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8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68 环境保护考点热度 考向一 水体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1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危害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特别提示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它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5)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地理选做题环境保护)滨海湿地,是大海与陆地交界的地区,是地球表面物质循环、能量转换速率最快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东部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在这里土地的价值弥足珍贵。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许多人的目光不由瞄向了大海之滨,围垦、填海,“向大海要土地”成了见效最快、成本最低的土地增长方式。结合材料分析这种做法可能造成的危害。【答案】沿海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水鸟迁徙、繁殖、生存、越冬的水源、食物受影响,从而造成鸟类数量减少;填海造陆工程造成的海洋污染严重;沿海养殖业、捕捞业发展受阻。【分析】本题以滨海湿地的开发为背景考查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详解】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可从湿地的作用入手。根据所学知识湿地能够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中的做法为“围垦、填海”直接使沿海湿地面积减少,部分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填海造陆工程能够直接给海洋带来污染,同时减少了滨海湿地的净化水质的作用,使污染加重,进而影响近海养殖业和捕捞业使渔业受损。考向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主要类型成 因危 害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2019年9月起,主要发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多月的森林大火,蔓延至该国全境。这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丛林火灾,造成了重大损失。2020年元旦,新西兰南岛受到浓烟影响,空气能见度降低,天空变成橙色,受到污染的空气让很多人产生了头痛、恶心等不适感。长达数月之久的山火,产生的烟雾已逐渐飘过了太平洋。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NASA指出,2019年12月底严重大火所产生的烟雾已经穿过了南美洲,使得当地天空呈一片灰色,并透露“这些烟雾至少会绕地球飘过一圈”。简述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答案】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依附森林存活的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大火产生大量烟尘,烟尘随西风带飘散到新西兰上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同时,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随行星风系移动,影响全球空气质量。(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森林火灾以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应从土地、生物多样性、污染等方面进行叙述。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森林大火烧毁大面积林木,也使直接烧伤烧死大量动物,间接破坏了大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材料信息表明,受到浓烟影响,空气能见度降低,天空变成橙色,受到污染的空气让很多人产生了头痛、恶心等不适感,影响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身体健康;材料信息表明,长达数月之久的山火,产生的烟雾已逐渐飘过了太平洋,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随行星风系移动,影响全球空气质量。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也有好处,可以更新森林生态系统。考向三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处理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优 势缺 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选修6一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垃圾围城”是目前不少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多年来,瑞典、榔威、芬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垃圾减量为政策目标的城市生态减负方案。目前北欧各国的许多城市实现了高达97%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达到有效解决城市垃圾的目的。闸释北欧各国政府在解决城市垃圾方面所起的作用。【答案】颁布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与法规,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公民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实施优惠政策,推动垃圾再生企业发展;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不难解答。【详解】政府在解决城市垃圾应该从立法、执法、产业体系引导、垃圾分类处理参与和监管等方面提升自身作用。结合材料可知北欧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垃圾减量为政策目标的城市生态减负方案,许多城市实现了高达97的资源回收和焚烧功能比率。因此表明北欧各国颁布与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了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加强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推动了相关垃圾再生企业的发展,加强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公共设施建设等。考向四 主要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2)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人工降雨;淡化海水;合理利用地下水节流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所示。过程环境问题成 因环境保护措施开采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运输污染大气、水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工废水、废气、废渣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利用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地理一 选修6:环境保护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虽然开发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翻地耕作。近年来,东北的一些地方采用免耕法(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收割后留下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种植农作物。下图示意地面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弱作用。据图分析翻地耕作对黑土肥力的影响,并说明免耕法对保持士壤肥力的作用。【答案】翻地耕作的影响:使土壤变疏松,并破坏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加剧风力和流水(雨水)对表土的侵蚀,黑土肥力下降。免耕法的作用:少翻动土壤和覆盖率增加,减轻有机质淋失和黑土流失;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减少土壤和空气接触,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根、茎、叶腐烂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分析】本题考查黑土肥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免耕法对保持士壤肥力的作用。【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黑土虽然开发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翻地耕作。说明翻地耕作对黑土肥力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翻地耕作使土壤变疏松,翻地耕作将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部分翻至地下,破坏了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地面覆盖率减小,侵蚀加强,会加剧风力和流水(雨水)对表土的侵蚀,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免耕法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收割后留下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提高了地面覆盖率,侵蚀减弱,减轻有机质淋失和黑土流失;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土壤不会变疏松,减少土壤和空气接触,从而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水分蒸发,进而改善土壤水肥条件;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根、茎、叶腐烂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考向五 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特别提示 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易加剧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等。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3)保护草地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如下。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4物种灭绝及保护(1)灭绝的原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5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不利因素自然原因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地形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土壤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水文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植被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人为原因人口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工业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结构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2)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砗磲是生活在热带海洋的大型底栖贝类,其中大砗磲体长可以达到1米以上,被称为“贝王”。砗磲的外套膜内部及外壳突起鳞片的缝隙内可以为贝隐虾、砗磲江瑶虾和梭边蟹等生物提供庇护所以及繁殖、觅食场所,进而又吸引了各种鱼类前来搜寻食物。珊瑚的生长,往往也以砗磲或死亡后的砗磲外壳为支撑,逐渐形成珊瑚礁。在我国砗磲被称为“佛教七宝”之一,除了能制作佛珠等饰品外,随着工艺的进步,人们还能在砗磲外壳上雕刻出龙凤、佛像等精美图案,有的价格甚至可达数百万元。2017年之前,我国南海的砗磲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在世界范围内,50%以上的大砗磲和无鳞砗磲的自然种群已经局部灭绝或遭到严重破坏。(1)试分析砗磲具有的价值。(2)为保护濒危的砗磲种群,请你为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砗磲能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砗磲外壳能够制成各种工艺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颁布相关的动物保护法,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加强科研,进行人工繁殖培育。【分析】本题以砗磲的作用为材料,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详解】(1)砗磲的价值要从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两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砗磲体型较大,“外套膜内部及外壳突起鳞片的缝隙内可以为贝隐虾、砗磲江瑶虾和梭边蟹等生物提供庇护所以及繁殖、觅食场所,进而又吸引了各种鱼类前来搜寻食物。珊瑚的生长,往往也以砗磲或死亡后的砗磲外壳为支撑,逐渐形成珊瑚礁。”说明可以为其他生物生长提供场所,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从经济价值看,“能制作佛珠等饰品外,随着工艺的进步,人们还能在砗磲外壳上雕刻出龙凤、佛像等精美图案,有的价格甚至可达数百万元。”说明具有经济价值。(2)为保护其种群,可以采取的措施及合理化建议,应从提高意识、加强监管及科研投入等方面考虑。加强对濒危的砗磲的宣传教育,提起公众保护的意识。同时,制定法律法规,成立机构进行监管,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科研进行人工繁殖,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增强对濒危砗磲种群的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蓝藻水华是指淡水水域因氮、磷浓度升高等原因导致蓝藻过度生长的现象。下图为2010-2013年太湖蓝藻水华频率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太湖蓝藻水华首先出现在西部、南部沿岸区,在盛行风吹拂下蓝藻会迁移扩散。太湖湖底的淤泥表层大量分布着蓝藻种源。清淤有利于减少蓝藻爆发。(1)太湖蓝藻水华多发生于_(填冬季或夏季),其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2)分析东太湖蓝藻水华频率低的自然原因。(3)说出清淤对减少太湖蓝藻爆发的作用。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是一种古老的体型较大的水生哺乳动物,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长江江豚主要以鱼类、虾等为食, 2018年长江江豚仅剩约1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已属极度濒危动物。简述长江江豚数量下降的原因。3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面对长江流域日益匮乏的渔业资源,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推测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原因,并为保证长江禁渔制度能落到实处提出合理建议。4(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题。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机场周边和航空沿线的噪声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在享受航空交通便捷性的同时,也深受飞机噪声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机场的噪声投诉日益增多。指出我国航空噪声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措施。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滨海湿地包括沿海滩涂、河口、浅海、红树林、珊瑚礁等,是近海生物重要栖息繁殖地和鸟类迁徙中转站,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提出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的合理建议。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为中国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都是观赏迁徙候鸟的最佳时期。“鄱阳鸟,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随着天气日渐转冷,每年都会有四五万只左右的苔原天鹅在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沙湖池长时间栖息,所以沙湖池又被称为“天鹅湖”。下图示意苔原天鹅在沙湖池嬉戏。分析冬季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原因。7(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粉红椋鸟是迁徙性候鸟,结大群(一群可达数万只)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带,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4月初便迁徙至中国新疆西部繁衍生息,以蝗虫为主食,每只椋鸟每天可捕食蝗虫120180只。每年春、夏季都是新疆亚洲飞蝗的集中爆发期,有专家称,利用粉红椋鸟消灭蝗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分析新疆地区利用粉红椋鸟灭蝗的优越性。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粉红椋鸟是一种迁徙性候鸟,结大群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常常聚在一起吵声不断,十分可爱。椋鸟形似八哥,背部及腹部粉红色,余羽棕黑,如下图。椋鸟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五月便迁徙至中国新疆西部繁衍生息。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疆夏季多蝗灾,因此它在哈密也被称为“草原铁甲兵”。分析新疆地区大力推广“椋鸟治蝗”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麒麟区寥廓南、北路的柳树是曲靖城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每年春天,漫天飞舞的柳絮也给周边的市民带来了不少烦恼(如图)。试分析柳絮飘飞对市民产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1)补充完成该日20时沿AB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并用标注低压槽的位置。(2)分析该日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的原因。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国家的农业类型以 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经济作物是 。(2)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大量死亡。试说明其人为原因原因。(3)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1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新疆伊犁河谷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一起被公认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中国国内市场90%的薰衣草精油铲子新疆伊犁。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乡占地1万亩的“伊犁河谷薰衣草城邦主题公园”,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以薰衣草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到2019年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万亩,吸引力大量游客。试分析在伊犁河谷大面积推广种植薰衣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1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漫天风沙肆虐荒山。曾是延安很多地区的写照。自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荒坡上广泛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至2018年延安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跃升至81.3%。金黄色野菊、青色的洋槐、橙红色杜梨,将如今延安的山川涂抹得五彩缤纷。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下图表示肥沃土壤的构成示意图。分析说明延安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1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雨污分流(下图),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径流和城市污水也越来越多,许多城市甚至每到雨季便出现城市内涝,我国不少城市开始推进城市雨污分流系统。简述城市推进雨污分流的环境效益。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我情期间大部分住宅小区都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同时,在各公共场所、办事大厅、设卡检查点等地,也都实现了全覆盖。废弃口罩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回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4(201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土壤环境资料(mg/kg)水环境资料(mg/L)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标准0.610030030025050121.5111(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2分)(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1分)(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3分)(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4分)5(2019年海南卷)选考6: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6(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7(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8(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9(2018年江苏卷)环境保护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10(2018年海南卷)选修6:环境保护“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1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1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1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14(2017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15(2017年江苏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其原因有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16(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1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8(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9(2016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20(2016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