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溶液-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73928
资源大小:105.45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15溶液-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专题15溶液单选题1(2020鞍山)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铁架台D玻璃棒【答案】C【解答】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A错误;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B错误;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故C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故D错误。故选:C。2.(2020抚顺铁岭)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 碘B. 汽油C. 高锰酸钾D. 面粉【答案】C【解析】碘不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面粉不溶于水,均不能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形成溶液,故选:C。3.(2021营口)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 蔗糖B. 面粉C. 植物油D. 泥沙【答案】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此选项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此选项错误;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此选项错误;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此选项错误。故选A。4.(2019葫芦岛)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白糖B泥沙C牛奶D花生油【答案】A【解析】A白糖能溶于水,把少量白糖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B泥沙不溶于水,把少量泥沙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C牛奶不溶于水,把少量牛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D花生油不溶于水,把少量花生油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5.(2020抚顺铁岭)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 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C【解析】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故选:C。6.(2019葫芦岛)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答案】B【解析】A.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合47mL),可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7.(2019本溪)利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D量取浓疏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答案】D【解析】A.利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D.量取浓疏酸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会使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8.(2020抚顺铁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硝酸钾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都显中性C. 碳酸和醋酸都含有碳元素,所以都属于有机物D. 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答案】D【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水,故错误;B.硝酸钾溶液显中性,但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但显碱性,故错误;C.碳酸和醋酸都含有碳元素,但碳酸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不属于有机物,故错误;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氢氧化钾属于碱,则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故正确。故选D。9.(2021营口)只用水这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 KNO3和NH4NO3B. CaCO3和Ca(NO3)2C. NaOH和NaClD. K2SO4和NaNO3【答案】D【解析】A.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KNO3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B.Ca(NO3)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用水可以鉴别;C.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D.K2SO4和NaNO3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现象相同,用水不能鉴别。故选D。非选择题10.(2019锦州)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只有靠自来水厂供给。在自来水厂里,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氯气,其目的是。(2)生活中常用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3)欲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B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C若将100g10%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入90g水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答案】(1)杀菌消毒(2)肥皂水(3)CD(4)ABC(1)在自来水厂里,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氯气,其目的是消毒杀菌;(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3)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x(1-10)90g,水的体积为:90g÷1gmL90mL,所以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故B正确;C.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x10(100gx)x5,解得:x100g,故C错误;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食盐的溶解,故D错误;(4)A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C.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奖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D错误。11.(2021丹东)依据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 _。(2)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_(填“”“”或“”)6%。(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_。(4)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3)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解析】(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取水偏大,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6%;(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4)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2.(2021盘锦节选)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请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Na2CO37.112.521.538.849.0(1)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是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度的特点。这样获得的NaCl中常混有少量Na2CO3,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实验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煮沸。请分析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2)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量很少,要节约用水实验室常将固体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3)20时,配制等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大的是。【答案】(1)受温度影响不大;合理;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加热煮沸后得到的只剩下氯化钠;(2);(3)Na2CO3;【解析】(1)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是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实验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煮沸,该方法合理,原因是: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加热煮沸后得到的只剩下氯化钠;(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量很少,要节约用水,故正确;实验室常将固体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反应速率,故正确;故选:;(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配制等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大的是Na2CO3;13.(2019辽阳)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硝酸钾31.663.9110169246氯化钠36.036.637.338.439.8(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答案】(1)110;(2)降温结晶(3)硝酸钾;不变;一定。【解析】(1)通过分析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硝酸钾,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物质全部溶解,则A.B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14.(2019本溪)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1)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下花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3)下面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填字母)之间。A.1020B.2030C.3040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W的值为g。【答案】(1)肥皂水;(2)吸附;(3)B;蒸发结晶;硝酸钾;50。【解析】(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2030,氯化钠溶解度由36.0g增大到36.3g,硝酸钾溶解度由31.6g增大到45.8g,因此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故B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所以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硝酸钾;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是47.4g31.6g15.8g,加入Wg正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5.8g硝酸钾固体正好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15.(2021营口)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A”或“B”);(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_。(3)40时,将140g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_g。(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_。(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_。A KNO3> KCl B KNO3< KCl C KNO3=KCl D无法确定【答案】(1) A (2) 34.0gx<37.0g(3) 4 (4)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5) D【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故填:A。(2)从溶解度表格中找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的范围有相同值的区域,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2030温度范围内,溶解度有相同值的可能,在该温度范围内它们的溶解度相同,则可以判断可能的范围是34.0gx<37.0g。故填:34.0gx<37.0g。(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40g氯化钾形成饱和溶液,即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g氯化钾;所以140gK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的溶剂和40g溶质,所以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4g。故填:4。(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故填: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5)将60°C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C,因为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也无法确定。故选:D。16.(2021锦州)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1°C时,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2)t1°C时,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3)在t3°C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完全溶于水,分别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_;(4)分别将t1°C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 (忽略水分的蒸发),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溶剂质量: ACB 溶质质量: AB溶质质量分数: A=BC 都是饱和溶液【答案】(1)ACB (2)增加C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C (4)【解析】(1)由图可知,t1°C时,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CB;(2)t1°C时,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增加C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t3°C时,溶解度:ABC,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完全溶于水,分别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CBA,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C;(4)t1时,溶解度:BC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CA,等质量的A.B.C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BCA,溶剂质量:ACB,升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故溶剂质量为:ACB,不符合题意;升温后,A.B的溶解度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溶质析出,由可知,t1时,溶质质量:AB,故升温后,溶质质量:AB,不符合题意;分别将t1°C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升温后,A.B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BCA,符合题意;升温后,A.B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17(2021沈阳)古法制盐过程如下:先将海水蒸发得到大量盐泥,再向盐泥中注入海水,等盐泥中的盐类充分溶解,达到一定浓度后得到卤水,再用卤水晒盐。请结合图表分析回答:海水中主要盐类及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盐类质量分数NaCl2.72%MgCl20.38%MgSO40.17%(1)计算200t海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t。(2)欲证明烧杯中20海水样品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填序号)。A加入少量NaClB恒温蒸发少量水C加水(3)晒卤水时不能将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使卤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而其他盐类基本不析出,请分析其他盐类不析出的原因。【答案】(1)5.44(2)AB(3)卤水中其他盐类溶质质量分数小,且相同温度时溶解度比氯化钠大,不易达到饱和状态【解析】(1)200t海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200t×2.72%5.44t;故填:5.44;(2)欲证明烧杯中20海水样品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可加入少量的氯化钠,若能继续溶解,则证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也可恒温蒸发少量水,若有晶体析出,证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加水无法判原溶液的状态;故填:AB;(3)卤水中其他盐类溶质质量分数小,且相同温度时溶解度比氯化钠大,不易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卤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而其他盐类基本不析出;故填:卤水中其他盐类溶质质量分数小,且相同温度时溶解度比氯化钠大,不易达到饱和状态。18.(2021朝阳)如图,请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要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是(写一种方法即可)。(2)在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t2时,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答案】(1)增加溶质;(2)丙;甲乙丙。【解析】(1)在t1时,要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2)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乙和丙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在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丙;在 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t2时,三种物质的20g溶质都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2021锦州)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蒸馏等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净水效果会更好,运用的先后顺序是_(填序号)。(3)图一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图二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物质X为_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答案】(1)(2)(3)增大;(或)硝酸铵(或NH4NO3)【解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天然净化过程为:1沉淀,使大颗粒不溶物沉降、2过滤,除去沉降下来的固体不溶物、3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故填;(3)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物质X溶于水吸热,使试管内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碱小,析出晶体,则物质X为溶解吸热的物质,吸热较明显的是硝酸铵,故物质X是硝酸铵。20.(2021抚顺铁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_(填“甲”、“乙”或“丙”)相似(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g。(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溶解度:乙>甲>丙B 溶剂质量:丙>乙>甲C 溶液质量:乙>甲>丙D 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答案】(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丙(3) 80 (4)蒸发结晶(5)BD【解析】(1)P点是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丙相似;(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即t3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物质,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为30g,溶剂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为80g;(4)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小,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5)A.t1时,溶解度大小:甲>乙=丙,说法错;B.t3时,溶解度大小:甲>乙>丙,即:浓度: 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丙>乙>甲,降温到t1,溶剂不变,溶剂的质量:丙>乙>甲,说法正确;C.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乙居中,丙没有晶体析出,溶剂不变,溶液质量丙>乙>甲,说法错误;D.t1,乙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此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质质量分数,丙物质在降温的过程,溶剂、溶质不变,质量分数也不变,丙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说法正确;答案:BD。21.(2021本溪辽阳葫芦岛)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_。(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填字母序号)。A甲>丙 B甲=丙 C甲<丙【答案】(1)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3)220g (4)C【解析】(1)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表示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和乙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变小,但是甲的幅度更明显,因此得到甲用降温结晶;(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物质,所以求得80g溶液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设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求得x=220g;(4)降温到t1时,甲的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虽然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为了保证开始甲和丙溶液质量相等,丙溶液中溶解的量应该比t2时丙的溶解度值大,因此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要比甲的质量多,故选C。22.(2021丹东)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 _的方法提纯B。(3)t3时向25g A物质中加入60g水,形成的溶液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填数字序号)。ABC无法确定(5)欲将t3时A的饱和溶液30g,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 _g。【答案】(1)BAC (2)蒸发结晶(3)不饱和溶液(4)(5)70【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2)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溶解25g的固体最少需要水50g,所以向25gA物质中加入60g水,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也不能确定,故选;(5)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的饱和溶液30g,溶质的质量为:,溶质质量不变,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0g÷10%30g70g。23.(2020营口)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填“t1”或“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答案】(1)40g。(2)t1(3)饱和溶液。(4)B.A.C。【解析】(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填:40g。(2)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3)t2时A溶解度是40g,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20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溶液。(4)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B在t1的溶解度大于A在t1的溶解度,因此B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A在在t1的溶解度大于C在在t2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填:B.A.C。24.(2020锦州)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_。(3)在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是_g。(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B.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C.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丙>甲>乙【答案】(1)t1(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80(4)AB【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是80g;(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A正确;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故B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降低温度,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降低温度后,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故C错误。故选:AB。25.(2020鞍山)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1)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当温度为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的方法是。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t3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用“A.B.C”和“、”表示)。【答案】(1)煮沸;(2)吸附性;(3)t2;降温结晶;C;BCA。【解析】(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3)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C物质析出的晶体最少,所以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C。t3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A.B物质全部溶解,C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再降温到t1,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50g,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50g,所以此时的B.C晶体可以全部溶解,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g,A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26.(2020沈阳)为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某学习小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环境温度为20)、称量与溶解、过滤、_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步骤补充完整。(2)下图中图1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步骤中的部分操作:由图1给出的信息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