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会同一中2017-2018学年七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87757
资源大小:229.8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一中2017-2018学年七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怀化市会同一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A. 上网搜索资料 B. 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C. 进行人口普查 D. 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错误;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B错误;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C错误;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正确。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手被针扎后缩回,这说明生物能()A. 生长繁殖 B. 进行呼吸C. 排出体内废物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手被针扎后缩回,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考点:生物的特征。3.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鲤鱼、荷花等归为一类,而将杨树、山羊、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A.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B. 按照生物的用途C.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D. 按照生物的经济价值【答案】A【解析】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鲤鱼、荷花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杨树、山羊、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见A符合题意。4. 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的一组是()A. 光、温度、土壤 B. 田鼠、杂草、蝗虫C. 水、温度、蝗虫 D. 光、水、杂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阳光、空气、水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杂草、蝗虫、田鼠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写的动物之间的关系是()A. 竞争 B. 捕食 C. 合作 D. 寄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可见B正确。考点: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6.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A. 细菌 B. 动物 C. 植物 D. 真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产者指主要是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8.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鹰蛇鸟 B. 草鼠猫头鹰 C. 鼠蛇鹰 D. 狐兔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9.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 岩石圈 B. 水圈 C. 大气圈 D. 空气【答案】A考点:生物圈的范围。10. 在生态系统中,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11. 在细胞中,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线粒体 D. 液泡【答案】C【解析】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线粒体是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结构。12. 使用显微镜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取镜 对光 观察 安放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3.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选()A. 大光圈、凹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A【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14.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A. 有平面结构的 B. 形态不规则的 C. 薄而透明的 D. 有生命活力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即反射的光线要透过观察的材料进入人眼才能看清物像,如果不透光,光线不能进入人眼就看不清物像了。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15. 使用目镜5×、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细胞,其放大倍数是()A. 45倍 B. 40倍 C. 200倍 D. 5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如果使用的目镜是5倍,使用的物镜是10倍,则观察的物像放大的倍数应是5×40=200(倍)。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16. 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b”,实际上字母是()A. q B. d C. p D. b【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17.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可概括为:擦、滴、取、展、盖、染、吸。盖盖玻片时,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产生气泡,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18. 克隆羊诞生的故事说明遗传信息存在于()A. 细胞质中 B. 细胞核中 C. 液泡中 D. 细胞膜中【答案】B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克隆技术的应用。19.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A. 病毒 B. 变形金刚 C. 智能机器人 D. 钟乳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D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考点:生物的特征。20. 各种植物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态,主要是依靠()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其支持作用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21.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A. 线粒体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细胞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生命活动作为生物的一种性状,也是有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22.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 B. C. D. 【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23. 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 3个 B. 5个 C. 7个 D. 9个【答案】B【解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24. 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是物镜,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5.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明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后减少并趋于稳定、D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C。二、填空题2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2)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其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3)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_(4)若要构成一个生态2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 和_【答案】 (1). 5 (2). 草鼠蛇鹰 (3). 消费者 (4). 捕食和竞争 (5). 多 (6). 多 (7). 非生物部分 (8). 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1)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向上到最高级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2)生态系统成分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而鹰与蛇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是捕食关系。而鹰和蛇都去捕食老鼠,所以鹰和蛇是竞争关系。(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4)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7.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模式图,请回答:(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_、B_、C_、F线粒体(2)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原因是它有与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分别是D_E液泡、G_(3)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C_(4)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_,储存在_【答案】 (1). 细胞核 (2). 细胞质 (3). 细胞膜 (4). 叶绿体 (5). 细胞壁 (6). 细胞膜 (7). 化学能 (8). 有机物【解析】图中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叶绿体,E液泡,F线粒体,G细胞膜。(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所以图乙是动物细胞、图甲是植物细胞,二者都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F线粒体。(2)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原因是它有与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分别是D叶绿体、E液泡、G细胞壁。(3)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C细胞膜。使有用的物质不能出去,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28. 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1)下表格中的数据表示ABCD四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析回答问题:目镜物镜A10X10XB5X40XC16X20XD16X40X1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2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是_(2)图1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变为视野时,操作方法是_(3)图2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_显微镜的使用:(4)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图3的_(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6)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_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答案】 (1). D (2). D (3). 将装片向左平行移动 (4). B (5). 气泡 (6). 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将另一侧慢慢放下 (7). D (8).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9). 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有黑边的圆形,轻压可以变形移动,细胞没有。(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是D,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也是D。(2)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甲物像偏左,应向右移动,因此装片应该向左平行移动。(3)B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没有气泡,而A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气泡(圆形有黑边的气泡),因此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盖片时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4)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都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画图。所以D正确。(5)细胞流动实际上是由于细胞外面加的生理盐水过多,直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旁边用肉眼看着吸收一部分水就可以了。由于水少了,细胞就不会漂浮在水上面,所以就不会游动了。(6)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因此只有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才有叶绿体,如黄瓜表层果肉细细、黑藻叶片细胞、菠菜叶肉细胞等。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地下,属于不见光部分,不含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