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二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65127
资源大小:152.5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二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清远市佛冈县二校期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Cu、Mg、Mn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 Cu、Mn、MgB. Mn、Mg、CuC. Cu、Mg、MnD. Mg、Mn、Cu2.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CH4+2O2 CO2+2H2OB. 3Fe+2O2Fe3O4C. 8Al + 3Fe3O44Al2O3 + 9FeD. 2H2O2H2 + O2 3.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白醋C. 医用酒精D. 冰水混合物4.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 溶质质量增加B. 溶剂质量不变C. 溶液密度不变D.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5. 过滤时,玻璃棒引流液体,末端要A. 指向漏斗中心B. 悬空C. 紧靠一层滤纸的一边D. 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D.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7. 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是因为护发剂呈现酸性,有利于头发生长B.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C. 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D. 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8. 新冠防疫提出明确要求,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 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C. 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 洗手液d和a混合液pH可能等于79. 在pH=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Al3+、Ag+、Cl-B. Mg2+、Cl-、OH-C. Ba2+、Fe3+、Cl-D. K+、Na+、10. 下列操作或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A. 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B. 石灰水长期放置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C. 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看到有“冷气雾”D. 铁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铁锈”11.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稀释浓硫酸将水注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搅拌B鉴别氧气和空气闻气味C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D鉴别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滴加稀盐酸A AB. BC. CD. D12. 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苯甲酸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B. 苯甲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 其水溶液的pH7D. 苯甲酸是一种氧化物13. 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是A. K2SO4B. Ca3(PO4)2C. NH4HCO3D. NaCl14. 如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B. 丙中的铁钉不生锈C.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D. 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15. 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B.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C. 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将废金属填埋D.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 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图1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t1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精确到0.1%)。t2时,将33gKNO3加入到_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的方法提纯。提纯后对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_(填选项序号)。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只含有KNO3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2)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可以总结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变化规律是_。若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填选项序号)。A小于 40 B等于 40 C大于 40 D无法确定17.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_ 、C _ 、D _ 。(2)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_ 。(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_ 。18. 向装有等量水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0g的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图一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甲”或“乙”)。(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B. 溶液质量:甲<乙C.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D. 溶剂质量:甲=乙19. 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1)某机场要用287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_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5g/cm3)(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_(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_。20. A一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B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I_。(2)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填序号)。21.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6.5g锌和稀盐酸反应,则:(1)可制取_质量的氢气?(2)理论上需要_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Cu、Mg、Mn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 Cu、Mn、MgB. Mn、Mg、CuC. Cu、Mg、MnD. Mg、Mn、Cu【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Mn是氢前金属,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比Mn强,而铜是氢后金属。所以Cu、Mg、Mn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Cu、Mn、Mg。故选:A。2.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CH4+2O2 CO2+2H2OB. 3Fe+2O2Fe3O4C. 8Al + 3Fe3O44Al2O3 + 9FeD. 2H2O2H2 + O2 【答案】C【解析】【分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是()A. 生理盐水B. 白醋C. 医用酒精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医用酒精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4.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 溶质质量增加B. 溶剂质量不变C. 溶液的密度不变D.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意,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水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故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题意,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水膜,加压后右侧海水溶液的密度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 过滤时,玻璃棒引流液体,末端要A. 指向漏斗中心B. 悬空C. 紧靠一层滤纸的一边D. 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答案】D【解析】【详解】折叠好的滤纸,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为了防止液体流下时冲破滤纸,或玻璃棒戳破滤纸,玻璃棒末端应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故D选项正确。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D.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D【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知,在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项正确。B.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在100g水中可溶解50 gA。则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A(溶解25 g)与溶剂(50 g)的质量比为1:2。此项正确。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可通过降温的方法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项正确。D.当溶液由50降温至20,AB的溶解均变小,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以20为准进行计算。但C的溶解度变小,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以50为准进行计算。即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项错误。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的意义进行正确地判断。7. 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是因为护发剂呈现酸性,有利于头发生长B.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C 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D. 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是因为洗发剂是碱性的,能够洗去油污但对头发有一定的伤害,护发剂是酸性的,和洗发剂发生中和反应,减少对头发的伤害,起到护发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燃气是可燃物,当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着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有毒烟尘,贴近地面逃离现场,因为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高空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可燃物没有充分燃烧,即氧气不足,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不符合题意。故选B。8. 新冠防疫提出明确要求,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 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C. 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 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答案】A【解析】【详解】A.洗手液a的pH小于7,呈酸性,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错误;B.酸性越强,pH越小,洗手液bpH大于洗手液a,故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正确;C.洗手液c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正确;D.洗手液d的pH大于7、洗手液a的pH小于7,两者混合pH可能等于7,正确。故选A。9. 在pH=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Al3+、Ag+、Cl-B. Mg2+、Cl-、OH-C. Ba2+、Fe3+、Cl-D. K+、Na+、【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溶液的pH=1,所以是含有大量氢离子的。A.因Ag+和Cl-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符合题意;B.因H+和OH-能结合生成水,OH-和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因该项离子之间及与氢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共存,符合题意;D.因H+和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下列操作或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A. 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B. 石灰水长期放置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C. 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看到有“冷气雾”D. 铁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铁锈”【答案】C【解析】【详解】A.固体烧碱在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同时也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要密封存放,其原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故不符合题意;B.石灰水长期放置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是由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故不符合题意;C. 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看到有“冷气雾”,是因为空调器温度较低,吹出来后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把水蒸气液化的结果,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故符合题意;D. 铁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后产生“铁锈”,是水蒸气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1.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稀释浓硫酸将水注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搅拌B鉴别氧气和空气闻气味C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D鉴别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滴加稀盐酸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B.氧气和空气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进行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D.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钠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故选C。【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2. 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苯甲酸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B. 苯甲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 其水溶液的pH7D. 苯甲酸是一种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苯甲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B.苯甲酸属于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选项正确;C.苯甲酸属于酸,水溶液的pH7,选项正确;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而苯甲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故选D。13. 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A. K2SO4B. Ca3(PO4)2C. NH4HCO3D. NaCl【答案】C【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详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C.NH4HC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正确;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故选:C。14. 如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B. 丙中的铁钉不生锈C.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D. 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答案】A【解析】【分析】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和水与氧气接触,缺一不可。【详解】铁生锈要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丁中的铁钉浸泡在水中,并且与空气隔绝,所以不易生锈,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丙中的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与空气和水隔绝,所以不生锈,选项B正确。甲、乙、戊中,乙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甲中的铁钉与水和空气(含氧量比直接通入氧气的量少得多)接触,戊中的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所以甲、乙、戊中铁钉生绣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选项D正确。故选A。【点睛】对照实验要注意分析变量。15. 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B.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C. 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将废金属填埋D.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A.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烟雾上升聚集在高处,故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正确;B.由于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正确;C.将金属废弃物直接填埋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该回收利用,错误;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 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图1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t1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精确到0.1%)。t2时,将33gKNO3加入到_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的方法提纯。提纯后对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_(填选项序号)。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只含有KNO3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2)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可以总结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变化规律是_。若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填选项序号)。A.小于 40 B.等于 40 C.大于 40 D.无法确定【答案】17.3% 30 升高温度后加入KNO3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和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C【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详解】(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所以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将33g KNO3加入到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后加入硝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提纯后对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的描述:.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极少量的氯化钠,故I错误;.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故II正确;.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故III正确;.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溶液中仍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故IV错误。故选:II和III;(2)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可以总结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变化规律是: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由于的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C。17.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_ 、C _ 、D _ 。(2)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_ 。(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1) Fe H2 H2O (2)FeSO4 (3)【解析】【分析】由题知,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说明D为H2O;C是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D,则C为H2;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浅绿色的溶液B,则AD分别为Fe,、FeSO4、H2、H2O,验证成立。【小问1详解】由上述分析知,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Fe;C:H2;D:H2O;小问2详解】浅绿色溶液B是硫酸亚铁溶液,其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小问3详解】由分析知,A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8.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0g的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图一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甲”或“乙”)。(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B. 溶液质量:甲<乙C.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D. 溶剂质量:甲=乙【答案】(1)B (2)甲 (3)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4)AD【解析】【小问1详解】20时,烧杯B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故填:B;【小问2详解】等质量的水中,20时,加入20g的固体有剩余,30时,加入20g的固体没有剩余,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填:甲;【小问3详解】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小问4详解】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A正确;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溶液质量不变;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少,所以溶液质量:甲>乙,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乙是饱和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00g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升高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AD。19. 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1)某机场要用287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_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5g/cm3)(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_(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_。【答案】 . 500 . .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的分离过程等【解析】【详解】(1)设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15%x=2875g×3% x=575g15%的过氧乙酸溶液体积为 =500cm3,合500mL(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能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口罩的作用是过滤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所以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故答案为(1)500;(2);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的分离过程等。20. A一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B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I_。(2)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填序号)。【答案】(1) . CuO . FeSO4 (2)#【解析】【分析】C是红色金属单质,则为铜,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A与E在点燃条件下生成D,A与D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F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D,而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A为碳、D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G为铁、J为碳酸钙;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H为气体,则H为氢气,I为硫酸亚铁;又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B为氧化铜,符合推断。【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CuO;I的化学式为FeSO4。【小问2详解】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为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则属于置换反应的有。21.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6.5g锌和稀盐酸反应,则:(1)可制取_质量的氢气?(2)理论上需要_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答案】(1)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z答:生成氢气质量为0.2g。 (2)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 (3)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1%。【解析】【小问1详解】见答案。【小问2详解】见答案。【小问3详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