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369382
资源大小:17.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3.结合实际,能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环保宣传标语。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软件卫星地图,大家用过吗 谁能快速地找到我们的学校 请你上来试试。 师:说说,你有什么思路 生:我先找到中国,再找到浙江,然后是宁波。 师:那么开始来找一找吧。 (生查找) 师:好,画面暂停一下,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个大型地标,它是什么 生:机场跑道。 师:没错,学校应该就在画面中的某一个点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找到了学校位置。) 师:这儿,就是我们所在的学校。这是我们所在的城市宁波,这是我们所在的国家中国, 这是我们所在的星球地球。(画面逐渐缩小至地球)软件如此神奇,居然可以把我们生活的地球放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充满无限奥秘的地球,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对比读题,合理推测 师:一起来读课题。 生:只有一个地球。 师:推测一下,课文围绕地球会写哪些你感兴趣的信息 生1: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2:地球所拥有的资源。 生3:地球所拥有的环境。 生4:为什么说地球是唯一的? 师:老师发现,刚才几位同学都关注到了地球的特点。 三、抓住关键,了解大意 1.检查预学,学习字词 师:老师也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期待,别急, 读准字音是第一步。 (出示) 这是大家的预学单中摘录较多的认为难读的词。来,先读给同桌听听吧。开始。 天际遨游11 和蔼 13 渺小14 枯竭 15 映入眼帘 15 晶莹 17 薄薄的纱衣 19 慷慨22 璀璨26 师:我们发现了,黑板上有三个词语摘录的同学特别多,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薄薄的纱衣。 师:到底是 bó还是 báo 生:应该念 báo。 师: 是的, 与“厚"相反,念báo,一起读一遍。请继续。 (生读) 师:很好。上面的词语一起来读,每个两遍。起! (生齐读词语) 师:其中“慨”字笔画较多,结构复杂,容易写错。请在语文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两遍。 2.抓关键句,了解大意 师:刚才大家的推测都很有价值。下面,让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请默读,想想课文讲了关于地球哪些方面的信息,用横线画出比较重要的语句。开始。 (师巡视后, 先后让两名学生在大屏幕上画线。) 师:请同学们抬头,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会画这一句话 生:因为我觉得地球的半径很大,但是 师:但是什么 生:但是,与宇宙相比,它是渺小的。 师:你发现了,自己所画的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地球的渺小"。再来看,你为什么想画这句话呢 生:因为这引用了科学家的一个证明。 师:是的,作者引用了这个证明,想表达什么呢 生:人类不能指望移到居别的星球。 师:你很聪明,又发现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师:刚才这个女同学画了这句话“如果它被破坏了, 我们别无去处。”作者是想说明什么 生:我们应该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师:现在请你俩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重新画一画我们分析后得出的重要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上修改。 图片 (师巡视,指名书写板贴,在黑板上粘贴。) 师:通过练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地球是渺小的"。课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讲的是“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中间的内容,这两位同学,分别这样归纳,你们觉得如何 生:我觉得“自然资源有限"中的“自然”可以去掉,可以更加简洁。 师:有道理,概括小标题就是要尽量简洁。接下来,我们来标注自然段号。“地球渺小"对应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资源有限”对应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不能移居"对应课文的第五、第七自然段,“保护地球”对应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默读了课文,画出了文中重要的语句。像这样准确、概括地提示内容,表明观点的句子,我们叫它“关键句"。(板书“关键句”)不仅如此,我们还进一步进行了提炼,使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课文就是讲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3.寻找论据,梳理推理过程 师:对于不能移居,大家是否有跟其他人同样的疑惑?请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 5 自然段) 师:是啊,宇宙那么大,星球那么多,既然地球资源有限,我们为何不移居别的星球呢?请四人小组讨论:文中列举了哪些依据,来证明作者“不能移居"的观点? (生讨论,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作者如何一步步证明这个观点 生:首先,作者用了科学家的一个证明。 师:通过什么方法 生:先通过列数字的方法,然后又用举例子的方法,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师:这种设想,只能出现在哪里 生:在科幻片里。 师:如果设想能实现呢 生:也是遥遥无期,更没有几个人能去居住。 师:所以,移居的想法还是无法实现。我们通过阅读,经过小组分析,明白了“不能移居”的观点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来的。所以,作者正是基于地球目前面临的这三个“现状",最终得出了要保护地球的“结论”。(板书“现状"“结论”) 师:我们连起来说一说。 生:因为地球不仅渺小,而且资源有限,更加无法移居,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可见,作者的主要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通过逐层推理、环环相扣来表达的。 四、板块学习,探究结论 1.提出任务,明确主题 师:学到这儿,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这三块内容,让我们分组进行深入的研究。随机分给每组的信封里有一张这样的学习单,上面标注了4个组别,A、B、C组分别研究“地球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D组可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待会儿要多多补充。现在,请拆开信封,明确本组的研究内容。 2.分组研讨,深入学习 师:研究前,送大家一个法宝,可以“联系关键句,写下自己的观点与体会”; 再送一个“合作小贴士",请同学帮我来读读小贴士。(出示,指名读。) 合作小贴士: 1.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一位组员记录整理学习成果;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准备汇报。 师:明白了吗 开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同学们请回座,没写完没关系,待会儿口头表达。 (1)第一板块:“渺小的地球”。 师:首先有请组上台。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认真听,与前面同学重复的内容, 咱不说;第二,其他三组有不同想法,可以举手补充。 生1:我们组找到的关键句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我们组认为,地球那么小,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它,这样才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生2:我们组找到的句子是“但是,在群星璀璨的渺小的”, 我们体会到它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体现地球十分渺小。 师:其他三组有补充吗,特别是D组 生3:我们组找到“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 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母亲。 师:是啊,这么美的地球,这么美的文字,老师想把第1自然段做成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片头,并配上音。先跟着老师,看着字幕轻声读一遍。 (生看视频,跟读。) 师:谁来试试 生: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第二板块:“资源有限"。 师:接下来,有请B组。 生:我们组找到的关键句是“拿矿产资源来说, 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通过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资源来之不易,要珍惜。 师:大家有什么补充吗 还可以说说你找到的课外补充材料。 生:在预习时,我在网上找到了这则材料。 师:请上台展示下,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段话里面,用了很多的 数字来说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比如说,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严重污染,80多个国家已严重缺水。 师:看着这位同学的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知道,其实中国也是其中之一,人均用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所以,我觉得,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看来你的预习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我们还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进一步证明文中的观点。无论是文中的内容,还是同学们找的课外资料,都在告诉我们,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正如课文所说, 原本的地球 生: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师:但是现在 生: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 师:原本的地球 生: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师:但是现在 生: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发生生态灾难。 (3)第三板块:“不能移居”。 师:A、B两组观点鲜明, 体会深刻,我相信,C组会表现得更好。最后,有请C组上台。 生 1:我们组找到“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特别是后面的第自然段,也在告诉我们,想要移居,要用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实现的话,也没几个人能居住。所以,人类要更加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 师:说得太好了,很全面。这位同学,你有什么补充吗 生2:第6自然段,“至少”这个词说明, 这个研究成果还只限 于这个范围,更加说明距离的遥远。40万亿千米已经很远了,但这只是最少最少的,我们要移居十分困难,我们要珍惜这个唯一的地球。 师:说得很具体。对于地球移居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看过一部电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看完后,来评一评让你印象深刻的那个镜头。(播放流浪地球视频剪辑) 师:大家看得很投入,谁来说说 生:里面提到2500年,说明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到达合适的星球。师:他关注到了数字,说明时间很长。还有吗 生:看了这个,我就感觉地球非常的渺小,与其他星球比,地球就是一粒小种子。 师:这个比方有意思。如果把教室比作一个宇宙空间,地球可能就像笔尖那么大。是的,正因为无法移居,所以人类只能带着地球流浪,开始走上多年的不可预知的艰难之旅。 3.再读课题,深化感受 师:课文学到现在,相信大家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再读这个课题呢 再来读一读。 生1:只有一个地球。 师:你的心情是 生:很沉重。 生2:只有一个地球。 师:你的心情是 生:很严肃。 师:是的,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生3:只有一个地球。 师:你的心情是 生:很自豪啊! 师:嗯,茫茫宇宙,这样的星球只有一个。 五、介绍背景,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本课我们学习了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方法。最后,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它由58个国家的百余位成员共同协助完成,许多观点写入了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下节课,我们可以基于它的观点,来写一写地球的治疗方案及宣传标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