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后强化训练-模块一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ocx
-
资源ID:96380649
资源大小:30.6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后强化训练-模块一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ocx
模拟试题精编一、选择题1(2020·九江模拟)“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其间,人口大规模迁徙流动,致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阐述的情况出现在()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故选B项。答案:B2(2020·宜春二模)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B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交融D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不是实现了民族大交融。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民族大交融这组搭配是错误的,故选C项。答案:C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关于苏轼的这首词中反映的战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中反映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符合题意。答案:A4(2020·萍乡市安源二模)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级的经济情况,他们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最能反映这种现象的是()A汉武帝“大一统” 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解析: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为了维护统治,实行汉化政策,甚至改说汉语、用汉姓等,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从而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故选B项。答案:B5(2019·孝感中考)“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官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名字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回族的形成 D唐蕃“和同为一家”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胡汉联姻”“把自己的鲜卑名字改为元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进一步推动鲜卑族汉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故选B项。答案:B6从“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B秦朝实行经济方面的统一措施C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巩固D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由“楚越之地”从“无积聚而多贫”到“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可知,江南地区得到显著开发,故选D项。答案:D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一百多个。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二“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摘编自北京日报(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2)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答案:(1)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他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内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等。(2)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启示:改革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民意;改革者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毅力;不能朝令夕改,要注重改革的持续性;改革要讲究策略和方法;等等。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俗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是哪次改革的措施。材料一中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不得不采集果实和贝类充饥;经常放火烧山,刀耕水田;没有商人贩卖货物,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史记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指的是庄稼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2)宋书里的记载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的变化,结合这一时期人口的流动,说明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3)江南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