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392927
资源大小:190.1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小明查阅了一些关于深圳的气象资料,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1. 图中气象资料中,属于气候的描述的是()A. B. C. D. 2. 下列天气符号中,与图资料相符的是()A. B. C. D. 3. 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是()A. 汽车数量迅速增长,大量排放废气B. 大气稳定,风力小C. 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D. 降水丰沛,季节变化大4. 我们要理解“气候”,就必须关注两个关键词,它们是()A. 阴晴、风雨B. 冷、热C. 气温、降水D. 降水、风向5.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 秋高气爽B. 贵阳天无三日晴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6. 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A. 日出前后B. 2时左右C. 12时左右D. 午后2时左右读世界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78小题。7. 该地最可能位于()A. 南半球B. 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8. 从图中可以得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A.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 等温线大致和经线平行C.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D. 同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9. 世界雨极是()A. 乞拉朋齐B. 吐鲁番C. 北京D. 伦敦10. 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 大陆内部降水B.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D.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11.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内部的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12. 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B. 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C.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D.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13.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稠密的大洲是()A. 北美洲B. 南美洲C. 非洲D. 欧洲14.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 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 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比较稀疏D. 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5.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法语16. 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地表裸露气候温和湿润交通闭塞水源充足A. B. C. D. 17. 如图属于以下哪个地区的民居景观()A. 黄土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华北平原D. 山东丘陵18.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指的是()A. 发展中国家B. 发达国家C. 人口大国D. 面积较小的国家19.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体现的当今国际经济关系是()A. 各个国家经济独立发展B. 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削弱C. 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D. 国际商业竞争日趋激烈20. 中国南方地区与红海沿岸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未出现沙漠,主要原因是()A. 地势低,平原广布B. 位于季风影响区,夏季雨热同期C. 地势高,气温低D. 气温低,蒸发最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1. 如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 _(填“递增”或“递减”),这一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_。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2)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 _,这是因为 _。(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 _(填“海洋”或“陆地”)气温高,冬季 _(填“海洋”或“陆地”)气温高。(4)图中A、B两处纬度相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 _。2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图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 _,可判断A地位于 _带。(2)B图气温最高是 _季节,此时降水 _(多或少),气温最低是 _季节,此时降水 _(多或少),因此,B地气候类型是 _。(3)C图是 _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_。(4)A、B、C、D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_地(填字母),图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图是 _(填字母)。(5)B、D气温最高值都出现在 _月份,因此两地都位于 _半球。答案和解析13.【答案】A、D、B【解析】1.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图是深圳的年平均气温,图是深圳的年平均降水量,都是描述深圳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所以是描述气候,A正确;图是描述深圳市某一天的天气状况,BCD错误。 故选:A。2. 【分析】根据气候的含义、天气符号,结合空气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该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符号解读,牢记即可,属于基础题。【解答】解:图描述某天的天气状况为晴,A选项表示冰雹,B选项表示小雪,C选项表示台风,D选项表示晴,所以与图资料相符的是D。 故选:D。3. 【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产生雾霾天气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本题考查雾霾天气的形成。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汽车数量增长,大量排放废气,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原因,故A选项错误;大气稳定,风力小,所以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这是形成雾霾的自然因素,故B选项正确;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这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原因,故C选项错误;降水并不是形成雾霾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C【解析】解:天气是指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根据题意选C。 故选:C。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本题考查气候的两大要素,理解解答即可。5.【答案】C【解析】解:天气与气候都是表示大气运动状况,区别是天气表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气候表示的是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以上四句话中,“秋高气爽”、“贵阳天无三日晴”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是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气候特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表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表示的是天气特征。 故选:C。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熟记二者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6.【答案】D【解析】解:气温的日变化中,气温最高出现的时间是午后2时左右。故选项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D。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气温的日变化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气温日较差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减去气温最低值。78.【答案】B、A【解析】1. 【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结合图示信息理解回答即可。【解答】解:受纬度因素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据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分别是0、-2、-4,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据此可推知,该地最可能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 【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本题考查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北半球冬季等温线陆地部分向纬度较低的南部弯曲,说明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A说法正确;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B说法错误;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说法错误;同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D说法错误。 故选:A。 9.【答案】A【解析】解: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西南季风影响下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山脉的阻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684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故A符合题意。 故选:A。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有世界“雨极”之称,最大年降水量达到26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本题考查世界雨极,牢记即可。10.【答案】B【解析】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B。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记忆即可。11.【答案】A【解析】解: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这里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滴水不下的干旱地带。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欧大陆内部有世界分布范围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A。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考查亚洲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12.【答案】D【解析】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气温的高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影响降水,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D。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迎风坡或背风坡取决于风向,是一个范围,不是一个地点。13.【答案】D【解析】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在一些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状态;该区域人口密度大。 故选:D。在一些亚洲和非洲、及拉丁美洲地区人口增长的过快,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一些欧洲国家还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现象。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要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14.【答案】C【解析】解:A、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而非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 B、平原区因其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往往人口较稠密;但亚马孙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比较稀疏; D、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就高。 故选:C。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此题考查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15.【答案】C【解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选:C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其次是英语,排第三位的是西班牙语 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16.【答案】C【解析】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暖湿、适宜、水源充足等。 故选:C。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17.【答案】A【解析】解:图中展示的应该是传统的居所窑洞;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故选:A。图中展示的是传统的居所窑洞;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居所窑洞,是常见的基础题。18.【答案】A【解析】解:“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指的是发展中国家,该类型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故选:A。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把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理解记忆即可。19.【答案】C【解析】解: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融入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之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充分体现了当今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本题考查国际合作的特点,牢记即可。20.【答案】B【解析】解:红海沿岸和我国南方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差别却很大。造成这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海陆因素造成的。红海沿岸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而我国的南方地区面临太平洋,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 故选:B。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的活动等本题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探究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21.【答案】递减 A 低 海拔高,气温低 陆地 海洋 A【解析】解:(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一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热量少,气温低,A正确,跟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关系不大,BCD错误。 (2)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超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气温低。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海洋吸热和放热的速度都比陆地慢,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4)图中A、B两处纬度相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A,A地年平均气温大于20。B地年平均气温10-20之间。 故答案为: (1)递减;A; (2)低;海拔高,气温低; (3)陆地;海洋; (4)A。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22.【答案】全年高温 热 夏季 少 冬 多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欧洲西部 C D 7 北【解析】解:读图可知,(1)A图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判断A地位于热带地区。 (2)B图气温最高是夏季,此时降水少;气温最低是冬季,此时降水多,因此,B地为地中海气候。 (3)C图的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 (4)A、B、C、D四地中,C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D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 (5)B、D两地气温最高值都出现在7月份,因此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故答案为: (1)全年高温;热; (2)夏季;少;冬;多;地中海气候; (3)温带海洋性;欧洲西部; (4)C;D; (5)7;北。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资料图中气温曲线上的点表示各月气温,降水柱状图表示各月降水量;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能够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本题考查了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气候的分布,读图分析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