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docx
-
资源ID:96394449
资源大小:881.9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docx
专练94中国地理(阶段练专练85专练93)一、选择题2023·泰安模拟下图为我国两个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分别是()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四周高、中间低 B乙地西高东低C.甲地西南高、东北低 D乙地“三山夹两盆”2023·合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回答35题。3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C.数值自东向西减少主要受地形影响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4图中山脉为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其大体一致的有()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A. BC. D5图中农业分布区()A.位于宁夏平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西部降水丰沛,不利于发展畜牧业C.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D.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2023·玉山月考柴窝堡湖为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距柴窝堡湖东南约5公里的盐湖是咸水湖。近年来,柴窝堡湖不断萎缩,下图为柴窝堡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修建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冻土和资金B.冬季是游客攀登图中山峰的最佳季节C.铁路属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D.地下暗流自西北流向东南7下列有助于恢复柴窝堡湖面积的合理措施有()实施退耕还湖减少引水灌溉阻断地下暗流加强人工降水A.B CD2023·安徽黄山普通高中八校联考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千米,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使100多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配套设施闲置。2015年初,成都市启动“创业天府”计划,吸引当地创业者前来安营扎寨。截至目前,该镇聚集了近900个创业项目的万余名创客,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创客小镇初具雏形。结合菁蓉镇地理位置图,完成810题。8菁蓉镇曾经的主导产业类型为()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 D原料密集型9菁蓉镇转变为创客小镇主要依托于()A.地理位置 B高等院校C.产业基础 D交通便利102015年初,成都市“创业天府”计划中,最有利于推动创客创业的举措是()A.建立高等院校 B美化当地环境C.建立创新机制 D引进海外人才2023·武威质检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种子,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制种基地武威市和绵阳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武威市和绵阳市最适宜制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水稻大豆 B玉米冬小麦C.玉米水稻 D玉米大豆12与绵阳相比,武威市制种的主要气候优势是()A.冬季无霜冻 B降水季节变化大C.生长期长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023·武汉高三统考滩区是在黄河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由黄河向黄河大堤依次分为嫩滩、二滩和高滩(下图)。经改造后,黄河滩区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为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滩区人们往往需要建设防洪生产堤。据此完成1315题。13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各滩区排序为()A.高滩、二滩、嫩滩 B嫩滩、二滩、高滩C.二滩、高滩、嫩滩 D高滩、嫩滩、二滩14防洪生产堤应建在()A.高滩与生态水系之间B.二滩与嫩滩之间C.二滩与生态水系之间D.嫩滩与黄河之间15图示黄河段所在省区是()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C.陕西省 D河南省2023·江苏高三专题练习石斑鱼是世界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目前我国石斑鱼海洋捕捞产量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如图示意20122019年我国海洋石斑鱼捕捞产量。据此完成1618题。16目前我国海洋捕捞石斑鱼销售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最可能是()A.海南B福建 C广东D上海17最初养殖场地只限于南方沿海地区,近年北方也出现石斑鱼养殖产业,主要得益于()A.养殖技术革新 B全球气候变暖C.市场需求增大 D国家政策支持18近年来石斑鱼捕捞产量在下降,主要原因有()人类的过度捕捞养殖产量的上升海洋环境污染营养价值降低A.B CD2023·广州高三联考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1920题。1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20该流域很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东南丘陵C.藏南谷地 D内蒙古高原二、综合题212022·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22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专练94中国地理(阶段练专练85专练93)1B图甲为海南岛,由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是热量;图乙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2D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海南岛,其地形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A、C项错误;乙地为新疆,其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D项正确,B项错误。3D图中山脉为阴山,山脉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以南比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大,A项错误;东部600、500、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较密集,B项错误;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距海远近的影响,C项错误;山坡南部等值线向西凸,说明山坡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是阴山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项正确。4C图中山脉为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正确;是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正确;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分界线,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错误。故C项正确。5C图中农业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位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A项错误;图示农业区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B项错误;河套平原发展的是灌溉农业,引黄河水灌溉,由于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C项正确;图示农业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D项错误。6D图示公路经过山区,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地形,没有冻土分布,A项错误;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夏季是游客攀登图中山峰的最佳季节,B项错误;图中铁路为陇海兰新线,属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C项错误;柴窝堡湖与盐湖之间有地下暗流相连,柴窝堡湖为淡水湖,所以地下暗流自西北流向东南,D项正确。7A阻断地下暗流会减少柴窝堡湖盐分流出,会使柴窝堡湖盐分增加,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不适宜人工降水,错误;实施退耕还湖可增大湖泊面积,正确;减少引水灌溉可增大入湖水量,有利于恢复柴窝堡湖面积,正确。故A项正确。8B本题主要考查主导产业类型。结合材料可知,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千米,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使100多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配套设施闲置,说明宿舍园区占地面积大,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多,推测该地曾经的主导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故A、C、D错误,B正确。9B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因素。结合材料可知,菁蓉镇地理位置没有改变,A错误;读图可知,菁蓉镇附近有高等院校,可依托于当地的高等院校发展创新产业,使其转变为创客小镇,B正确;产业基础、交通便利不是创新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C、D错误。10C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因素。读图可知,菁蓉镇附近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无须再建,A错误。结合上题可知,当地曾经的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质量较好,B错误。推动创客创业,主要是建立创新机制,吸引人才创业,C正确。该地拥有众多高等院校,有人才优势,没有必要引进海外人才,D错误。11C读武威市和绵阳市位置示意图可知,武威市纬度较高,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南方地区的绵阳市耕地类型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故C项正确。12D武威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气候较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D项正确。13A结合图示可知,滩区越靠近河流,形成时间越晚,滩区越远离河流,形成时间越早,故由早到晚应为高滩、二滩、嫩滩,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B结合图中可知,二滩上存在农业生产,因此防洪生产堤应该建设在二滩与嫩滩之间,减轻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危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D结合图示可知,该段黄河水位较高,形成地上河,因此应处于黄河的下游,应在河南省,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C由于石斑鱼较其他常规鱼类价格稍高,因此石斑鱼消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材料中指出石斑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目前我国石斑鱼海洋捕捞产量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以及福建三个地区。与海南、福建、上海相比,广东省人口最多,经济发达,同时又是石斑鱼产地,因此销售量最大,C正确,A、B、D错。故选C。17A最初养殖场地只限于南方沿海地区,随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革新,养殖人员发现北方也可以养殖石斑鱼。如今,工业化养殖模式在北方很受欢迎,其主要由深海水井以及温室大棚构成,A正确;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北方海域水温依然波动很大,不利于石斑鱼养殖产业,B错;市场需求增大对于北方石斑鱼养殖产业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实现北方石斑鱼养殖的主要手段,C错;国家政策支持在图文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D错。故选A。18D石斑鱼海水养殖产量的上升,使得对于石斑鱼海洋捕捞量需求下降,正确;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全球高达20种石斑鱼正面临灭绝,石斑鱼资源也日益枯竭,捕捞石斑鱼已经无法形成产业,海域捕捞产量逐渐下降,正确;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降低,错。故选D。19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随着高程和距河流距离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 5503 650米的曲线斜率最大,即该百米高程的人口最为密集,B项正确;从“不同距河流距离的人口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而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不是最多,C项错误;从“不同高程的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可以看出,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故选B。20C从图中可以看出,3 5004 000米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较多,4 000米以上人口累积频率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 700米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4 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因此,藏南谷地符合图示特点,C正确;从高程数据看黄土高原海拔8 001 200米、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1 0001 200米,均不符合图示高程,A、B、D错误。故选C。21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势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两湖将再次贯通。解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势较高,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第(2)题,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第(3)题,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时,两湖将连通。22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2)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3)秋季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优越,光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4)洪水期泄洪会造成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点源和面源形成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汇入)的洪水大量进入湖泊,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5)洪泽湖为地上湖,湖水水位较高,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他水体,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解析:本题以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同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1)一般情况下,内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并且陆源输入会携带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入水体,丰水期类腐殖质是其溶解性有机物库的主要贡献者,由此可推知,夏季外源类有机物占比高,由此得出结论: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2)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是因为气候有利于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达到峰值。就外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就内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3)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主要从秋季的气候特征和降解条件来解释。降解条件与水中氧气含量有关,秋季时,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从气候角度来说,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增强,光照能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4)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夏季该地区属于降水量丰富的时期,大量地表径流汇聚,会将陆地上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流水中,泄洪后,这些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水流会进入湖泊,从而造成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5)由材料“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可知,洪泽湖的特征(相比于其他湖泊)为地上湖,故其接受地表径流补给与其他湖泊不同,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他水体,洪泽湖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渠道的一部分,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