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395192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县区、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民居的建筑格局以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二层小楼为正房,一侧或两侧配以厢房,用高大围墙包绕,形成一个狭小的庭院和天井。天井整体的面积不大,因高屋围堵光线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天井”。读安徽宏村天井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1. 徽派民居天井的主要功能有( )增加室内光线通风防范火灾遮阴保暖A. B. C. D. 2. 从建筑的构造来看,天井的出现对于整个建筑的小气候调节作用明显,具体表现为( )A. 白天天井气温高,气流由天井流向室内B. 夜晚天井气温高,气流由室内流向天井C. 白天天井气温低,气流由室内流向天井D. 夜晚天井气温低,气流由天井流向室内【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1题详解】民居的建筑格局以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二层小楼为正房,一侧或两侧配以厢房,用高大围墙包绕,室内的采光主要依赖于天井,正确;夏季夜间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天井顶部与底部存在温度梯度、温差明显,天井可以有效组织热压通风,形成“烟囱效应”加速室内外的空气对流,带走室内的热量,正确;天井没有防范火灾的功能,排除;天井上部没遮挡,不能遮挡太阳光照射,错误;天井为开放式,不能保暖,排除;故选A。【2题详解】白天天井气温高,天井气流上升,气流由室内流向天井,AC错误;夜晚天井气温低,气流由天井流向室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安徽宏村天井实景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020年3月26日日,四川省青川县“白叶一号”白茶进入实验采收阶段。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青川县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春季降水丰沛B. 气温年较差大C. 地形平坦开阔D. 土壤呈微酸性4. 为让“扶贫茶”真正成为“致富茶”,安吉县的工作重点是( )A. 改良茶叶品种B. 持续提供资金C. 落实销售渠道D. 提高机械化水平5. 青川县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将( )吸引农民回乡就业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城市等级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A. B. C. D. 【答案】3. D 4. C 5. B【解析】【分析】【3题详解】读青川县气候统计图可知,青川县35月(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不具有春季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排除A;气温年较差大不是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读青川县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冬季温暖、夏季相对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排除B;读图可知,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属于大巴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当地地形不具有平坦开阔的特征,且茶叶需要种植在排水性能较好的丘陵山地,排除C;青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从而形成呈微酸性的红黄壤,适宜茶叶生长,D符合题意。故选D。【4题详解】为让“扶贫茶”真正成为“致富茶”,即提高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材料信息表明,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基本完成“扶贫茶”阶段目标,因此改良茶叶品种不是安吉县让“扶贫茶”真正成为“致富茶”的工作重点,A不符合题意;如果持续提供资金,当地茶产业只能停留在“扶贫茶”阶段,B不符合题意;青川县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后,今后生产的茶叶产品能否变成经济效益,主要看市场销售情况,因此落实销售渠道是安吉县的工作重点,C符合题意;茶叶种植和采摘更适合手工生产,且青川县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具有优势,因此提高机械化水平不是当前青川县工作重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C。【5题详解】青川县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农民回乡就业,正确;青川县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当地退耕还林,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正确;青川县茶叶生产基地生产属于第一产业,与提高城市等级无关,错误;青川县茶叶生产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不会带动高新技术发展,错误;青川县农民参与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古丈县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武陵山区古丈县西北部,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物质。红石林的色彩会因天气而变,晴天望之,一片紫红,阵雨过后,顿成褐红,宛如一幅山水画,雨过天晴,无数石峰又魔幻一般从边缘由褐红变成紫红,此时颜色鲜艳,如工笔重彩,须臾之间,变化多端,令人惊叹。据此回答下面小题。6. 古丈县红石林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 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外力侵蚀C. 外力沉积-岩石变质-外力侵蚀D. 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7. 下列与古丈县红石林成因类似的景观为( )A. 新疆“蘑菇石”B. 贵州织金洞C. 庐山“飞来石”D. 黄山“猴子观海”【答案】6. A 7. B【解析】【分析】【6题详解】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物质,说明为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石林景观,所以图中的地貌形成的过程: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D错误;没有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排除BC;故选A。【7题详解】古丈县红石林为碳酸盐物质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为喀斯特地貌;新疆“蘑菇石” 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贵州织金洞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正确;庐山“飞来石” 和黄山“猴子观海”为花岗岩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点睛】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乌江跨中国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东南部。水能蕴藏丰富,多优良电站坝址,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42.59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267处。其中,乌江干流为580.4万千瓦。仅中、下游即可进行9个梯级开发,乌江流域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属峡谷型水库、电站,淹地、移民少,工程量相对较少,工期较短,投资较省。读乌江水电开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8. 影响乌江流域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 径流季节变化小B. 地质基础稳定C. 人口密度小D. 地势落差大9. 与“川气东输”相比,“西电东送”对华南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 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 促进产业升级D. 加快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判断,乌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A错误。流域内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地质基础不稳定,B错误。由材料“淹地、移民少”可知,人口密度小对水电站选址影响不大,C错误。乌江流域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区域,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成为选址的主导因素,D正确。故选D。【9题详解】与“川气东输”相比,“西电东送”主要是把水电输往华南沿海地区,水电清洁无污染,可以减少华南沿海地区使用天然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B正确。水电属于常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A错误。华南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川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华南沿海地区,均可起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C、D错误。故选B。【点睛】能源调配工程对输出地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资源开发,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是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产生压力。能源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管道、电线输送方式缓解交通压力。但是能源使用量增大不利于节能减排。河流某些特征常常随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据图文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依次是丙甲乙流水的沉积导致乙河段河床变高洪水泛滥导致乙河段河床变宽甲河段河床以侧蚀为主A. B. C. D. 11. 据图判断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可能是( )A. 河流径流量由大变小B. 河流含沙量由少变多C. 河流水流速度由快变慢D. 河流结冰期由短到长【答案】10. A 11. C【解析】【分析】【10题详解】从图可知,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处海拔最高位于上游,乙处海拔最低位于下游,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依次是丙甲乙,正确。乙处海拔最低主要是河床宽,流速慢,泥沙沉积导致海拔低,正确。洪水泛滥会导致河床侵蚀加强,海拔下降,错误,甲河段河床下降,说明下蚀较强,错误。正确,故选A。【11题详解】由图可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海拔降低,河道变宽。丙位于中游河段上游,前期河流流速快,以下蚀为主,海拔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河流流速降低,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变宽,所以C正确;而径流量、结冰期以及河流含沙量的变化对河道海拔和宽度的影响有限。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由图的海拔和河床宽度的信息进行推断,得出正确答案。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大题,第12题至13题为必考题,第14题至15题为选答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和田自古出美玉,和田玉为变质岩,其岩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甲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了南道重镇。(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2)分析玉龙喀什河的径流量特征。(3)简述和田玉的形成和在甲处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析和田成为南道重镇的有利条件。【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地势起伏大,多冰川地貌;东北部或北部起伏小,沙漠广布。(2)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蒸发、下渗和人类利用等,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3)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堆积下来。(4)和田位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水源充足;山前地带形成较平坦的地形(冲积扇),农业基础较好;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和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城市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应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图示区域相对高度达3000米以,因此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判断,当地的地势南高北低;图中显示,当地西南部等高线密集,西南部地势起伏大,山岭海拔高,多冰川地貌;图中显示,东北部或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起伏小,沙漠广布,多沙丘地貌。(2)玉龙喀什河的径流量特征应从径流量、径流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图中显示,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海拔很高的山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因此该河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小;冰雪融水受气温变化影响,当地处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因此该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由于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大,因此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图中显示,该河由高山区流向沙漠地带,由于蒸发、下渗和人类利用等,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3)和田玉的形成和在甲处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应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叙述。材料信息表明,和田玉属于变质岩,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后地壳抬升,和田玉所在岩层在高处逐渐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和田玉从母岩体脱落,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地形相对和缓地区,流速减慢,和田玉在甲处堆积富集起来。(4)和田成为南道重镇的有利条件应从水源、地形、农业、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和田位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水源丰富,和田位于玉龙喀什河形成的冲积扇上,具有较平坦的地形,因此当地有利于农耕,农业基础较好,人口相对较多,容易形成城镇;材料信息表明,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和物流集中,从而形成南道重镇。点睛】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玫瑰多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花期日照时数需大于8小时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时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奈瓦沙湖畔(如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材料二 我市沿河县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扶贫开发模式,总投资2亿元,万亩玫瑰园初具规模,该项目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玫瑰种植及加工为基础,打造玫瑰花海,建设玫瑰庄园,形成以玫瑰为主题的现代高效休闲农业园区,玫瑰真正成为当地的“治贫仙花”。(1)分析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说明科技在肯尼亚玫瑰生产和销售中所起的作用。(3)推测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产生不利影响。(4)分析玫瑰成为沿河县“治贫仙花”的原因。【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2)温棚种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小,保证玫瑰品质;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高,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科技促使交通运输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节省运输时间;冷藏保鲜技术进步可以保证鲜花品质。(3)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结构单一,依赖性过强。(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充足;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推动生态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玫瑰种植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的有利条件应从气候、水源、交通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肯尼亚奈瓦沙湖畔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奈瓦沙湖畔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灌溉便利;图中显示,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投放到消费市场;奈瓦沙湖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科技投入大;欧洲和国际市场对玫瑰的需求量大。(2)科技在肯尼亚玫瑰生产和销售中所起的作用应根据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肯尼亚奈瓦沙湖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温棚种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小,保证玫瑰品质;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高,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促使交通运输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节省运输时间,有利于把新鲜的玫瑰及时投放市场;冷藏保鲜技术进步可以保证鲜花品质,增加市场部竞争力。(3)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应从水源、生物多样性、生产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玫瑰花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水资源紧张,并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压力;当地扩大玫瑰种植规模,占用土地,破坏原有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使得当地生产结构单一,依赖性过强,经济效益受市场波动影响大。(4)玫瑰成为沿河县“治贫仙花”的原因应从当地条件、种植玫瑰的各种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适合玫瑰种植,有利于发展玫瑰种植业;当地发展玫瑰种植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且玫瑰附加值较高,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当地农民脱贫;发展玫瑰种植有利于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推动生态建设,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玫瑰种植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玫瑰种植改变了当地农业的种植结构,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玫瑰种植园及采摘活动成为旅游资源,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点睛】(二)选考题(请考生从14、15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县纷纷修建人文旅游景观,其中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架在悬崖上形成的旅游观光体验通道。下面左图是石阡空中玻璃走廊,是世界上最长的悬挑空中玻璃走廊,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右图是思南悬崖温泉,两地均成为当地网红景点,五一期间人流爆满,游客如织。试从旅游资源角度对各地纷纷修建玻璃栈道作出评价。【答案】有利:为新的旅游活动项目,具有吸引力;依托险峻壮观的悬崖峭壁,给游客独特刺激的新体验;给游客提供了不同的观赏角度;玻璃栈道与众多自然、人文景观联系,(集群状况好)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不利:景观雷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本题应从修建玻璃栈道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有利:玻璃栈道可全方位观景,使旅游者视野更开阔;在玻璃栈道上可以体验刺激、惊险的新体验;玻璃栈道本身又是一处新景点,丰富了旅游资源;玻璃栈道可改善景区拥堵问题,增加环境承载力。不利:过多建设玻璃栈道,造成景观雷同,吸引力下降,会导致资源浪费。【点睛】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近年来,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和“国家绿肺”之称的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物种多样,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自古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然而,10多年来一些人在秦岭北麓违规私建千套别墅,破坏山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削平山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2018年7月底至今,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大规模违建别墅对秦岭北麓地理环境的危害。【答案】危害: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河床;破坏山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水体污染加剧,水质恶化。【解析】【分析】本题以秦岭大规模违建别墅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秦岭属于中国南北方的界山,位于黄土高原的南缘,地质复杂,是多种自然要素的过渡位置。秦岭北麓大面积占林兴建别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下渗减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山体,碎屑物质增多,植被破坏,植被固土能力下降,加大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别墅区位于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染随着排放,污染土地和河流,水质恶化。【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