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1课时盐化肥试题.docx
第11课时盐化肥考题分层训练考点1常见的盐的性质及用途1.2019·绥化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B.氯化氢、盐酸、HCl、酸C.氢氧化钠、火碱、NaOH、碱D.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2.2019·株洲我国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所得“盐”的主要成分是()A.Na2SO4B.NaClC.CaCl2D.Na2CO3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A.MnO2B.HNO3C.稀盐酸D.NaCl4.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碳酸钙可作建筑材料B.纯碱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盐可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蛋等D.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5.下列关于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6.下列有关纯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 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7.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11-5所示。图中相交部分(甲、乙、丙、丁)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图11-5A.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B.乙:无明显现象C.丙:生成白色沉淀D.丁:石蕊呈紫色8.按下列信息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杀菌剂波尔多液常用于防止多种农作物的病菌,它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混合配液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氢氧化铜:。 (2)生产烧碱的小型工厂,常用便宜的原料纯碱和熟石灰制得成品,其反应原理是 。 (3)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生成酸(是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其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之前先加一些NaHCO3或Na2CO3溶液,则蒸好的馒头中会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其原因是、。 考点2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9.2019·重庆A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Ba(NO3)2溶液D.酚酞溶液10.2019·郴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NaOH与稀硫酸B.CaCO3与稀盐酸C.CuSO4与KOHD.AgNO3与NaCl11.2019·绥化改编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一定有水B.若C、D是盐和水,则A、 B一定是酸和碱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 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2.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11-6中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图11-6A.盐酸B.碳酸钠C.硫酸钠D.氯化钠13.2018·广东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11-7所示。请回答:图11-7(1)若盐是硫酸钾,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盐是氯化亚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填序号)。 (3)若盐是硝酸铜,由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处应补充的文字是(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14.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填离子符号)。 (2)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填化学式)。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填序号)。 A.酚酞溶液B.pH试纸C.硫酸铵D.氯化钠考点3粗盐提纯15.2018·广西粗盐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Na2CO3,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B.C.D.16.2018·邵阳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 过滤溶解蒸发计算产率图11-8(2)图11-8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11-9所示流程:图11-9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考点4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7.鉴别(NH4)2SO4、NH4NO3、NaNO3三种无色溶液,随机编号为A、B、C,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1-10所示。图11-10(1)A溶液中的溶质是。 (2)B溶液与Ba(NO3)2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分别列出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 18.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看到,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2)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的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上一新标签:Na2CO3。(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19.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某市某地区小河旁的农田多年以来施用的化肥主要是KCl、K2CO3和CuSO4等,为检验该农田旁边的小河是否受到了所施化肥的污染,同学们进行了探究。(1)K2C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2)为了得到澄清的河水,同学们的操作是:取水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序号)。 A.量筒B.烧杯C.漏斗D.玻璃棒E.胶头滴管(3)同学们对得到的澄清河水的成分展开了探究。小宇观察到所取河水几乎无色,于是认为河水中不含CuSO4,但小靖反驳了小宇的说法,理由是,同学们一致认为,还是应该通过化学实验对可能存在的化肥成分逐一进行检验。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进行实验取少量河水于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无气泡产生,证明。 继续向上述烧杯中滴加足量, 观察到,证明。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5化肥的性质及用途20.2018·龙东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A.KNO3B.CO(NH2)2C.K2CO3D.Ca3(PO4)221.2019·天津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硫酸钾B.硝酸钾C.碳酸钾D.氯化钾22.2019·潍坊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B.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D.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考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1.2018·江汉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A.HClNaClZnSO4B.MgCl2NaNO3KOHC.Na2CO3BaCl2CuSO4D.KClNaClNaNO32.对某pH=9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A.NaOH、KCl、Na2SO4B.NH4Cl、K2SO4、KNO3C.H2SO4、ZnCl2、Mg(NO3)2D.(NH4)2SO4、NaNO3、CaCl2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FeCuB.KNO3NaNO3C.MgMgOD.H2SO4HCl4.下列制取实验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aOCa(OH)2NaOHB.CuCu(NO3)2溶液Cu(OH)2C.FeFe2(SO4)3溶液Fe(OH)3D.BaCO3CaCO3CaCl25.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图11-11A.B.C.D.6.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有人设计如图11-12所示实验流程。图11-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B是Mg(OH)2,试剂X为盐酸B.操作和操作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可以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7.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图11-13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HNO3、Na2SO4、KOH、BaCl2B.HNO3、Na2CO3、Ca(OH)2、HClC.CuCl2、K2SO4、NaNO3、NaOHD.K2SO4、Ba(NO3)2、Na2CO3、HCl9.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Ca2+、Ba2+、Cl-、CO32-、SO42-。现用三份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向第一份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向第二份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足量盐酸发现沉淀减少;向第三份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存在Cl-B.该溶液中一定存在Na+C.该溶液中一定存在Ba2+和NH4+D.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不存在Cl-10.2019·连云港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图11-14(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A.1种B.2种C.3种D.4种11.2019·临沂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铜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12.2018·本溪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11-15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图11-15(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说明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13.2018·葫芦岛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是一种钠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E为氧化物。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1-16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图11-16(1)E的化学式是;C的一种用途是。 (2)A与D反应的现象是。 (3)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某同学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11-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17为验证上述C点时溶质的组成,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帮她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过量的 溶液中含有 取反应后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产生白色沉淀15.同学们在做完酸碱盐的实验后,对实验台上的两杯废液展开了研究,回忆做过的实验,他们得知,A溶液中可能含有K2SO4、KOH、K2CO3,B溶液中可能含有Ba(NO3)2、KCl、FeCl3,现对两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图11-18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1的化学式是。 (2)A溶液的溶质为。 (3)写出白色沉淀1溶于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4)无色溶液2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5)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认为,A、B两溶液中还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分析实验过程认为,只要将实验中的药品稍作改动,就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存在,改动为。 16.实验室有一包氯化钡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32.5 g,完全溶于141.2 g水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11-19所示。计算:图11-19(1)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考题分层训练夯实基础1.C解析氧化钙是生石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氯化氢是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烧碱、火碱都指的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钠俗称苏打。2.B3.D解析本题其实是在考查Na2CO3和H2O2的化学性质,其中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使H2O2变质;HNO3和稀盐酸能与Na2CO3发生化学反应,使Na2CO3变质;只有NaCl不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4.B5.A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6.D7.A8.(1)Ca(OH)2+CuSO4Cu(OH)2+CaSO4(2)Ca(OH)2+Na2CO3CaCO3+2NaOH(3)HR+NaHCO3NaR+H2O+CO22HR+Na2CO32NaR+H2O+CO29.A解析将Na2CO3溶液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现象分别为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冒出、无明显现象;将MgCl2溶液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现象分别为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将Ba(NO3)2溶液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将酚酞溶液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现象分别为溶液变红、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10.D解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没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没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OH)2+K2SO4,生成的沉淀为蓝色;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11.D解析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不一定有水,如硫酸和活泼的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而不是水;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因为相互之间不一定交换成分,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不是复分解反应。12.C解析根据向A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与某酸反应酸是过量的,因此碳酸钠反应完全,溶液中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向B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因为A试管中现象已说明无碳酸根离子,则可推断出某酸为硫酸。因此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钠。13.(1)2KOH+H2SO4K2SO4+2H2O(2)(3)CuCl2+2AgNO3Cu(NO3)2+2AgCl(合理即可)(4)金属氧化物+酸(或非金属氧化物+碱)14.(1)OH-(2)NaHCO3+HClNaCl+H2O+CO2(3)NaOHD15.A16.(1)(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合理即可)(3)较多晶体(4)A增多解析(1)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过滤操作要用玻璃棒引流;过滤后,如果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滤液浑浊。(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4)要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甲、乙为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丙为稀盐酸,稀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同时生成NaCl,不会带入新的杂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新的氯化钠,所以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增多。17.(1)NaNO3(2)(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NH4NO3或(NH4)2SO4、NH4NO3或Ba(NO3)2、NH4NO3解析(1)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有氨味产生的物质含有NH4+;A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无氨味产生,则不含铵根离子,故A为NaNO3。(2)由于硫酸铵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而硝酸铵与硝酸钡不反应,则向B、C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故B为(NH4)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B与Ba(NO3)2溶液混合,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滤液中溶质有三种情况: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NH4NO3;当硫酸铵有剩余时,硝酸钡反应完全,则溶质为(NH4)2SO4、NH4NO3;当硝酸钡有剩余时,硫酸铵反应完全,则溶质为Ba(NO3)2、NH4NO3。18.(1)一定不是NaCl溶液(合理即可)有气泡冒出(2)Na2CO3+CaCl2CaCO3+2NaCl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3)原标签可能是NaOH,但已经全部变质解析(1)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泡。(2)Na2CO3+CaCl2CaCO3+2NaCl,接着还需要检验有没有氢氧化钠,所以操作是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由于小张的结论正确,所以溶液不变色。(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也可能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全部变质。19.(1)钾元素(2)过滤BCD(3)当硫酸铜含量太低时,河水也几乎为无色进行实验河水中不含碳酸钾硝酸钡溶液(合理即可)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河水中含有硫酸铜(合理即可)继续向上述烧杯中滴加硝酸银溶液20.A21.B解析硫酸钾、碳酸钾、氯化钾中均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硝酸钾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22.A解析复合肥是指含有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两种或三种的化肥,硝酸铵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所以不能混合施用;由于硝酸铵溶液的pH=4,显酸性,所以长期施用硝酸铵,可能使土壤酸化;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显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力提升1.D解析pH=11的溶液呈碱性,酸碱不能共存,A组中含有盐酸,不能共存;氯化镁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共存;氯化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且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钾、氯化钠、硝酸钠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且它们与碱溶液也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2.A3.B4.A5.A解析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实现;硫酸亚铁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无法一步转化成单质铁,不能实现;氯化钠无法一步转化成碳酸钠,不能实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实现。6.B7.B8.D9.B10.C解析从流程图可知,加水过滤后有白色沉淀,碳酸钙是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溶解。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硫酸钡难溶于酸,故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存。无色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故有氢氧化钠存在。综上,溶液中最多存在三种物质。11.(1)蓝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u(NO3)2+2NaOHCu(OH)2+2NaNO3(2)CuSO4(3)Ba(OH)212.(1)碱(2)有气泡产生(3)Ca(OH)2+Na2CO3CaCO3+2NaOH分析讨论NaClCaCl2实验验证取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钙;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氯化钙13.(1)H2O灭火(合理即可)(2)有气泡产生(3)2NaOH+CO2Na2CO3+H2O14.稀硝酸(或硝酸钡或硝酸钙)产生气泡(或产生沉淀)硝酸银溶液Na2CO3、NaCl解析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开始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从A点起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C点时碳酸钠过量,所以C点时溶液中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因为碳酸根离子对氯离子的鉴别产生干扰,所以先检验碳酸根离子,加足量的稀硝酸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15.(1)BaCO3(2)K2CO3、KOH(3)BaCO3+2HNO3Ba(NO3)2+CO2+H2O(4)KCl、KNO3、HCl(5)把“加入足量稀盐酸”替换为“加入足量的稀硝酸”16.解:(1)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BaCl2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Na2CO3+BaCl2BaCO3+2NaCl106208197117xy19.7 gz106197=x19.7gx=10.6 g208197=y19.7gy=20.8 g197117=19.7gzz=11.7 g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g80g×100%=13.25%。(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2.5g-20.8g+11.7g32.5g+141.2g+80g-19.7g×100%=10%。答:(1)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25%;(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