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

    • 资源ID:96383241       资源大小:880.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2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11.(2021·百色中考)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A)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2(2020·百色中考)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C)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解析】本题考查韩非子的主张。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选C。3(2019·百色中考)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B)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对教育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故选B。1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这种制度是(C)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B)A安抚有功的宗亲贵族功臣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从题干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的距离逐渐变远,可以得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故选B。3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D)A实际控制的疆域大小B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级别大小C进献贡物的多少D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故选D。4“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C)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由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可以判断出这是道家思想。故选C。5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C)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与此相关的主张是(B)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7(2021·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D)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8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D)A选贤任能 B复古崇礼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9(2021·包头中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B)A弘扬社会正气 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C塑造理想人格 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图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受封者主要是哪些人?答:制度:分封制。对象:宗亲、功臣、贵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这一制度的作用。答: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教育上有哪些突出贡献?答:“他”:孔子。贡献: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答:“他”:韩非。学派:法家。(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中的人物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答: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喜,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材料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并谈谈该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名称: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材料二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答:“仁”:一切美德。两种“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孟子和墨子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答:学派:道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1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C)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2(2021·苏州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C)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解析】“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倡导和谐的社会,“民贵君轻”“与众乐乐”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C。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