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课时演练.docx
-
资源ID:96395208
资源大小:305.1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课时演练.docx
第二节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22年山东济南期中)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黏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曾几乎覆盖所有海洋浅滩,每平方米岩石上生活着几十亿蓝细菌等微生物,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续约20亿年,对地球上孕育高等生命起到促进作用。如图示意叠层石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1.叠层石的成因主要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D.生物沉积2.叠层石对地球上高等生命孕育的主要促进作用是()A.增加大气中的氧气B.扩大陆地面积C.增加海洋中的溶解氧D.降低大气的温度【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叠层石主要是由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光合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周期性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叠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其形成主要为生物沉积作用,故D项正确。第2题,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普遍存在于海洋浅滩,岩石上的蓝细菌等微生物经过20亿年的光合作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促进地球上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高等生命的孕育,故A项正确。(2022年浙南多校期中)在英国的东南部海岸,白垩土悬崖十分常见(如图甲所示),白垩是一种白色疏松的土状石灰岩,颗粒均匀,细小又柔软,用手就能搓碎。在海岸带悬崖下的沙滩上常能找到菊石(如图乙所示),菊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据此完成第34题。甲乙3.白垩土的形成过程是()A.化学沉积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海浪侵蚀C.海浪沉积地壳抬升D.海浪侵蚀垂直崩塌4.菊石亚纲动物是已灭绝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由此推断其可能的灭绝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新生代末期D.寒武纪【答案】3.A4.B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白垩是一种白色疏松的土状石灰岩”可知,白垩土属于石灰岩地貌,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沉积而成,现出现在海岸边,说明其形成后经历了地壳上升过程,A项正确。第4题,根据题干描述可知,菊石“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奥陶纪和白垩纪分别属于古生代和中生代,因此菊石灭绝的时期最有可能是中生代末期,B项正确。(2022年江苏镇江期末)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界面分布。据此完成第56题。5.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6.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5.D6.D解析:第5题,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莫霍界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读图可知,中帕米尔地壳最厚,故D项正确。第6题,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故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项正确。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面图甲为震中位置(图中A)示意图,图乙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甲乙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8.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答案】7.B8.D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该地主要以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海洋地壳厚度通常为510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B项正确。第8题,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水平晃动,D项正确。(2022年江苏盐城期中)如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主体是河流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10.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B.C.D.【答案】9.D10.C解析:第9题,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构成,故D项正确。第10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正确。地球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则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错误。四大圈层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确。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2年河南南阳月考)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2)AG地层中,形成时间最早和最晚的地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3)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2)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3)B和W、F和Y、G和Z属于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于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12.(2023年广东揭阳月考)2022年8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_(填“甲”“乙”或“丙”)层中;地震发生后,在邻近的海洋上能监测到的地震波为_(填“纵波”或“横波”)。 (2)A、B、C、D四界线中,表示古登堡界面的是_,说明地震波通过该界面时速度的变化情况:_。 (3)丁圈层为_,该圈层物质最可能为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简述其推测依据_。 【答案】(1)乙纵波(2)C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外核液体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不可能为固体;地处地球内部,压力很大,物质很难以气体状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