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测试卷课时练第1课《邓稼先》(含答案).doc
-
资源ID:96397890
资源大小: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测试卷课时练第1课《邓稼先》(含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课 邓稼先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鲜为人知( ) 夐不见人( ) 元勋(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殷红(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选聘 坦诚 奠基 知人之明B崇高 暑名 仰慕 蓬断草枯C彷徨 震荡 萦绕 兽铤亡群D颤抖 焦虑 筹划 截然不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小声哭 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惭愧 锋芒毕露:全;完全C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皮革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的佳话。5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在2017年为“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写的颁奖词,请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示例: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6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板报,请你为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7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8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9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10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祖籍广东揭阳,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做深潜实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实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21期,有删改)1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立志上天入海 取得巨大科研成果1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 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实验。 1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1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写作练笔16文中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xin xiòn xn xiè cuì yn2B 3C 4B 5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放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6(1)示例:走近邓稼先,了解伟人生平 中国飞天梦的历程(2)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7一次试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8引用邓稼先的原话,真实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9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10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11考取交大造船系 参研核潜艇12(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却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13(1)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2)“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14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15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惧,热爱祖国。16示例: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来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黑红脸,络腮胡子,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儿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老太太一仰说:“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