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62927
资源大小:437.2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C20”教育联盟2022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化学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烧制陶瓷B. 双面刺绣C. 伐薪烧炭D. 东汉酿酒【1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来%源&:中*教网【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双面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伐薪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东汉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2.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B. 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中国%教&育*出版网C. 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河流中D. 超市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来#源%:*中教网&【2题答案】【答案】C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选项说法正确;www.zz&s#tep.c*omB.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来源:zzst%&C.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D.超市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会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 铼是自然界中最晚发现的化学元素,门捷列夫曾预言它的存在,把它称为dwi一manganese(次锰)。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铼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铼属于金属元素B. 铼原子核外有75个电子C. 铼原子易失去电子D.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3题答案】来#源&:zzste*【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汉字名称的偏旁“金”,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铼原子是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来源:中教网*&%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单位不是g,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B. 为避免浪费,可将霉变花生洗净食用C. 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www&.zz*st#D. 青少年可多吃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补钙【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选项说法正确;B.霉变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即使高温液不能将其杀死,不能洗净后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故选项说法正确;D.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钙,青少年可多吃预防佝偻病,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C. 气体验满D. 液体过滤【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来源*:#%中&教网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气体验满时,应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6. 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合成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亚麻酸锌。制造亚麻酸锌需要亚麻酸(C18H30O2),下列有关亚麻酸的说法正确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属于有机物B. C18H30O2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 C18H30O2中原子总数为50D.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9:15:1来%源:z&z#【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0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C18H30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12):(1×30):(16×:2)=216:30:32,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C18H30O2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50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C18H30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12):(1×30):(16×:2)=108:15:1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7.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变www.zz%s*tep.co&mC. 该反应生成一种分子D. 反应物和的分子个数比为2:1【7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来源:zzstep%.com&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CH3OH,只有一种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8. 某同学探究物质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镁条在氧气和氮气中均能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中国教#育出&版%网B. 水不能燃烧而酒精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来&*源:中教网C.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D.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合反应【8题答案】【答案】D来源:zz&step.com%【解析】【详解】A.镁条在氧气和氮气中均能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A选项正确;B.水不能燃烧而酒精可以燃烧,水和酒精的物质种类不同,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选项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氧气中氧气浓度较大,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故C选项正确;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难度不大,根据燃烧的条件、化合反应的概念即可分析解答。9.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易滑动,可作固体润滑剂B.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生石灰干燥剂可以干燥食品,还可以防止食品氧化来源:中教*&网D. 碳酸钙可以作补钙剂,氢氧化钙也可以作补钙剂【9题答案】【答案】A【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易滑动,可作固体润滑剂,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但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干燥剂可以干燥食品,但不能防止氧化,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可以作补钙剂,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作补钙剂,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p.com&故选A10. 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B取某织物上的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该纤维一定为羊毛C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变为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该气体可能是氢气A. AB. BC. CD. D【1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只能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错误。B.取某织物上的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说明是动物纤维,不一定是羊毛,可能是蚕丝等。错误。来源:#*中教网%C.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变为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可以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是盐。错误。w&ww.z*zstep.co#m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活泼金属锌等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正确。故选D。来源*:%z#zstep.co&m11.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来源:z%zst&ep.com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D. 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1题答案】【答案】D来源#:%zzste&【解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某一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子的总数可能变,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来#&源:中教网故选:D。12.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 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www.*zz&step.comB.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来&源:zzstep.c#o%m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源:中%教&*网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2题答案】来*源:中教%网#【答案】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Fe2O3+3CO 高温2Fe+3CO2 ,反应后有固体生成,最后固体质量不能为零,错误;B.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错误;C.稀盐酸显酸性,pH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正确;D.某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冬奥会火炬“飞扬”用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9倍。在制作中将碳纤维丝立体三维编织成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为坚实的外壳,把火焰根部很好地保护起来,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火炬采用的“绿氢”燃料,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1)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来源&:中教%网(2)文中提到的金属材料是_。(3)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这里的“碳”主要是指_。(4)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13题答案】【答案】(1)混合物(2)钢(3)二氧化碳#CO2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4)【解析】来&源:zzs%tep#.*com【小问1详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并不是纯净物;【小问2详解】文章中提到的金属材料有钢,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小问3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碳排放中的“碳”代表了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小问4详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5.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见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中教网(1)装置B中a仪器的名称是_。(2)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3)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端口进入(填m或n),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填序号)【15题答案】【答案】(1)锥形瓶(2)控制反应速率(3) . m . (4)BC【解析】【小问1详解】如图所示a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小问2详解】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注入,从而改变锥形瓶内液体的浓度进而改变反应的速率,故填:控制反应速率;【小问3详解】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是二氧化碳有长导管导入液体里,故填:m;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小问4详解】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根据反应物是固液条件是常温,故选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常含有少量的空气而不纯净,故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选用排水法收集即装置C,故填:BC。17. 工业炼铁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一4.3%,钢的含碳量为0.03%一2%,铁矿石约含80%的Fe2O3。(1)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高炉气体主要成分是高浓度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尘粒,请你对高炉气体的处理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来*源%:z#zstep&.com(3)炼铁过程中,固体原料从炉顶加入,而热空气从炉底往上通的目的是_。(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5)写出一种预防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或方法_。来源:zzst%ep#*.com【17题答案】【答案】(1)(2)除尘后做燃料来源:%*中教网#(3)原料和空气可以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4)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5)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解析】来源:zzstep.co%&#m【小问1详解】高炉炼铁原理是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可除尘后作燃料;【小问3详解】炼铁过程中,固体原料从炉顶加入,而热空气从炉底往上通,这样原料和空气可以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小问4详解】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www&.zz*s#【小问5详解】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如果使钢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就可以防止钢铁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等。19.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寻问老师后了解可能是NaC1.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猜想I: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猜想II: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III: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猜想IV: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来源:&zzstep.co%m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2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上表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其pH>7,则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小方: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猜想正确小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_猜想正确【继续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另取样品再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中*国&教%育出版网【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同学们最终得到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且已变质。【交流反思】小明同学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开始没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用pH计做了以下实验:向等体积、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上图1.图2所示。将图1和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则c点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19题答案】【答案】 . 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 . NaCl . 无气泡产生 . . NaOH . NaCl、NaHCO3 . . 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查阅资料: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故填:氯化钠;(2)小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证明猜想II正确,则原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不含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无气泡产生;继续探究:来#&源*:中教网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获得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判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原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且已变质;来#源%:*中教网&交流反思:将将图1和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故溶质氯化钠和碳酸氢钠;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题答案】【答案】(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2)解: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解析】【小问1详解】从图像可知,差异为石灰石的形状,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快,所以可以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小问2详解】见答案。中&*%国教育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