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3题型三实验探究题.docx
-
资源ID:96371883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3题型三实验探究题.docx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模块1光学实验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2021·青海)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1)实验前,应将纸板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时针方向转动。(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反射。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21·浙江嘉兴)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次数物距/cm像距/cm15.05.028.08.0312.012.0(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3(2021·滨州)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_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2021·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倒立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选填序号)。光屏下调蜡烛上调透镜上调(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作用。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5(2021·湖南湘潭)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 min,对应的s为_cm,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_(选填“虚”或“实”)像。(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模块2热学实验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6(2021·湖南怀化)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2)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比较图丙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2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7(2021·辽宁营口)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为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甲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3)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 ,此时的大气压强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8(2021·辽宁阜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_(写出一条理由即可)。(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像,其中图像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得更快,其原因是_。(4)同学们观察到图戊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实验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9(2021·湖南邵阳)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耍。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质量m/g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s沙子5020120水5020200(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_(选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3)粗心的小明实验完成后忘记熄灭酒精灯,发现时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此时水的温度是_。(4)由(3)小题可知,当地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模块3力学实验实验1测量物质的密度10(2021·广西贺州)贺州市很多市民喜欢收藏奇石,为了测量某种形状不规则的奇石的密度,小明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图甲出现的错误是_。(3)在测量奇石质量时,小明依次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他在右盘内加入最小的5 g砝码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4)图乙是正确测量奇石质量得到的结果,其读数是_g。(5)根据图丙量筒两次的读数,可得奇石的体积是_cm3。(6)计算出奇石的密度是_g/cm3。如果小明先测奇石的体积再测其质量,会导致实验结果_(选填“偏小”或“偏大”)。11(2021·广西北部湾)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_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2)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1甲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g,接着,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_g/cm3。(3)本次实验测得食用油的密度_(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_。(4)小华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液体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如图2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液体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不吸收液体)缓慢浸没到待测液体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液体未溢出,如图2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1;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水未溢出,如图2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2;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12(2021·四川达州)课外兴趣小组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甲所示,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天平水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将游码归零后,为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2)调节水平平衡后,进行以下实验操作: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 g;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_g;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如图丙所示,V_cm3;待测液体的密度_kg/m3。(3)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敏指出,以上实验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导致所测密度_(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于是她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细线、金属块(不吸水、不沾水)、两个烧杯、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简要步骤如下:分别往两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2;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3;待测液体的密度液_(用水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3(2021·内蒙古通辽)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_运动,根据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3)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将图甲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重复图甲的实验操作。他比较图甲和图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改进方法是_。实验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4(2020·云南)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表: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毛巾大20.2棉布较大40.0木板小90.1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早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_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_ (填写实验名称即可)。(3)上述实验除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法。(4)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由静止自由滑下,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行比较。实验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5(2020·湖北咸宁)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3)玲玲保持图丙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_(选填“上移”或“下移”)。(4)红红用图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多选)。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用题中字母和水表示)。实验5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6(2021·威海二模)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如图1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选填序号)。(2)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N。比较序号_、_、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选填“有”或“无”)关。(3)为了研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3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实验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7(2020·德州改编)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2)实验时用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无法测量力臂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在图2中,不改变支点O左侧所挂的三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右侧第_格的钩码不动,将右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也可平衡实验数据次数左侧右侧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4)交流评估某同学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左右两侧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移动5 cm,则杠杆_(选填“保持平衡”“左侧下沉”或“右侧下沉”)。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实验7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8.(2020·辽宁朝阳)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拉力F/N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361030*(1)实验中应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2)表格中编号的数据应为_;编号的数据应为_。(3)比较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_。(4)如果在第1次实验时,忽略绳重和摩擦,可以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N。模块4电(磁)学实验实验1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9(2021·甘肃兰州)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如图所示,在M、N两点之间分别接入不同的电阻丝,其规格如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0D锰铜合金0.50.5(1)实验中应通过观察_来比较电阻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_。(2)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的关系。(3)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的关系。(4)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_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实验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0(2021·湖南岳阳)小聪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 2 A”,有5 、10 、15 、25 、30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2)将5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1_(选填“断路”或“短路”)。(3)排除故障后,使电压表示数为U1,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此时电流为_A,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4)将5 的电阻分别换成10 、15 、25 、30 的电阻,继续实验。小聪发现当定值电阻为30 时,无法完成实验。为了让30 的电阻也能完成实验,他设计了如下三个调整方案。其中方案有错误的是_(选填“A”“B”或“C”)。A在电路中多串联一个10 的电阻,其余操作不变BU1不变,改变电源电压,电源电压的取值范围是24.4 VC电源电压不变,改变U1的大小(视需要选取电压表、电流表量程),U1的取值范围是2.256 V(5)实验完毕,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比。21(2021·黑龙江绥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3 V且恒定,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 、10 、15 、20 、25 ,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 2 A”。实验次数123电压U/V1.01.42.0电流I/A0.10.140.2(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2)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电阻R_。(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得到如表所示的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数据,据此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为了保证所给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为_V。现将10 电阻换成15 电阻,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实验3 伏安法测电阻22(2021·广西百色)在测量未知阻值Rx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实验电路并进行连接,如图甲所示。(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状态。(2)图甲是小明接好的实物连接图,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该导线是第_根(从图中选填导线序号)。(3)改正错误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_(选填“左”或“右”)端。小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其示数为_A,未知电阻Rx_。(5)若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_,记下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请写出未知电阻Rx阻值表达式:Rx_(用U、U1和R0表示)。23(2021·宁夏)在测量标有“2.5 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如图1是甲同学连接好的电路。图1(1)乙同学发现电路连接错误,只需更改一根导线即可。请你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并画上“”,再用笔画线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_(选填“左”或“右”)端。(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写出一种可能即可)。(4)排除故障后,甲同学先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序号12345发光情况明亮较亮较暗暗不发光电压U/V2.52.01.51.00.5电流I/A0.220.200.140.12电阻R/11.410.07.14.2图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_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5)最后甲同学用表格中的电阻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乙同学认为这样处理不正确。请你说明理由:_。实验4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4(2021·浙江绍兴)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为2节干电池,小灯泡标有“2.5 V”字样。(1)按图甲方式连接好电路,小敏刚要闭合开关时,同组同学提醒他的操作有一个不妥之处,请你帮他指出:_。(2)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敏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于3 V保持不变,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3)排除故障后,小敏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考虑到电压表中也有电流通过,该电路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与真实值相比_(选填“偏大”或“偏小”)。实验5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5(2021·贵州黔东南)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1)实验中,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中的_不相等。(2)由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3)通过对比观察A、B两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_(选填“甲”或“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_(选填“大”或“小”),导体中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6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6(2021·枣庄一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电路,在进行实验时,小浩使矩形线框在水平方向上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并观察电流计示数,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次数磁铁磁性线圈匝数速度/(m·s1)运动方向感应电流/mA强105左20强205左40强305右60(反向)强3010左120弱305左20强305左60(1)通过比较_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感应电流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2)通过比较与可以得出结论:感应电流大小与磁铁的_有关。(3)通过比较与可以得出结论:在确保垂直切割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矩形线框的运动方向_(选填“有关”或“无关”)。(4)还可以通过比较与得出结论:_。参考答案1(1)竖直(垂直)顺(2)60°(3)光路可逆(4)漫 2(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2)像距等于物距 (3)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3(1)像(2)不点燃完全重合(3)不能(4)不变(5)不变4(1)同一高度(2)55缩小(3)(4)发散近5(1)10(2)放大投影仪(3)能(4)虚(5)远视6(1)7(2)晶体(3)固液共存不变(4)小于7(1)自下而上(2)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3)91(4)液化不变低于8(1)使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84(3)a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不变水蒸气9(1)加热时间的长短(2)水(3)98(4)小于10(1)游码(2)直接用手拿砝码(3)取下5 g的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4)53(5)20(6)2.65偏大11(1)左左(2)33.20.83(3)偏大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烧杯中会有残留(4)水12(1)右(2)66.4301.1×103(3)偏大水13(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乙、丙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将木块分别正放、侧放和立放在相同的木板表面,重复实验14(1)同一速度(2)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3)转换(4)不同高度15(1)B(2)增大上窄下宽(3)上移(4)BD水16(1)4(2)1ad 大无(3)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17(1)左(2)D3(3)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右侧下沉杠杆自重的影响18(1)竖直向上匀速(2)2.288.9%(3)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0.419(1)电流表示数转换法(2)长度(3)横截面积(4)A、D20(1)断开(2)断路(3)0.4(4)B(5)反 21(1)如图所示(2)断路(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1.5左22(1)断开(2)2(3)左Rx断路(4)0.327.5(5)闭合开关S、S123(1)如图所示(2)左(3)小灯泡断路(4)0.188.3(5)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4(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2)小灯泡断路(3)1.05(4)偏大25(1)电流(2)转换法(3)甲大26(1)(或或)(2)磁性强弱 (3)有关(4)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矩形线框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