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369399
资源大小:14.6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诗歌的重音、节拍、韵律等,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4.通过比较阅读法来进行诗歌解读 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蕴 一、导入 古人喜登高望远,登则必有诗作。古人登高有些缘由: 伤春悲秋,写尽心事; 感怀历史,凭高吊古; 怀人思乡,满目愁绪。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和“登高”相关的佳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深情并茂读诗歌 1.生自由朗诵:要求读准字音,可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 读出节奏和韵律,可听读老师播放的朗读录音; 批注哪些字词需要重读及其原因:通过自己对两首诗歌诗意的初步理解,找出需要重读的字词,然后反复练习。通过读这些词,将登高诗的气势读出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古人:古代招贤的明君;来者:后世求贤的明主,可见诗人贤君不遇的惆怅。 悠悠:通过叠词手法,时间久远,空间广大,时空交错的怅然。 独:诗人心中深觉自身孤单渺小。 怆然:可见诗人心中悲切。 而:延续诗歌节奏 2.教师进行朗诵指导: 长短句相间,句式灵活,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前两句音节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较为舒缓流畅,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悲愤。后两句语调低沉,节奏缓慢, “悠悠”低沉重读,读出广阔辽远之感。“独”“怆然”“涕下”这几个词放缓、延长、停顿,语调低沉,以传递诗人悲怆孤寂感。 属于古体诗,韵律自由,不讲求押韵。 学生单独朗诵全班齐诵 过渡: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不同的人生境遇,或许又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获得不同的心境。36岁身处边疆,不得重任的陈子昂在历史长空中慷慨悲歌,而数百年后,而立之年的王安石,知县任满,荣归故里的途中,登临飞来峰顶,极目远眺,又会有哪些感触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千寻:极言塔之高峻 不畏:意气风发,不畏险阻。 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浮云,也代指艰难险阻。 最高层: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 日升:旭日东升,虚实结合,极写自己志向远大,豪情满怀。 朗诵指导: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学生单独朗诵全班齐诵 三、字斟句酌品诗歌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如何读登临诗: 1.登何地?(标题或诗句中寻找) 2.见何景?(所见所听) 3.发何感?(古人登高这一行为绝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其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因此,知人论世,读出登高诗背后的那个“我”显得尤为重要) 4.怎样抒怀?(抒情方式) 教师领学登幽州台歌 1. 登何地:登临幽州台 2. 见何景:见悠悠天地 3.补充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时期,陈子昂是个有政治见识和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针砭时弊,不为采纳,并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来攻,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陈进言。武不听,反降其为军曹。 接连受挫,他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本诗。 幽州台:即黄金台、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著名诗人。因直言敢谏,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少时轻财好施举进士直言敢谏亮度从军解官回乡冤死狱中 发何感:怀才不遇的孤单悲苦;渴望建功立业。 4. 怎样抒怀:直抒胸臆 小结:登幽州台歌通过写诗人登临幽州台,见天地悠悠,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单悲苦;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学生合作探究,结合注释,学习登飞来峰 1. 登何地:登临飞来峰 2. 见何景:见千寻塔,浮云 3.补充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发何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哲理:站得高,看得远。不畏阻挠,不被眼前困难吓到。 4. 怎样抒怀:借景抒情 登飞来峰通过写诗人登临飞来峰,见千寻塔,浮云,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蕴含了站得高,看得远。不畏阻挠,不被眼前困难吓到的哲理。 学生小结,完成表格: 登临何处 所见何景 抒发何感 如何抒怀 登幽州台歌 登飞来峰 过渡:其实不独陈子昂、王安石这两位诗人如此,莽莽中华,奇山楼台无数。“江山留胜迹,我辈独登临。”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在登高临远时,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胸怀。这类诗,我们称为登临诗,千古悠悠此登临,登高抒怀,是人们自古以来共有的情愫,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就收录了历代文人撰写的登临诗。 设问:你们知道古代文人登高临远时会有怎样的感慨吗?齐读以下诗句说说,诗人们登高临远时,常常会抒发哪些情思。 1.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李白登锦城散花楼 2.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随机梳理:1.登高远眺,抒发豪情;2.感怀身世;3.登高望远,思乡怀人;4.怀古伤今 四、课堂小结 论语云:学而优则仕。 中国儒家子弟大多有走向仕途的理想,渴望实现远大抱负。但并非每个人都走得一帆风顺。 陈子昂所遇非明主,王安石后期也受到百般阻挠。他们或借“登高”抒发心中郁结,或借“登高”一吐胸中志向。 “登高诗”往往不是无缘故的,借登高一吐胸中志向,借登高来表达家国忧思。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陈子昂的沧桑与无奈,读出王安石的豪情与壮志。 五、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悠悠天地 怀才不遇 直抒胸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见塔见云 不畏阻挠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