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物质构成的奥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docx
-
资源ID:96365782
资源大小:742.4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05讲物质构成的奥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docx
知识点一微观粒子的特点【思考】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墨水,会有什么现象?【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可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还可以移动原子。1.特点一【猜想】1滴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结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特点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将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分别倒入A、B的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处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结论】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举例】闻到花香、酒精挥发。3.特点三【实验】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结论】微观粒子(如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而言,气态分子间隔液态分子间隔固态分子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就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就越小。【举例】物体的热胀冷缩,给车胎打气。1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答案】A【解析】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2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答案】A【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故选A。3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B【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很容易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故选B。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答案】B【解析】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炒菜时闻到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C【解析】A、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成网状排列,一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碳原子,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片层排列,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便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每个分子间的分子间隔增大,而重新鼓起,符合题意;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1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C【详解】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2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答案】D【详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答案】C【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故选C。4“荷花送香气”说明了()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详解】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详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D。知识点二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1)水的构成(2)二氧化碳的构成(3)铁的构成【结论】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碳、硫等)。2物质变化的实质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1)水的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2)水的分解:每个水分子分裂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举例: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原子的定义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注意】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如稀有气体、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即化学反应中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但脱离“化学反应”这一起前提,原子仍可分成更小的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5 用微观理论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微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有新分子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分子生成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只含一种分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以上物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分子注意:需要考虑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6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地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联系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汞C氢气D硫酸镁【答案】C【解析】A、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水蒸气C氯化钠D碳酸钠【答案】A【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大、原子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BCD【解析】D。【解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正确;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错误;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错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氧化钾B铝C金刚石D水【答案】D【详解】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水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3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D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答案】A【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冰和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说法正确;C、雪融化成水是因为分之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说法正确;D、雪融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故选:A。4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的元素符号为aUB金容易被锈蚀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答案】C【详解】A、书写元素符号时,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金的元素符号为:Au,不符合题意;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锈蚀,不符合题意;C、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不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三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解释】(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粒子种类质量质子1.6726×10-27Kg中子1.6749×10-27Kg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4)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电子在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1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1B39C70D101【答案】A。【解析】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2不久前,某国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引发国际争论。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下列关于氚、氢两种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不同种元素B都有中子,但数目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答案】C【详解】A、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B、氢原子没有中子,氚原子中子数为2,B错误。C、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也为1,C正确。D、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1+2=3,不相同,D错误。故选:C。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答案】A。【解析】A、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B、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C、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D、由于原子核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知识点四离子1核外电子排布(1)分层排布核外电子在分层排布时,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上。每一个电子层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前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3)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举例稀有气体原子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稳定氦、氖、氩等金属原子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锂、钠、镁等非金属原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氧、硫、氯等相对稳定结构:当粒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该层上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当粒子有多个电子层时,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离子的形成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失去电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为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得到电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为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离子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如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Mg2+表示2个镁离子3. 常见离子及其符号离子定义离子的名称及其符号阳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叫做阳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等阴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叫做阴离子。氯离子(Cl-)、氧离子(O2-)、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等常见的原子团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 NH4+4. 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以氯化钠形成为例: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二者在静电的作用下相互结合,成为氯化钠,如下所示:1关于钠原子(Na)和钠离子(Na+)的叙述中判断正确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钠离子(Na+)较稳定核内质子数相等ABCD【答案】B。【解析】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故此说法正确。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此说法错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Na+)较稳定,故此说法正确。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此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2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D【解析】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故选D。3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答案】B【解析】A、该粒子的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易得电子,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8,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选项C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1个氯原子易得1个电子形成Cl-,选项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故选B。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同种元素B均表示离子C化学性质相似D和可形成化合物AlCl3【答案】C【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和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故选C。1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答案】B。【解析】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 + x,故B正确;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 + x,而不是m=nx;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 + x,而不是m=xn。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y_。该元素与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答案】16 Na2S 【解析】由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三层上有6个电子,则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y2+8+61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显2价,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3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离子的符号为_,则单氟磷酸钠( Na2PO3F)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答案】F- +5 【解析】由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F-;在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单氟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1)×2+x+(-2)×3+(-1)=0,x=+5。4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2)粒子E所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3)A、B、C所对应的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答案】(1)CD ;(2)四;(3)NH4NO3【解析】(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2)粒子E,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3)质子数=原子序数,A是1号元素,是氢元素;B是7号元素是氮元素;C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它们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知识点五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注:符号为Ar;碳12原子是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为1.992×10-26Kg。2计算公式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省略不写。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不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但是能够反映出一个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4近似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已知在某原子中共有的粒子数为40,其中不带电的粒子数为1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B13C27D26【答案】C。【解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共有40142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3+1427。1已知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答案】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解析】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构成,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分子体积变大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A。【解析】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相同,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食物腐烂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说明原子是最小的粒子【答案】D。【解析】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C、食物腐败,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不能说明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选项解释错误。3下列关于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B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质量不同D分子运动速率相同【答案】A。【解析】A、干冰和二氧化碳的状态不同,分子之间间隔不同,故A正确;B、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干冰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干冰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质量相同;D、干冰和二氧化碳的状态不同,分子之间间隔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和中无明显现象B中无色酚酞比中先变红C中无明显现象,中迅速变红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颜色不变;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中无色酚酞比中先变红;C和中的浓氨水都不变色,故错误;D实验中,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先变成红色,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色,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5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答案】A。【解析】A、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D、原子核带正电。6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D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D、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7有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x、y两种元素,y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x3+与y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x元素的核电荷数是()Aa5Ba+5Ca3Da+2【答案】B。【解析】根据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呈中性,为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为阳离子,且核电荷数(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为阴离子,且核电荷数(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y的核电荷数为a,y2的核外电子数为a+2;根据x、y两种元素离子x3+与y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x3+的核外电子数为a+2,故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3+2a+5。8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是()Aa + m + nBam + nCamnDa + mn【答案】D。【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由于X的核电荷数为a,X m+的是失去m个电子才变成离子的,所以电子数为a +m,Yn的电子数也是a +m,但是Yn得到n个电子才是a +m的,所以Y的质子数是:a +mn。9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相同;质量几乎相等;质子数相等;Mg2+比Mg稳定ABCD【答案】C。【解析】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所以核电荷数相同,故正确;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错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它们电子层结构不相同,故错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质量几乎相等,故正确;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所以质子数相等,故正确;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Mg2+比Mg稳定。10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B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C属于原子,属于阴离子D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答案】C【详解】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属于原子,属于阳离子,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对应的元素是F,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C。11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答案】A【详解】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故选A。12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氟原子易失电子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答案】C【详解】由分析可知: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说法正确;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说法正确;C、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法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说法正确。13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C水分子间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答案】A【分析】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分子本身的质量没有改变,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变,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冷凝,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D、温度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14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A【详解】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故选A。1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B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C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能构成分子【答案】A。【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错误;B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正确;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某些物质,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故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正确。16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答案】D。【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A说法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B说法正确;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说法正确;D、变瘪的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