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392101
资源大小:849.47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根据天文预报,2018年将能欣赏到2次月全食,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月31日和7月28日。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1. 月食现象证明了地球的()A. 自转方向B. 公转方向C. 形状D. 大小2. 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所示的()A. AB之间B. BC 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3. 7月28日月全食出现这一天,南平市()A. 昼短夜长B. 正午物体影子最长C. 正午物体影子朝北D. 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所示区域的半球位置是()A. 东半球、北半球B. 西半球、北半球C. 东半球、南半球D. 西半球、南半球5. 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 丙地位于北温带C. 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D. 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读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 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 高原B. 平原C. 丘陵D. 山地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洲颜色大部分是()A. 蓝色B. 黄色C. 褐色D. 绿色8. 小张从北京出发自驾车游武夷山,驾车途中他最需要的地图是()A. 世界地形图B. 中国交通地图C. 南平市政区图D. 武夷山导游图9. 以下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A. 世界地形图B. 中国交通地图C. 南平市政区图D. 武夷山导游图10. 魏晋时代裴秀以一寸折百里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其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图要素中的()A. 图例B. 比例尺C. 方向D. 注记11. 下列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 B. C. D. 图一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男同学演示太阳,女同学演示地球(女同学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二为可以看到几乎整个南极大陆的昼半球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女同学()A. 身体代表地轴B. 绕男同学运行一圈示意一年C. 运动方向应为D. 手臂伸展角度可以不断改变13. 拍摄图二照片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南极圈14. 拍摄图二照片时,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一中的()A. B. C. D. 读图太阳光照和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地中()A. 地位于北温带B. 两地终年寒冷C. 地有太阳直射现象D. 地四季变化明显16. 图示时刻()A.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 地获得太阳光热较地多C. 南平市正处于夏季D. 南极地区处于一年中的暖季17. 每年冬去春来,大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这期间白昼逐渐变长这期间白昼逐渐变短A. B. C. D. 读图,完成问题。18. 以下地形景观图最有可能与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A. B. C. D. 19. 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A. 653米B. 866米C. 942米D. 1005米20. 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A.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如图是我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记录的当地58日的天气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不适合进行野外地理考察的是()A. 5日B. 6日C. 7日D. 8日22.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 5日B. 6日C. 7日D. 8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有座无人小岛,因火山喷发,自海平面上升了25米,一年后面积已接近230万平方米,随着火山持续活动,小岛还在继续“长高”、“长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3. 小岛不断地“长高”、“长大”体现了()A. 海陆变迁B. 海平面上升C. 海陆分布D. 温室效应24.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A. 太平洋板块中部B.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 欧亚板块中部25.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逃生措施有()抱住电线杆,避免跌倒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迅速乘电梯逃生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0分)26. 如图是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_半球;从南北极点看,_极点附近是一片海洋。(2)甲是 _洲,乙是 _洲,甲、乙两洲以 _运河为界。(3)读图A地位于 _洋。七大洲中 _洲跨经度最广。四大洋中 _洋跨经度最广。27. 如图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_地震带和 _地震带。(2)A、B两地中,地壳比较稳定的是 _,地壳比较活跃的是 _,原因是 _。(3)处是 _山脉;六大板块中 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4)分析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_。28. 某校学生前往福建某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如图示意该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区域地形类型以 _为主。地形部位名称:A是 _,B是 _。(2)B山峰与甲地的相对高度为 _,小清河流向大致为 _。(3)两个研学小组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沿廊道、前往观景台。其中沿途地表均较平缓的廊道是 _(序号)。在观景台用望远镜可看到的出发地是 _地。(4)乙地兴建度假村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_。29. 读图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出发地是 _洲,其环球航行的方向大致为 _。(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试再举一例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_。(3)麦哲伦团队此次环球航行没有抵达的大洲有 _、_,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_。(4)图中A、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_,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_。(5)此次环球航行抵达E处时,有关E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_。A.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B.位于南半球C.位于面积最大的大洋D.处于低纬度地区30. 读如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_,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 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位于 _半球,从五带看,A点位于 _带。(2)图二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_。图一中的A点位于图二中C点的 _方向。(3)图三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_;B _,A点位于B点的 _方向。31. 读图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1)仿照下面句子,播报其他城市天气状况。武汉:阴、1020;北京 _;广州 _。(2)图中黄海的风向是 _,风力是 _级。(3)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 _,对该城市 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4)图中四个城市(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_。(5)家住北京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 _。A.T恤衫B.羽绒服C.衬衣D.羊毛衫答案和解析13.【答案】C、D、C【解析】1. 【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各自然现象的本质。【解答】解: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它是地球形状的有力证明。 故选:C。2.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及产生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从地球的二分二至图中可知,A是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是在12月22日到3月22日之间,冬至到春分之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3.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及产生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7月28日,是在夏至与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也是位于北半球,所以这天南平市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昼长夜短。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正午物体影子最长。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5.【答案】B、C【解析】1.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划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经纬度范围约为160°E-140°W,40°N-90°N;可判定,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故选:B。2.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丙地位于北寒带,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到达北极点。依据题意。 故选:C。 67.【答案】B、D【解析】1. 【分析】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得,该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其海拔在200米以下,该大洲所示的是欧洲。 故选:B。2.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解答】解:从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看出,该大洲的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平原面积广大,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州颜色大部分是绿色。 故选:D。 8.【答案】B【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张从北京出发自驾车游武夷山,驾车途中他最需要的地图是中国交通地图。 故选:B。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9.【答案】D【解析】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范围最小的是武夷山导游图,其比例尺最大。 故选:D。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10.【答案】B【解析】解: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地形方丈图,其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图要素中的比例尺。 故选:B。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本题考查地图的三要素,理解答题即可。11.【答案】D【解析】解:从四幅经纬网图所跨的经纬度看出,其范围由小到大排列为:DCBA,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所以四幅图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为:DCBA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D。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的关系。该题主要看图所跨的经度数或纬度数,来判断范围大小。1214.【答案】B、C、C【解析】1.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和图中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演示的是地球的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女同学身体代表地球,绕男同学运行一圈示意一年,因为公转周期是一年;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应为;手臂伸展角度不能改变。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2.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图2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图1中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故选:C。3.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图二可以看到整个南极大陆处于昼半球,此时应为冬至日,即图一中的。 故选:C。 1516.【答案】C、A【解析】1. 【分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其中,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太阳直射现象,为热带;极圈以内的区域有极昼极夜现象,为寒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区域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为温带。本题考查了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特点,读图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位于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两地终年寒冷,两地四点季分明,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故选:C。2. 【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难解答。【解答】解:图示时刻,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地纬度高于地,地获得太阳光热较地少;南平市正处于春季或秋季;南极地区在12月、1月、2月处于暖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答案】B【解析】解:由于地球的公转,每年冬去春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逐渐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大气逐渐变暖,正确、错误。四季变化是公转产生的,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冬至日,太阳的直射点是南回归线,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是赤道,地球公转由冬至日向春分日过渡时,太阳的直射点就由南回归线向赤道上移动。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理解解答有效。1819.【答案】C、C【解析】1.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地形景观图西侧为山脊,南侧也为山脊,坡度东部陡,西部缓。四个选项中C图左侧和南侧都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且东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西侧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2.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依据等高距可以推断某一区域的海拔高度。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海拔的估算知识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等高线等高距是100米,可以判断出该山峰的海拔是在900-1000米之间。 故选:C。 20.【答案】A【解析】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选:A。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掌握天气与气候的特点。2122.【答案】B、C【解析】1. 【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此题考查的是常用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性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选项中5日天气是晴,6日天气是雷雨,7日天气是阴,8日天气是多云;根据表中的记录得知,6日不适合进行野外地理考察,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2. 【分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气温日较差的概念,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由当天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四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7日,气温差是24-18=6,5日这一天的温差最大。 故选:C。 2325.【答案】A、B、C【解析】1.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慢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变化的原因,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小岛不断“长高、长大”,体现了板块运动的知识点,属于海陆变迁。 故选:A。2.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多地震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特点,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得,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故C正确。 故选:B。3.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本题考查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措施,读图记忆解答此题。【解答】解:地震发生时,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不能抱住电线杆,避免砸伤;故错误。 地震发生时,若来的及,应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故正确。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里面;故错误。 地震发生时,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避免砸伤头部;故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C。 26.【答案】北 北 亚 非 苏伊士 印度 南极 北冰【解析】解:(1)由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南北极点看,北极点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点附近是一块陆地。 (2)图中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乙是第二大洲一非洲,两大洲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该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3)图中A点位于南半球,纬度是30°S,根据相对的另一条经线度数可知,该地经度位于向东增大的75°E,位于四大海洋中的印度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因为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北极点。 故答案为:(1)北;北; (2)亚;非;苏伊士; (3)印度;南极;北冰。(1)依据世界海陆分布解答; (2)依据大洲的分布解答; (3)依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大洋的分布解答。本题以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地球上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洲界线,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27.【答案】环太平洋火山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A B B处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 喜马拉雅 太平洋 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解析】解:(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的地震和90%的强震。 (2)A、B两地中,地壳比较稳定的是A,地壳比较活跃的是B,原因是:A处位于板块内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少火山地震;B处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 (3)处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珠穆朗玛峰;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它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 (4)地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 (1)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2)A;B;B处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太平洋; (4)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本题主要考查六大板块示意图的判读,世界上的主要火山地震带及火山地震产生的原因,记忆回答即可。28.【答案】山地 陡崖 山峰 200-400米 自西向东 乙 地势低平,水源充足,风景优美等【解析】解:(1)该区域海拔大多大于500米,且起伏较大,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地形部位名称:A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B位于封闭的等高线中间,且海拔较高,是山峰。 (2)读图,等高距是100米,B山峰海拔是800-900米,甲地海拔是500-600米,两者的相对高度为200-400米。图中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应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和地势高低来确定河流的方向,小清河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3)两个研学小组分別从甲、乙两地出发,沿廊道、前往观景台。其中沿途地表均较平缓的廊道是,因为线等高线比较稀疏,条数较少。在观景台用望远镜可看到的出发地是乙地,中间无遮挡,而甲处被山脊遮挡,看不到。 (4)乙地兴建度假村有利的自然条件: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地势低平,附近有清河,水源充足,附近有湖泊,风景优美,适合旅游度假等。 故答案为:(1)山地;陡崖;山峰;(2)200-400米;自西向东;(3);乙;(4)地势低平,水源充足,风景优美等。(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2)在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据图中不同序号与字母的位置解答。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度假村的选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29.【答案】欧 自东向西 地球卫星照片 北美洲 南极洲 北冰洋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A【解析】解:(1)从图中箭头标注的路线来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出发地是欧洲,航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 (2)除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以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月食、从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都是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读图,可看出麦哲伦团队没有抵达北美洲和南极洲,没有经过北冰洋。 (4)A是亚洲、C是北美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北美洲和D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5)E点经度为160°W,纬度位置在赤道以南,由此判断E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于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故选A。 故答案为: (1)欧;自东向西; (2)地球卫星照片; (3)北美洲;南极洲;北冰洋; (4)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5)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材料,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形状的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及洲界线的判断,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0.【答案】10°S、150°E 南 西 热 30°N、180° 西南 70°N、45°W 70°N、135°W 正东【解析】解:(1)据图一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70°E。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从温度带看,两点均位于热带。 (2)据图二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C点的地理坐标是30°N,180°,图一中的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图一中的A点是位于图二中C点的西南方向。 (3)图三中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45°,A点的地理坐标是70°N,45°W;B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35°W,两点同处于一条纬线上,A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10°S、150°E;南;西;热;(2)30°N、180°;西南;(3)70°N、45°W;70°N、135°W;正东。(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以经纬网为材料,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1.【答案】沙尘暴 1012°C 雷阵雨 1825°C 西北 六 雾 交通 广州 D【解析】解:(1)根据武汉的天气预报以及天气符号进行仿照,读图可知:北京:沙尘暴、1012°C。广州:雷阵雨、1825°C。 (2)判断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来源,一个横是2级;一个半横是3级;小旗就是812级。读图,黄海的风向是向北,风力是6级。 (3)根据天气符号,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大雾,对该城市交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4)图中四个城市中,空气指数分别是:哈尔滨87、北京112、武汉130、广州47,空气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四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广州。 (5)这一天,北京有沙尘暴天气,气温10-12°C,家住北京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羊毛衫,D正确。T恤衫适合30°C左右,A错误。羽绒服适合在零下的气温,B错误。衬衣适合在20°C左右的天气,C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 (1)沙尘暴 1012°C;雷阵雨 1825°C; (2)西北;六; (3)雾;交通; (4)广州; (5)D。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该题考查的常用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