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ocx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距今约五六千年时,部落联盟出现,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政治方面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经济方面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逐渐产生并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保留了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图1)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图2)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图2)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图3)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图3)火的作用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发现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1)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3)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原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洪水之害,又可通风防潮,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2)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寒冷干燥、风沙大、雨水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可以抵挡风沙、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原始农耕生活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原始农业的发展:(1)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坡居民时间距今约7 000年距今约6 000年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水井:木结构水井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种植粟原始畜牧业猪、狗、水牛猪、狗原始手工业制作陶器、玉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有装饰品、乐器、纺轮,会纺织、制衣重要图片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远古的传说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1.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人文初祖: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时期黄帝(轩辕)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3.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含义:尧舜禹时期,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引洪水入海,消除了水患,被尊称为“大禹”。华夏族的形成与人文初祖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部分。联系: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对比不同点时间不同:河姆渡人距今约7 000年,半坡居民距今约6 000年;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处于黄河流域;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房屋不同: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陶器艺术风格不同:河姆渡人能制作黑陶,半坡居民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相同点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会制造陶器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促使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史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状。易经思考:史料说明人类的居所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解读:变化: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原因: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力的进步等。命题点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2020·咸宁中考)2020年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A)A.170 万年B.20 万年C.3万年D.6 000 年2.(2021·菏泽中考)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B)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3.(2021·烟台中考)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C)A.元谋人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命题点二原始农耕生活4.(2021·定西中考)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远古传说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5.(2021·东营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C)6.(2021·连云港中考)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D)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7.(2021·苏州中考)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 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A)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命题点三远古的传说8.(2021·成都中考)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隶首和大禹9.(2020·郴州中考)五岭广场的神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C)A. 发明算盘B. 教民冶铁 C. 教民耕种D. 创造文字10.(2020·福建中考)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A) A.出现原始农业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D.掌握冶铁技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