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资源ID:96387440
资源大小:448.1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七 年 级 生 物第卷 选择题1. 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A.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C. 能够生长和发育 D. 能够繁殖后代2. 生长在沙漠干旱地区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这种特点说明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 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整个地球 B. 热带雨林 C. 全部海洋 D. 生物圈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 化作“ 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水分5.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A. 转动转换器更换目镜B. 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C. 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D.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右下方移动6. 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A.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B.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与放大倍数的乘积D. 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7. 图为显微镜观察某标本细胞的两个视野图,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 A. 换成高倍物镜B. 装片向左移动C. 调节细准焦螺旋D. 调节光圈8.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液泡9. 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 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C. 甲图中的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有关D. 乙图中的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0. 植物细胞分裂时,最后形成的是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细胞壁11. 下图是人体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心脏和肺都属于D所示的结构层次 B. 动物和植物都有E所示的结构层次C. A形成B的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C的细胞结构功能及遗传物质不同12. 下列关于几种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带依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 墙藓的茎、叶内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C. 铁线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依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 杨树比蕨菜更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输导组织发达13. 有关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提供营养物质B. 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发育而来。C. 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D. 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14. 下图中的植物生殖器官,不是果实的是 A. 椰子 B. 红豆杉 C. 葡萄 D. 桃15. 下列菜豆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种子吸收水分 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 B. C. D. 16. 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B. 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C. 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D. 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17. 如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分别表示 A. 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 子房、胚珠、果皮、种子C. 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 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18. 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征是A. 根部变粗 B. 有大量根毛 C. 被根冠包围 D. 颜色变深1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A. 根 B. 茎 C. 叶 D. 芽20. 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B. 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C.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是完全相同的D.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1. 植物体下列结构中的细胞通常不具备分裂能力的是A. 根尖的分生区 B. 叶脉 C. 茎的形成层 D. 芽的分生组织22.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反应物来自于光合作用的产物 B. 植物的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C.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无关23. 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24.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B. 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C. 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25.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 B点绿色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 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D. 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第卷 非选择题26.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下面以蒙山森林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蒙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黑松是蒙山主要树种之一,还有栎树、刺槐等100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蒙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蒙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000多种,这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图是蒙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_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黑松,但_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黑松林所受到的危害。(3)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_,食物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_。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一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_(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生物遗体。27. 图甲中的A、B、C表示发生在某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三个生理活动过程中的某些物质出入叶片,都需要经过图乙所示的叶片结构中的 _才能完成。在这三个生理活动中,植物体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是 _。(2)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叶片横切面,推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会沿着图中的 _运输到叶。其中,一部分水分被 _细胞用于图甲所示的 _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水分通过 _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图甲中所示的 _。(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甲中的过程 _所释放的能量,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丙中的 _。(4)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甲中过程 _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丙中的 _,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_中(填标号)。2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列出可探究的一个问题:_。(2)在装置B中,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_。(3)利用装置C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_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_(左或右)移动。(4)装置D表示_的实验过程,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按序号排列)。29.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处 理 方 法实验现象1不做处理盖上瓶盖放入25的培养箱中不萌发2不做处理盖上瓶盖放入5的培养箱中不萌发3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盖上瓶盖放入5的培养箱中不萌发4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盖上瓶盖放入25的培养箱中萌发请你根据步骤方法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了_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1号瓶与_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3号瓶与_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 。(2)在本实验中,要判断哪几号瓶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是变量必须_,二是_组必须满足种子萌发的全部环境条件。(3)该实验设计了罐头瓶加盖瓶盖,你认为其必要性的理由是_。30. 下图是被子植物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_,其结构中_(填图中数字)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2)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自然界中植物传粉的方式一般有_和_两种类型。(3)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由胚珠中的 _受精后发育而来。种子萌发后,细胞经过_形成各种组织、器官。31. 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在晴朗的一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为_(甲或乙)。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2)引起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因此,种植农作物时应该_。(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夜间比白天_。引起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因此,贮藏水果时应该_。(4)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点分别是图中的_、_(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