二人一齐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动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劲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动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三、【挖空训练】吴起者,卫人也,事(侍奉)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有人)曰夫鲁小国而(却)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谋算)鲁矣具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如果)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谢绝,不用)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侍奉)之。魏文侯以(之)为将,击秦,拔(攻克)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定语后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患病)疽(毒疮)者(定语后置),起为吮之。【参考答案】解析画线句中的两个“则”是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答案B【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罢免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领,攻打秦国,攻克了五座城池。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汁。四、【挖空训练】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十六年春,世祖幸(帝王到某地 )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患病的婉词)传谕孟春(正月)飨(祭祀)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身体)康豫(康健)仍亲(亲自)庙祀此敬修(重视)祀典之盛(美好)心也乃回宫未几(不久),复幸南苑,寒威(严寒的威力)未释(消除),陟(登山,登高)历郊原(原野),恐不足以慎起居。”【参考答案】解析 “圣体违和”主谓结构,完整,排除B、C两项。“孟春飨太庙”状中结构,排除A项。“至期皇躬康豫”状中结构,排除B、C两项。“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判断句,排除A、B两项。答案D【参考译文】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五、【挖空训练】呜呼,仕(做官)而至公卿命也(判断句)退(隐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屈节,折腰)以求贵(显贵)市道(交易之道,逐利的方法)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感到耻辱)子孙戒(以为戒)之,尚无坠(落,掉下,败坏)厥初(原来的,从前)。【参考答案】解析 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对前句的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项。答案 A【参考译文】哎,做官位至公卿,是命;隐退为农民,也是命。那种屈节折腰以求高官显位,以交易逐利的方法来谋利的做法,是我们陆家深深感到耻辱的。子子孙孙当引以为戒,希望不要败坏陆家从前的好名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