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03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教师版).docx

    • 资源ID:96362726       资源大小:140.7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03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教师版).docx

    拉分练03 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1.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各空; (1)【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只有Na2SO4;Na2SO4和_两种物质;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2)【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实验取适量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将表面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_色猜想成立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_2NaAlO2+3H2(3)【交流反思】丙同学肯定猜想_(填“成立”或“不成立”); 丁同学认为猜想不成立,其理由是 ;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成立;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_溶液反应【答案】 (1)H2SO4 (2)红;H2O(3)不成立;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NaOH; 【解析】【作出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两种物质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硫酸两种物质;故填:H2SO4;【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猜想成立【查阅资料】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2个铝原子,4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物中有2个铝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X是H2O;故填:H2O;【交流反思】该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溶液显碱性,而猜想中的溶液呈中性;故填:不成立;该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溶液显碱性,硫酸不可能存在;故填: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故填:NaOH。2.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并绘制了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1)烧杯中盛放的是_溶液; (2)曲线上b点坐标为(18,7),该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 (3)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如下: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假设猜想】依据曲线上的点和已学知识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H2O;猜想二:有Na+、Cl-、H2O、H+;猜想三:有Na+、Cl-、H2O、OH-猜想四:有Na+、Cl-、H2O、H+、OH-。小红同学认为猜想_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4)【实验探究】 小芳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_ 不成立;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小明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 。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拓展】请你用与、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猜想二成立【答案】 (1)氢氧化钠(或NaOH)(2)加入盐酸18ml时,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3)四;H+、OH-不能共存,结合成H2O(4)三;酚酞试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合理即可);Na2CO3+2HCl=2NaCl+H2O+CO2;取烧杯中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条(或Zn、Fe等),;有气泡产生(或取烧杯中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Fe2O3),固体溶解溶液变蓝(黄)色;或用pH试纸测定烧杯中溶液的pH,pH<7(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由加入溶液pH的变化可知,烧杯中盛放的溶液呈碱性,为氢氧化钠溶液; (2) 曲线上b点坐标为(18,7),溶液pH为7,说明 加入盐酸18ml时,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 (3) H+、OH-不能共存,能反应结合成H2O ,所以猜想四不正确; (4)硫酸铜与氢氧根离子可结合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三不成立; 因酸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不明说明猜想一成立; 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说明一定有酸存在,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利用活泼金属通过产生气泡或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通过固体溶解等现象来检验。 3.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 , 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 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中,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1)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是_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2)【实验思考】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实验探究】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1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3)【实验思考】试管中剩余固体中是否仍含有Ca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4)【拓展延伸】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填“”、“”或“=”)8.8g【答案】 (1)酸;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2)取氯化钙溶于水,测定溶液的pH;盐酸(3)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的浓度增大(4)稀盐酸挥发; 【解析】【实验操作】(2)溶液pH=27,说明溶液呈酸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填:酸;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排除了CaC12的可能性就是测定氯化钙溶液的pH值即可,所以实验方案:取氯化钙溶于水,测定溶液的pH值;故填:取氯化钙溶于水,测定溶液的pH值;(3)盐酸呈酸性,所以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盐酸;故填:盐酸;【实验探究】(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CaCO3+2HClCaCl2+H2O+CO2;(2)根据前面实验过程和结论,剩余液中既有盐酸又有碳酸钙,但却无气泡产生,可能是因为盐酸浓度太低,与碳酸钙反应太慢产生气泡不易观察,加入稀盐酸后,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盐酸的浓度增大;故填:盐酸的浓度增大;【拓展延伸】(1)稀盐酸挥发,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所以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故填:稀盐酸挥发;(2)设100g14.6%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7344100g×14.6%xx=8.8g但是随着盐酸浓度的减小,就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小于8.8g故填:4.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1)(实扮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 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溶液,测得溶滚pH=7。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 , 发现溶液变为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3)(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4)(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5)(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_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 (1)酸 (2)氯化钙或CaCl2;红 (3)CaCO3+2HCl= CaCl2+H2O+CO2(4)反应物的浓度大小 (5) 【解析】实验探究一(1)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2)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如要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则应该取氯化钙或CaCl2进行对照试验;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二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得出结论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 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当反应物的浓度太小时,反应会停止。反思交流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Y,则她的猜想成立。5.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_(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_。(2)小李认为上诉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对H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一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填序号)的现象。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_(用m2和m3表示)。【答案】 (1)Cl2;氧气(O2) (2)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无明显现象(3)NaOH;B;2(m2+m3) 【解析】查阅资料:(1)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氯气(Cl2),这是因为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实验一: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O2;(2)实验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对H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无明显现象;(3)实验三: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X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实验二的现象,即a中产生大量气泡,b、c中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B;氯化铁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二中a试管的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2(m2+m3)。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1)【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现象:溶液变为红色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现象:_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_(2)【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_(填化学式),经 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答案】 (1)紫色石蕊试液;产生气泡;产生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2)CaCO3;过滤 【解析】【解答】试题分析:实验结论是溶液显酸性,甲同学: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乙同学:盐酸和锌粒反应放出氢气,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现象: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丙同学: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现象:石灰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拓展提高】: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石灰石,经过滤、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7.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MgSO4;小红猜想:溶质为MgSO4和CuSO4;你的猜想:溶质为_(3)【讨论】你认为_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除指示剂、pH试纸、pH计)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_现象:_方程式:_你的猜想正确【答案】 (1)Mg+H2SO4=MgSO4+H2 (2)H2SO4和MgSO4(3)小红;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能生成硫酸铜(4)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Zn+H2SO4=ZnSO4+H2 【解析】(1)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2)你的猜想:溶质为:H2SO4和MgSO4;(3)小红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能生成硫酸铜;(4)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锌粒;现象: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故答案为:(1)Mg+H2SO4=MgSO4+H2;(2)H2SO4和MgSO4;(3)小红;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能生成硫酸铜;(4)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Zn+H2SO4=ZnSO4+H2.8.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溶液,测得溶液pH=7。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 , 发现溶液变为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_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答案】 (1)酸(2)氯化钙或CaCl2;红;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的浓度大小; 【解析】(1)酸性物质的pH范围为07,故该溶液为酸性;(2)考虑生成物对反应的酸碱度的影响,则应该配制生成物的溶液,即氯化钙溶液; 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蓝色,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会生成碳酸溶液,碳酸为酸性,故溶液变成红色;【实验探究二】加入少量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得出结论】由实验一的结论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仍有盐酸,但是不与剩余固体中的碳酸钙反应,向容器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后,盐酸浓度增大,反应进行,可以判断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反思交流】所得清液取出部分仍然含有低浓度的盐酸,而剩下部分中盐酸继续反应,浓度减小,溶液pH增大,故XY。9.研究性学习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       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       你的猜想:溶质为_  (3)【讨论】你认为_  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 你的猜想正确(5)【应用】如果你的猜想正确,把该废液倒入铁质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一条危害_  【答案】 (1)2HCl+MgMgCl2+H2(2)氯化镁和氯化氢(3)小红;由于活动性由于铜在H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5)腐蚀下水道【解析】(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MgMgCl2+H2;(2)镁与盐酸反应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其中一种过量,如果盐酸过量时,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氢;(3)由于活动性由于铜在H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要验证有盐酸的存在,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根据盐酸的性质,也可以选择活泼金属单质或碳酸盐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5)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故答案为(1)2HCl+MgMgCl2+H2;(2)氯化镁和氯化氢;(3)小红;由于活动性由于铜在H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5)腐蚀下水道1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 (1)NaOH+HCl=NaCl+H2O(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3)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解析】【解答】(1) 步骤II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氢氧化钠,而一定不含碳酸钠,溶液的红色褪去, 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说明一定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钾至少含一种。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一定不含碳酸钠。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II所得溶液一定不含硫酸钾。 由此分析,样品中一定含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钾至少含有一种; (3) 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 可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11.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请回答:(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2)由步骤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写化学式)。(3)由步骤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步骤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写名称);综合步骤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是_(写化学式)。【答案】 (1)过滤;烧杯(2)KClO3(3)Fe2(SO4)3+6NaOH=2Fe(OH)3 +3Na2SO4(4)炭;MnO2 、Fe、Fe2O3(任写两个)(5)MnO2【解析】(1)通过步骤1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是过滤操作;过滤时需要漏斗、玻璃棒和烧杯;(2)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得到了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沉淀,即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由步骤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红棕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即所得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故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Fe2(SO4)3+6NaOH=2Fe(OH)3 +3Na2SO4;(4)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中需要还原剂,步骤3中灼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固体A中含有碳;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故含有二氧化锰;碳还原氧化铁会生成铁。故固体A中含有碳、铁、二氧化锰和氧化铁;(5)固体C是黑色的,碳会与氧气反应掉,铁会与稀硫酸反应,故是二氧化锰.12.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 , 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 固体仍有剩余时。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1)取上层清液,用_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性。 (2)为探究“剩余液pH=2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提出假设】假设1:生成CO2造成的。假设2:生成CaCl2造成的。假设3:剩余稀盐酸造成的。【设计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氯化钙溶于水,测定溶液的pH测得pH=7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定溶液的pH测得pH>5剩余液pH=2的原因是 。(3)试管中剩余固体中是否仍含有CaCO3?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4)【拓展延伸】 注意:若答对以下(4)(5)两小题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填“>”“<”或“=”)88g。(5)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人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所示(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BC段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pH试纸;酸 (2)有剩余的稀盐酸 (3)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的浓度增大 (4)<(5)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1)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 (2)剩余液pH=2的原因是有剩余的稀盐酸。 故答案为:有剩余的稀盐酸 (3)试管中剩余固体中是否仍含有CaCO3?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盐酸的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1、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盐酸的浓度增大。 (4)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理论上二氧化碳的生成质量是8.8g,但是实际上收集到的CO2质量<88g。 故答案为:<。 (5)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人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所示(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一开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的量在不断减少,溶液的pH值增大,当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值等于7,置换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所以BC段的反应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3.某同学发现一瓶没有塞上瓶塞的过氧化氢溶液,对该溶液中是否有过氧化氢的剩余,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猜想:该溶液中有过氧化氢的剩余。猜想:该溶液中没有过氧化氢的剩余。(1)【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甲、乙、丙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甲:取适量试剂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猜想(1)成立,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乙: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入与甲等量的试剂,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1)成立,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2)成立,理由是 (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丙:操作现象结论取与甲等量试剂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_猜想(1)成立(2)【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试剂容易变质,所以要_保存。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起_作用。除此之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可以_【答案】 (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 水+氧气;有气泡产生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密封;催化加热 【解析】(1)常温下过氧化氢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不能说明不剩余过氧化氢;(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反思与交流】猜想(1)成立,说明有氧气生成,故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剂敞口放置会变质,要密封保存;该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由实验可知,加热也可能改变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水+氧气;有气泡产生(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密封;催化加热1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1)【猜想与假设】I全部是氧化钙    II. _   III.全部是碳酸钙 (2)【实验探究】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 。(3)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此得出猜想_(填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03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