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369402
资源大小:14.9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人“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本篇课文,能够从文字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意蕴的深度理解,对于本文作者表达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在前两课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体会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计划课时 2课时(2/2)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导入 (8min)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桂花雨,闻到了桂花迷人的香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顺着桂花香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去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桂花雨)跟着老师一起齐读课题。读的真响亮。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请小朋友们看(出示课件),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谁来闯生字关,读一读? 你的小手举得最快,你来读。 你读的字词准确,声音洪亮,请坐。全班一起来,老师要提醒大家“缠绕”这个词的读音。 你们的声音整齐大声,充满活力,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激情、活力,来回忆一下,上节课课文中围绕桂花都写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那重点又写了哪些内容呢?(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这节课我们继续重点来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桂花香以及摇花乐。 齐读课题。 读字词。 3.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围绕桂花写了桂花的香气,还有“摇桂花”这件事。重点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与上节课内容衔接起来。同桌互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深入课文,探究学习 (30min) 一、走进课文,继续深入 1.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大声地朗读第5自然段,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来找一找印象、感受深刻的句子。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享感受。一会儿请小组代表来发言,现在开始朗读吧。(师适当走动,看看学生) 2.老师听到小朋友们的讨论声越发的小了,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统一了看法,哪个小组代表来发言? 第三小组的代表你来。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呢? 分析得真不错,那你能读出作者的喜欢和期盼吗? 读得真棒,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喜欢和期盼。 3.小朋友们,这里“是件大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你认为是大事呢? 是呀,由此可见摇桂花对作者的意义非同一般啊。 可是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作者,听到母亲这样说,你会怎么样啊? 4.(课件播放打雷下雨声。) “不好,要下雨了,小朋友们,我们要提前摇桂花啦!” 听到这个消息,作者会怎么样呢?(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 (教师点评预设1:找得真好,你能说说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吗? 教师点评预设2:你可真会读书,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帮助自己理解句子,小朋友们要多向他学习,请坐。 你还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个小朋友还有补充,请你来。 教师点评预设3:你能把课文和题目联系起来,这是个多么有创意的想法,掌声送给他,请坐。) (预设4后板书:乐) 5.那你能读出这种快乐吗?(指名学生朗读:穿白色衣服的男生,请你来。) 教师点评:嗯,读得入情入境。 6.那从这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再来读读后半句。(板书:香) 7.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两个相同的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呢? 8.对,大家异口同声,都答对了,就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同样能传情达意。标点符号中的感叹号,表示的语气更加强烈,你们能读出这种语气吗?(男生女生比赛读) 男生先读。 9.嗯,读得绘声绘色,女生读。 读的可真美啊!你们真会读书,不相上下呢!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0.那文中其他地方,你还能找到哪些句子同样能体会到桂花的香气来呢?请小朋友们自由默读6到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之后,同桌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讨论声渐渐小了!相信你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分享?第一排靠墙的小朋友,请你来, 11.嗯,从“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也能体会到桂花的香来。那这里的“浸”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你把“浸”当作“浸泡”来理解,说明整个村子都被桂花的香气给包裹起来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能从词语的解释去理解句子,请坐! 12.那还有小朋友想分享吗? 13.从这里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这句话的呢? 14.小朋友们,这里的桂花香仅仅是在表达母亲的思乡之情吗?让我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思考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得出答案了吗?一起告诉老师。 (板书:思乡情) 15.文字有温度、词语知冷暖,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这样的情感,同时想一想,文章中有出现过有关于思念家乡的词语吗? 读第5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分享感受。 2.预设1:我们小组印象深刻的句子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预设2:我从“总是”“缠着”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摇桂花,十分期盼着摇桂花。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预设1:过生日。 预设2:过年。 预设3:过各种节日。 预设4:我会特别失落、失望。 4.预设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预设2:我把这句子与课文图片结合起来,就感觉我也和作者一起在树下摇桂花,开心地呐喊。 预设3:从“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体会到了桂花开的非常的多、非常的密、非常的旺盛。从“纷纷落下来”“真像下雨”就更明白了题目桂花雨的含义。 预设4:我从“我可乐了”“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这些词语中看出摇桂花对于作者来说是非常快乐的。 5.学生朗读。 6.学生回答。 预设:我从“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体会到了桂花浓郁的香气。 7.学生回答。 预设:感叹号。 8.男生朗读。 9.女生朗读。 10.学生边读边找。 预设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1.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把“浸”当成“浸泡”来理解的。 学生朗读。 12.学生继续分享。 预设:我从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也体会到了桂花的香。 13.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我觉得桂花树应该是一样香的。母亲认为故乡的桂花香,是因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4.齐读最后一段并思考问题。 预设:除了母亲,作者也同样思念家乡。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预设:没有。 设计意图:赏析语言,体会桂花香、摇花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情境。同时适当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3.总结 (7min) 一、教师总结 1.是呀,文中没有一处写到思乡,你们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了吗? 这个问题好像难倒了大家,没关系,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讨论一下吧。 是的,作者把他的思乡之情都放在了桂花身上,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2.小朋友们,我们来一个小练笔:假如有一天你们离开了故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怎么说呢?谁来模仿母亲的话说一说?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闻桂花香、摇桂花乐,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学习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呢?课下拿起笔写一写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吧。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讨论。 预设1:我觉得课文中作者是用桂花来表达思乡这种情感的。 2.预设1:水还是故乡的清。 预设2:月还是故乡的明。 预设3:人还是故乡的亲。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收获知识、感悟。 4.作业布置 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手法(借物抒情)写一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其次是多揣摩。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爪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同时在教学时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