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水循环-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
-
资源ID:96394664
资源大小:7.80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点15水循环-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15 水循环考点热度 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的类型(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类型主要环节特点例证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2)【图文拓展】1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2陆地水体的补给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上所示。例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水补给河水,如下图1所示;河流汛期时,河水补给湖水,如下图2所示。考向一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技法点拨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2016年11月4日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ABCD2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答案】1D 2D【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图中可知,为火山喷发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动植物腐烂释放的二氧化碳,都属于自然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较小,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绿色植物的固碳作用,是减少二氧化碳的,为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是目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也是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D选项。2 水循环是陆地水体的循环,火山的形成是岩浆活动的结果,与水循环无关,A错误;湖泊的存在会加强水汽的蒸发,因而会增加该地区水循环总量,B错误; 环节P为降水,Q为蒸发和植被的蒸腾作用,植树造林会增加环节P和Q的水量,C错误;L为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能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使L的水量变化趋缓,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以“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以目前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为考查方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治理关键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要求学生掌握好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理解和运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关键。(总结)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二、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破坏植被,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四、环境污染进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考向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1我国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流量变化示意图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特别提醒】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ABCD2下列有关该地河、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的河、湖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B该处的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C该处的湖泊是咸水湖D该处河流的汛期比华北地区长【答案】1B2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补给形式。1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是由积雪融化导致的,因此为积雪融水补给;是由降水带来的汛期;一年四季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因此是地下水补给。在冬季东北地区寒冷,降水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湖泊,因此为湖泊水补给。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2该河在东北地区,属外流区,河流、湖泊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故该处的湖泊为淡水湖,A叙述正确,C叙述错误;由于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它会和位于平原的湖泊之间产生水体互补,读图可知,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叙述正确;东北地区会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的影响,有两次汛期,因此汛期比华北地区长,D叙述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C。考向三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下表内容: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或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水位水位变化大或小,何季节为汛期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流速流速快或慢决定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河段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3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 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2)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3)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3)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解析】(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 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3)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考向四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5)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2020·辽宁高三)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河流上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高山冰川融水2该河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D 2D【解析】1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D对。雨水、湖泊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小,A、B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春季,C错。2该河下游2月份径流量最大 ,说明冬季降水多。8月份径流量小,说明夏季干燥少雨。所以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D对。A、B、C错。考向五 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一、定义: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二、判读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水流向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1)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2)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3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4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5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1)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2)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3)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4)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5)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000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A地B地C地D地2此季节图示地区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平行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D河流携带泥沙较少【答案】1B 2D【解析】1据三叶草习性喜温暖、向阳可知,两地属于背阴处,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结合地势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差值可计算,的地下水位于地表12米深处,的地下水位于地表01米深处,结合平均根深2033厘米,可推测最适宜根系吸收水分的地点即最适宜三叶草生长,应为地。B正确。2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可推测其应发育在山谷地区,又由于潜水位的走向可发现此时由地下水补给河水,应为枯水期,B错误。结合其地处非洲西北部,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的季节为夏季。日落时塔影向东南,并非与溪流平行,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大值,C错误。由于流量较少,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携带泥沙较少,D正确。故选D。1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回答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参与该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内陆水循环B大多是内陆水循环、少量是海陆间水循环C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D只有海陆间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土层中,整个水圈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所代表的内容是 ()A海洋,大气,雨,雪,蒸发B雨,雪,海洋,蒸发,大气C雨,雪,海洋,大气,蒸发D雨,雪,大气,海洋,蒸发3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地表水循环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流量补给类型,其中甲表示浅层地下水补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Aa 表示深层地下水补给Bb 表示冰川融水补给Cc 表示雨水补给Dd 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5对该河流夏季流量变化影响较大的补给类型是AaBbCcDd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N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降雨B地下水C积雪融水D高山冰雪融水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至地区降水逐渐减少BM处是乌拉尔山脉,亚欧分界线C工业区与工业区比,工业区的优势是市场、交通、科技D图中的河流不会出现凌汛8不同的流域形状与水系特征对汇流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我国不同的流域形状与水系特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汇流过程应是A甲一,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下面图甲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图中表示该河流的补给类型;图乙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是筑坝后测得的B表示地下水C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D表示大气降水10假设图乙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则()流量曲线的起伏将变大含沙量曲线的起伏将变小河流流量峰值将变小河流含沙量峰值将变大ABCD11下面甲图是我国江淮地区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该河上P、Q两水文站测得的流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乙中流量过程线与图甲中P、Q两点的对应关系及其判断依据是AP河流上游流量较平稳BQ河流下游流量较平稳CP经过湖泊的调节作用DQ经过湖泊的调节作用下图为某河流一个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13甲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乙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早于乙,原因是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甲早于乙,原因是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甲晚于乙,原因是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甲晚于乙,原因是流域内开荒面积扩大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会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15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 )A沟底是倾斜的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C沟较浅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16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 )A79mB80mC81mD82m甲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CD段流向为由北向南,EF段潜水补给河水BCD段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EF段河水补给潜水CCD段流向为由南向北,EF段河水补给潜水DCD段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EF段河水补给潜水18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AabcdBa=b=c=dCabcdDdbca读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单位:m)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20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ABCD21读下图,回答问题。描述图中H河的水系特征及其中下游的水文特征。22图甲为意大利地形简图及波河流域水系图,图乙为意大利气候及农作物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意大利地形特征对气候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其原因。(3)结合图7分析意大利波河平原成为粮食作物产区的有利自然因素:(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球上的水】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34题。图33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人工岛足够长 人工岛足够宽ABCD4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6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径流增多ABCD(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78题。7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8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BCD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12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15题。1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1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1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618题。1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1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1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921题。1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2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2224题。22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3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BCD24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2016年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2526题。25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6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2016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2728题。2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29(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3)【地球上的水水文特征】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6分)30(2020年江苏卷)【地球上的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图14表1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12905800(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_(3分)(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