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392656
资源大小:761.6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人们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往往会发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在自转B. 海平面在下降C. 地球是个球体D. 地球在公转2. 如图反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不同阶段,其先后顺序是()A. B. C. D. 3. 在一次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同学小强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 地球平均半径是6731千米B. 地球表面积约5.1×10平方千米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4.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仪上有360条经线B. 经线长度都相等C. 纬线长度都相等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5. 关于经纬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东经度数越往东越小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C. 最大的纬度是180°D.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读局部地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68题。6. 甲地的经纬度坐标是()A. (40°N,80°W)B. (40°N,80°E)C. (40°S,80°E)D. (40°S,80°W)7. 关于乙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低纬度地区B. 位于北温带C. 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D. 位于东半球8. 乙地在甲地的()方向。A. 西南B. 东北C. 西北D. 东南9. 为了直观反映地球的公转运动,济南某学校甲、乙两同学合作演示了该运动(其中乙同学伸展手臂代表赤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乙同学的身体代表地轴B. 手臂伸展角度应始终保持不变C. 运动方向应为D. 绕甲同学运行一圈需一天10. 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 B. C. D. 国务院规定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 丰收节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 北半球正值夏季,气温最高C. 济南农民正值秋收D. 济南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12. 丰收节三个月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A. 甲B. 乙C. 丙D. 丁13.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下午在昆明举行开幕式,英国伦敦市民却是在上午收看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球自转B. 作息不同C. 地球公转D. 纬度差异来济南旅行的李先生打算骑行从泉城广场到大明湖游玩,如图是他用手机查询的路线图。据此完成1415题。14. 李先生从电子地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行程距离出行路线天气状况路程用时A. B. C. D. 15. 李先生发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子地图显示的范围,此时发生改变的是()A. 方向B. 比例尺C. 图例D. 实地距离16.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如果人们想了解酒泉在中国的位置,一般应查阅()A. 世界政治地图B. 中国气候图C. 中国政区图D. 城市导游图济南初中生小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高中,在入学报道材料中,该高中提供了学校的位置图和校园平面图。据此完成1719题。17. 开学当日,小梅跟随其父母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驾车前往该高中报道。他们在经十东路上的前行方向是()A. 先东北再东南B. 先东南再东北C. 先西南再西北D. 先西北再西南18. 在乙图中,运动场上跑道的长度为4厘米,其实际长度为()A. 0.4千米B. 40千米C. 0.04千米D. 4千米19. 对比甲、乙两图可知()A. 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小B. 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C. 甲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D. 乙图中学校实际面积更大20.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甲所在地形部位是山谷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20米CA的坡度比BA要缓A. B. C. D.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结合如图,据此完成2122题。21.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源于他偶然发现甲大洋两岸()A. 气候类型相似B. 地质构造相似C. 大陆轮廓吻合D. 生物物种相同22. 根据大陆漂移说理论,甲大洋的面积会()A. 缩小B. 扩大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23. 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其原因可能是()A. 地壳运动B. 气候变化C. 人类活动D. 海平面上升读世界海陆分布图。据此完成2425题。24. 由该图可知()A. 全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大B.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大C. 南极周围是海洋,北极周围是陆地D. 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25. 如图能正确反映世界海陆分布比例状况的是()A. AB. BC. CD. 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区域地形地势对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和训练效果产生的作用非常大。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野外高空跳水图。结合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_图中最高点海拔在700米以上。 _月亮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_野外高空跳水项目,可选在D处开展。 _(2)A处的地形是 _。A.平原B.高原C.盆地D.丘陵(3)将图中BCDE代表的山体部位与名称、素描图对号入座。甲.山脊乙.山峰丙.鞍部丁.陡崖填数字填字母_-甲-_。_-乙-_。_-丙-_。_-丁-_。27.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角将世界地理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世界地图不再“一统天下”。结合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大洲、大洋的名称。大洲:B _,D _。大洋:_,_,_。(2)某大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该大洋是 _,某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该大洋是 _。(填名称)(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_,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_。(填名称)(4)A大洲与C大洲的分界线是 _运河,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 _,B大洲与D大洲的分界线是 _。28. 为了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初一学年开展了测量物体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活动材料:1.5米长的竹竿1根,卷尺1个,绘图工具1套。活动一:在9月初晴朗的一天,学习小组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完成(1)题。(1)从日出到正午再到傍晚,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先 _(变短或变长)再 _(变短或变长),此现象与地球的 _(运动)有关。活动二: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该项目组测量并纪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了A、B两图,完成(2)(3)题。(2)请在图1中C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运动的方向。(3)图2中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_(节气)前后,对应图1中的 _(填代码),此时,太阳直射 _,济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北极圈内出现 _现象,这种现象由地球 _(运动)产生的。(4)依据图2,可大体推断该校所在城市 _(多选)。A.在北回归线附近B.处于中纬度地区C.有太阳直射现象D.气候四季分明29. 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用书本和报纸做演示材料,分别模拟了板块水平运动的两种主要方式,并通过分析明确了地球上某些山脉和海洋的形成原因以及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机制。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实验过程:用双手挤压书本,见图1:用双手向两侧撕拉报纸,见图2。(1)图1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_运动,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_运动。(2)结合图3,解释下列现象。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_。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请结合所学知识,预测其海拔将会 _(升高/降低),并试着解释其原因 _。(3)列举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避险措施 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后来又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依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答案】A【解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答案】C【解析】解:科学上测定,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综上所述故C正确。 故选: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即可,要牢记。4.【答案】B【解析】解: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故A错误; 经线长度都相等,故B正确; 纬度度数不同的纬线,其长度不相等,故C错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错误。 故选:B。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线与纬线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5.【答案】D【解析】解:东经度数越往东越大;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经线最大的纬度是90°;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故选:D。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本题考查经纬度的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68.【答案】B、A、D【解析】1.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图中甲地经纬度是40°N,80°E。 故选:B。2. 【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判断出乙的经纬度是答题的关键。【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80°E,40°N;乙点的经纬度是160°W,20°N。可依据位置可判定,乙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故选:A。3.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本题考查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解答】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图中乙在甲的东南方向。 故选:D。 9.【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知,乙同学展手臂代表赤道,身体和手臂并不垂直,身体不能代表地轴,故A错误。 手臂伸展的角度在公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应为,故C错误。 甲同学站在公转轨道中间,代表太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是一年,故D错误。 故选:B。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时,还要绕着地轴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时地轴的的空间指向,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等地理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10.【答案】B【解析】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故选:B。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属基础题1112.【答案】C、D【解析】1. 【分析】丰收节的时间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处于秋季,太阳直射赤道。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提到的丰收节时间解答即可。【解答】解:丰收节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此时北半球处于秋季,气温最高的时候在北半球的夏季;济南农民正值秋收;夏至日济南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故选:C。2. 【分析】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至甲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为北半球春分日;当地球公转的到乙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丙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公转至丁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不同节气的位置及日期,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丰收节的时间是9月23日前后,三个月后也就是冬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丁,此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故选:D。 13.【答案】A【解析】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题干中描述的昆明和伦敦两地产生时间差异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的。 故选:A。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理解答题即可。1415.【答案】B、B【解析】1. 【分析】手机电子地图可以确定出行路线、确定地理位置、进行分类搜索。本题考查电子地图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点和图中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解答】解:李先生从电子地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行程距离、出行路线、路程用时等信息,但是没有关于天气状况的信息。 故选:B。2. 【分析】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对图幅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李先生发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子地图显示的范围,此时发生改变的是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故选:B。 16.【答案】C【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果人们想了解酒泉在中国的位置,一般应查阅中国政区图。 故选:C。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1719.【答案】B、A、B【解析】1.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本题考查了地图中方向的判断方法,读图解答此题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小梅跟随其父母在经十东路上的前行方向是先东南再东北。 故选:B。2.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计算解答此题。【解答】解:读图可知,乙图中的比例尺为1:10000,乙图中运动场上跑道的长度为4厘米,其实际长度为4厘米×10000=0.4千米。 故选:A。3.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故A错误; 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的实地范围大,乙图的实地范围小,因此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故B正确; 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小,乙图表示的内容比甲图内容更详细,故C错误; 乙图中学校实际面积和甲图中学校实际面积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为主,故正确; 甲地形部位是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故错误; 图中的等高距是10米,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米,故错误;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CA的等高线稀疏BA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BA要缓,故正确。 故选:C。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及等高线稀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2122.【答案】C、B【解析】1. 【分析】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牢记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为大西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2. 【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甲的位置解答。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板块运动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甲表示的大西洋因处于板块的张裂处,大洋面积在不断扩大。 故选:B。 23.【答案】A【解析】解: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故A符合题意。 故选:A。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此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例证,要理解答题。2425.【答案】D、D【解析】1. 【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概况,结合地图答题较好。【解答】解:全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小;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小; 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故选:D。2.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71%是被海洋覆盖,29%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以上四个图中,D图表示的海陆分布符合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故选:D。 26.【答案】× × × C E B C D【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等高距为50米,故×;图中最高点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故×;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月亮河自西流向东,故×;D处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野外高空跳水项目可选在D处开展,故。 (2)A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地形是盆地。故选C。 (3)E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素描图对应是,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素描图对应是,C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素描图对应是,D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素描图对应是。 故答案为: (1)×;×;×; (2)C; (3);E;B;C;D。(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记忆解答。27.【答案】北美洲 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印度洋 亚洲 大洋洲 南极洲 苏伊士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解析】解:(1)读图可得,A是亚洲,B是北美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是太平洋,是大西洋,是印度洋。 (2)读图可知,“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印度洋位于非洲东侧,大洋洲西侧,它完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4)A亚洲与C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通过白令海峡相连,该海峡是A亚洲与B北美洲的分界线。B北美洲和D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故答案为: (1)北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北冰洋;印度洋; (3)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4)苏伊士;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世界海陆共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特点不同。据图中不同字母和序号的位置解答。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牢记即可。28.【答案】变短 变长 自转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极夜 公转 BD【解析】解:(1)从日出到正午再到傍晚,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此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2)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图2中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对应图1中的,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济南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这种现象由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4)图2中所示,该校所在城市影子朝北,该地处于中纬度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北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故答案为:(1)变短;变长;自转;(2) (3)冬至日;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极夜;公转;(4)BD。(1)从日出到正午再到傍晚,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此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2)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这种现象由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4)图2中所示,该校所在城市影子朝北,该地处于中纬度地区,该地位于北温带。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9.【答案】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升高 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立即停车逃离。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1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 (2)结合图3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3)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立即停车逃离。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 故答案为: (1)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升高;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3)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立即停车逃离。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认读,板块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读图分析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