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鲁教版总复习学案-第二单元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构成.docx
-
资源ID:96362075
资源大小:852.0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化学鲁教版总复习学案-第二单元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构成.docx
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_化学性质_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变化中的_最小_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_可以_再分在化学变化中_不可_再分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很小_。可解释的现象:1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 kg 。分子、原子总是在_不断运动_,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可解释的现象为物质的扩散、远处闻到气味、物质的溶解、蒸发、沸腾等。分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_间隔越大_。可解释的现象为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解释的现象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固态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分子相同等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组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变化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发生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3.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3)离子符号的意义(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构成微粒间的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粒子符号表示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相互转化关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1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2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3相同的原子只能构成相同的分子。(×)4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6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由性质推实例)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实例:_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2分子之间有间隔。实例:_气体容易被压缩_。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实例:_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更快_。“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平时看到的“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1原子失去电子带负电荷。(×)2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时,“1”通常省略不写。()3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4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5同种元素的离子和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吗?提示:离子带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质子、电子。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核内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_。(3)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这三种粒子,例如普通氢原子核内无中子;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相同。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应用(1)原子结构示意图(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稳定化学性质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4不稳定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通常为金属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8不稳定易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通常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稳定不易得也不易失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微点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如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非金属原子,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稀有气体原子。3相对原子质量(1)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2)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_质子数_中子数_。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相等的,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如Mg和Mg2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24。1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2Na和Na不属于同种元素。(×)3水(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元素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_氧、硅、铝、铁_。(3)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的意义举例(以Fe为例)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Fe表示铁元素表示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物质Fe表示铁这种物质微观意义表示一种原子Fe表示铁原子表示一个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该原子5Fe只能表示5个铁原子 【微点拨】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2H表示2个氢原子。2元素周期表(1)结构(2)排布规律: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_电子层_数相同;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_最外层电子_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至8;同一周期,_金属_元素开头,慢慢过渡到_非金属_元素,稀有气体结尾。(3)每个单元格表示的信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才是同种元素。如H2O和Ne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1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3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4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5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构成物质的微粒【典例1】(2020·聊城中考)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E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F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G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H4 000 L氧气能压缩在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明确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2021·哈尔滨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C)选项事实解释A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丁香花开,香满冰城分子在不断运动C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变小D蔗糖溶液不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典例2】(2021·达州中考)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