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中考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物质变质的探究精练(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74062
资源大小:101.4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12中考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物质变质的探究精练(解析版).docx
专题12 九年级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物质变质的探究精练(解析版)一、单选题1.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答案】 A 【解析】A. 常温下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和食物进行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食物变质,故符合题意;B. 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常用作食物的保护气,故不符合题意;C. 二氧化碳不能使食物变质,故不符合题意;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食物变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食物变质,是因为食品中的细菌需要氧气和水。2.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A. 生石灰 B. 固体烧碱 C. 碳酸氢钠 D. 铁粉【答案】 D 【解析】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可以用作“双吸剂”;烧碱和氧化钙只能吸收水,不能和氧气反应,不能用作“双吸剂”碳酸氢钠不能和氧气、水反应故选D【分析】本题防止食品变质主要控制了两个条件:吸收水分和氧气,所以主要分析下列选项能否吸水或是和氧气反应3.物质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食盐 生石灰A. B. C. D. 【答案】 C 【解析】放置时间较长时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基本无变化,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故答案为:C。【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有所了解。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 蔗糖 无水硫酸铜 B. 食盐 生石灰 C. 还原铁粉 生石灰 D. 烧碱 生石灰【答案】 C 【解析】A、蔗糖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无水硫酸铜能与水反应,但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故选项错误B、食盐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C、还原铁粉能与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受潮;故选项正确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题意,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则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能与氧气反应或具有吸水性,且无毒等,进行分析判断5.敞口留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除去相应杂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B. 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C. 可用适量氯化钙溶液 D. 可用适量稀盐酸【答案】 A 【解析】敞口留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生成的杂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A、碳酸钠能与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符合题意。B、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氯化钙(剩余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6.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问题分析与设计A为何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B是否变质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是否全部变质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D如何除去杂质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答案】 C 【解析】A、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H2O,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可以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进而判断是否变质,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能判断是否变质,但是不能通过观察产生沉淀多少判断是否全部变质,故C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7.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加水润湿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答案】 C 【解析】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不符合题意;B.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可以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但会引入氯化钙新杂质,不符合题意;C. 样品中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部分变质,符合题意;D. 测溶液的pH要使用干燥的pH试纸,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B、根据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C、根据氯化钡可除去碳酸钠,再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验证氢氧化钠存在分析;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二、实验探究题8.小圳同学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裂开,为此他们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生石灰是否变质?其主要成分是什么?(1)猜想假设小圳认为生石灰肯定已变质,因为空气成分中含有_和水,其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 等三种物质。(2)实验探究小圳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_,由此说明该样品中不含有CaO:(3)将上述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小圳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确定滤液和滤渣的成分是什么?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_说明固体中含有Ca(OH)2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_说明滤渣中含有CaCO3(4)反思评价小圳小组同学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结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生石灰已变质,主要成分是Ca(OH)2和CaCO3。【答案】(1)CO2 (或二氧化碳)(2)手无热(烫)感(或无明显现象)(3)CO2(或二氧化碳);(滤液)变浑浊;有气泡产生(4)Ca(OH)2+CO2=CaCO3+H2O 【解析】(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若变质,则无现象,若不变质,则会感觉到热量;(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滤液变浑浊,滤渣中含有CaCO3,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有气泡产生。(4)步骤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分析】(1)根据氧化钙的性质分析(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分析(3)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分析(4)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1)【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_猜想一成立(2)【反思与应用】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3)熟石灰变质是由于(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举一例)_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保存。【答案】(1)酚酞试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2)酚酞试液变红色(3)CO2+Ca(OH)2=CaCO3+H2O;NaOH;密封【解析】(1)若猜想一成立,则说明样品中只有碳酸钙则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2)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则溶液呈碱性,步骤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酚酞变红色;(3)熟石灰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所以这些物质都要密闭保存。【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分析,结合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验证方法解答。10.小明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明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_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3)(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_生成猜想_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4)(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1)气泡;CO2+2NaOH=Na2CO3+H2O(2)NaOH、Na2CO3(3)白色沉淀;二(4)将碳酸钠完全除去【解析】(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若发生变质则有碳酸钠的存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则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有气体生成,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所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变质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质全部为碳酸钠,部分变质,则说明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溶质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所以猜想二为NaOH、Na2CO3;实验探究2由于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所以可以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加入氯化钡溶液为中性,生成氯化钠溶于水中也为中性,所以再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则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成立;(4)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若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将碳酸钠全部反应完毕,将会影响加入酚酞后的实验结果,所以加入足量氯化钡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除去。【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及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可能全部变质可能部分变质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中性的氯化钠分析;(4)根据实验中加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碳酸钠分析。11.甲、乙两名同学对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铁粉)”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1)探究问题一:铁为什么能作双吸剂?因为铁能与空气中的_(填名称,下一空同)以及水蒸气反应而生锈,利用这一原理来达到食品防腐的目的。(2)探究问题二:该“双吸剂”是否变质?甲同学:向固体中加人NaOH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甲:(预想)如果观察到有红褐色的Fe(OH)3沉淀生成,则证明其已经变质。但是实验结果却没有出现沉淀,原因是NaOH溶液不能与_反应。乙:在实验开始时溶液就变成了黄色,此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实验结论乙同学用实验确定了这瓶“双吸剂”已经变质。(3)探究问题三:该“双吸剂”是否已经完全变质?设计实验实验现象甲:甲的实验方法是_。乙:实验中看到了_现象,此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都用实验确定了这瓶“双吸剂”没有完全变质。(4)反思和评价设计物质检验的实验时,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_。【答案】(1)氧气(2)氧化铁;Fe2O3+6HCl=2FeCl3+3H2O(3)用磁铁吸引;有气泡冒出;Fe+2HCl=FeCl2+H2(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生成),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解析】(1)因为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蒸气反应而生锈,利用这一原理来达到食品防腐的目的。(2)甲:(预想)如果观察到有红褐色的Fe(OH)3沉淀生成,则证明其已经变质。但是实验结果却没有出现沉淀,原因是NaOH溶液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乙:在实验开始时溶液就变成了黄色,铁盐溶液显黄色,此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O3+6HCl=2FeCl3+3H2O。(3)甲:甲的实验方法是用磁铁吸引,因为铁能被磁铁吸引。乙:实验中看到了有气泡冒出现象,此变化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HCl=FeCl2+H2。(4)反思和评价设计物质检验的实验时,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生成),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铁的性质,铁盐溶液显黄色,进行分析。(3)根据铁的性质,进行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12.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同学们想证明这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提出猜想)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实验过程及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_正确(填序号)。(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_。(3)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原样品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答案】(1)(2)Na2CO3;NaOH(3)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原固体中含有NaOH,不变红则说明不含NaOH 【解析】(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即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已经不存在过氧化钠,则证明猜想正确。(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二氧化碳气体,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3)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原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在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原固体中含有NaOH,不变红则说明不含NaOH。【分析】(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氧气分析;(2)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要证明需先将碳酸钠除去然后再通过碱性证明氢氧化钠分析。13.小美同学在取用生石灰干燥剂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下面是兴趣小组对生石灰是否变质的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石灰干燥剂能吸水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该瓶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1:含有CaO;猜想2:含有Ca(OH)2 ;猜想3:含有CaCO3。(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I.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有热感含有_.向步骤I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含有Ca(OH)2.向进行完步骤II 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_含有CaCO3(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_。(2)(改进实验)小明同学取该瓶干燥剂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_。(拓展延伸)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试剂时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A.密封保存 B.使用完后及时盖好瓶盖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答案】(1)CaO+ H2O=Ca(OH)2;CaO;有气泡产生;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2)CaO、Ca(OH)2、CaCO3;AB 【解析】(1)生石灰能够吸水的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 H2O=Ca(OH)2; 进行实验、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有热感,是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热,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向进行完步骤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后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故填:CaO;产生气泡。实验分析 小明同学认为步骤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0.2g固体是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可以得到:CaO560.56gCa(OH)2CaCO3100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g碳酸钙时,需要氧化钙的质量是0.56g,而除去碳酸钙外固体质量是:0.85g-0.2g=0.83g,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因此固体中同时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拓展延伸】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试剂时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密封保存,使用完后及时盖好瓶盖。故答案为:AB【分析】(1)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进行实验)三者中只有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会放热;碳酸钙遇稀盐酸会产生气体,产生大量气泡;(实验分析)因为可能含有氧化钙,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不能确定氢氧化钙是否存在;(2)(改进实验)与足量水反应后,有沉淀,说明存在碳酸钙,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后有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关系,说明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4.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HCO3俗称_。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做出猜想)猜想1:NaOH全部变质。猜想2:_(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进行试验)试验操作试验现象试验分析老师试验略略没有产生NaHCO3学生试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待测液中含有_(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答案】2NaOH+CO2Na2CO3+H2O;小苏打;氢氧化钠部分变质;Na2CO3+CaCl2CaCO3+2NaCl;氢氧化钠;不同意【解析】反应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NaHCO3俗称小苏打。做出猜想:猜想1:NaOH全部变质。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故猜想2: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进行试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试验操作试验现象试验分析老师试验略略没有产生NaHCO3学生试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表达交流:不同意这种看法,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提出问题1)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查阅资料)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固体无明显现象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固体变潮、表面变黄(解释与结论)(1)实验3的目的是_。(2)对比实验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4)(提出问题2)CO2的作用是什么?(进行实验)分别取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测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较长时间后,观察到试管1中溶液变为紫色。试管序号123溶液pHpH=8.5pH=6.5pH=4.5溶液颜色无色浅黄色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颜色无色紫色深紫色(解释与结论)试管1实验的目的是_。(5)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_。(6)(反思与评价)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_。【答案】(1)证明在有H2O和CO2无O2的条件下,碘化钾是否变质(2)2和4(3)H2O和O2同时存在(4)和试管2、3做对比(5)提供酸性环境,加快碘化钾变质(6)氮气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实验3的目的是:证明在有H2O和CO2 无O2的条件下,碘化钾是否变质;(2)实验2和4,除是否存在水这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但实验现象不同,故对比实验2和4,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3)对比实验2和4,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同理实验1中存在的气体是氧气,实验3中存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最终现象不同,对比实验1和3,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故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H2O和O2同时存在;(4)试管1实验的目的是:和试管2、3做对比,证明10mL同浓度的KI溶液,如果不通入二氧化碳或加入稀盐酸,几分钟后不会发生明显变化;(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再结合实验现象,可以推知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加快碘化钾变质;(6)因为通常条件下,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16.实验室放置已久的Na2SO3固体很容易变质。为探究实验室该药品的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查阅资料】2Na2SO3+O2=2Na2SO4BaSO3+2HCl=BaCl2+H2O+SO2【提出问题】该Na2SO3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只含Na2SO3)。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猜想3: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并不断振荡产生现象A猜想2不成立取步骤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然后进行实验有白色沉淀猜想1不成立回答下列问题:(1)猜想2:样品中只含_(填化学式)。(2)现象A:_。(3)写出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拓展】若猜想3成立,将实验探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交换顺序。请回答滴入盐酸后看到的现象是_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固体Na2SO3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也必须封保存,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它与空气中的_发生反应而变质。【答案】(1)Na2SO4(2)产生气泡(3)Na2SO4+BaCl2=BaSO4+2NaCl(合理答案也给分);沉淀部分溶解;CO2【解析】(1)样品若全部变质,则样品中只含有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故填:Na2SO4;(2) NaS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NaSO4与稀盐酸不能反应。若猜想2不成立,说明现象A是产生了气泡,故填:产生气泡;(3)实验产生了白色沉淀,是因为步骤 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故填:Na2SO4+BaCl2=BaSO4+2NaCl;【实验拓展】先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4、BaSO3,再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能与BaSO3反应,不能与BaSO4反应,所以会看到沉淀部分溶解;密封保存的原因是防止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生反应而变质;故填:沉淀部分溶解;CO2。【分析】亚硫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17.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猜想: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1)(实验探究)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分析过程)根据实验(1)说明猜想_(填“”、“”或“”)不成立。根据实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_(请写化学方程式)。(2)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分析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_ 量的 CO2气体若产生_滤液中含有 Ca(OH)2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的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滤液中含有_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滤液中只含 Na2CO3(3)(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成立。(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 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3 种可能的组合B 表格中的方案,若通入的 CO2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C 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O3D 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 2 种可能性【答案】(1)I;CaO+H2O=Ca(OH)2(2)质;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Ca(OH)2(3)B 【解析】根据实验(1),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则说明没有氧化钙,说明猜想I不成立;根据实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CaO+H2O=Ca(OH)2。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质量的 CO2气体,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 Ca(OH)2, 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 Ca(OH)2。根据上述实验,表格中的方案,若通入的 CO2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故答案为:B。【分析】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判断有没有变质,就看和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有没有反应。18.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种类NaOHNa2CO3温度20402040溶剂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作出猜想)猜想:固体未变质;猜想:固体部分变质;猜想:固体全部变质。(1)(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他们得出猜想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溶液变红。(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 正确。(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_。(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加水溶解后溶液的pH也可能为12(2)氯化钙(或氯化钡或硝酸钙或硝酸钡);酚酞;取样称量质量,加入酒精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干燥后再次称量,两次所称质量相等。证明固体全部变质(或猜想正确);Na2CO3+HCl=NaHCO3+NaCl;Cl-【解析】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加水溶解后,pH也可能为12,不能得出猜想正确;(2)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