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天选打工人).docx
-
资源ID:96404432
资源大小:366.2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5.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天选打工人).docx
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与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然而在我国旧的科研体制的束缚下,大批研究成果在完成成果鉴定、论文发表、职称评定、奖项申报后,就被束之高阁,这不仅造成了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精力生命的浪费,而且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科技成果与转换环节脱节。本文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数控中心”)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将数控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于国民经济,并朝着产业化目标迈进的艰辛历程,谈谈高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的体会。一、以创新求发展,以市场为龙头,以产业化为目标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从“六五”开始国家曾连续五个五年计划立项攻关,但数控技术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数控产业的发展更是裹足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是技术路线缺乏自主创新;第二是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第三是投资分散,监管不力。数控技术和产业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必然受制于人,永远落后。华中科技大学从五十年代就致力于数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994年华中科技大学发起组建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市场开发、生产数控系统产品。在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下,华中数控一批年轻的、高学历的创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攻关之中。1、技术路线的创新从本质上看,数控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采用通用的计算机,还是采用专用计算机,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国外企业以前采用的是用专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单元,走这条技术路线要求电子工业及其它配套工业基础好,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始终是我国数控产业难以跨越的障碍。经过反复分析试验,我们大胆采用了一条与国外不同的全新的技术路线,即以工业通用微机为基础的硬件平台,以DOS、Windows、Linux及其丰富支持软件为软平台,构成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从而缓解了硬件“瓶颈”,着重在软件上进行技术突破,充份发挥自己特长,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I型高性能数控系统、世纪星数控系统。该项技术和产品使我国数控技术的硬件开发平台迅速站在了与国外的同一起跑线上。2、市场策略和企业运行业模式的创新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市场。由于长期以来国产数控系统在技术和质量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国内主机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国产数控系统采取回避排斥态度。为了打开国内市场,我们采取了创新的市场策略“先占两厢、后进大道”,创业初期,先以机床改造、特殊专用系统和教学数控机床为突破口,进军数控化改造和数控教学设备市场,用“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市场开拓策略和服务感动“上帝”,增加用户使用国产数控系统信心。之后,又进军主机厂,与国内多家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弱”到“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华中数控系统已成为国内主要型号系统之一,先后开发、生产30种系列系统应用于国内机械、汽车、能源、航空航天、教育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行业模式上则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调试和销售在内,配件生产在外)的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运行体制,轻装上阵。3、加快发展步伐,做大企业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科技企业做小了等于白做,做慢了等于自杀。为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2000年华中数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增至6506万元。公司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高性能数控系统产业化,利用国债项目投资、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华中数控建起了一个占地60亩,建筑总面积11600m²,总投资1亿多元全新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形成了年产5000台套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生产能力。华中数控被国家计委授予首批百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16家“国家 华中数控生产基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生产线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二、转变观念,转换机制,产学研协调发展与社会企业相比,校办企业具有先天的产学研优势。产、学、研就像高科技成果转换必须开足马力运行的三部“机器”。由于三部“机器”的最终目标和考核方式不一致,协调得好,会互相促进,快速发展;协调不好,则相互之间会出现尖锐的矛盾,从而导致科技成果与产品化、产业化的目标无法实现。2000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数控共同组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雄厚的人才技术资源,数控工程中心进行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产品化和人才培养。华中数控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中试、技术辐射和产业化。为了中心和公司产学研协调发展,我们提出了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和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待遇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思想:华中数控和数控中心的领导班子首先在思想上统一,大家认识到公司和数控中心的发展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必须将数控中心建设成为华中数控乃至全国数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源泉;同时,只有数控产业的大发展,才能带动数控中心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学科大发展。统一规划:统一规划数控中心与华中数控的运行机制,数控中心进行基础共性、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原理样机开发、对行业进行技术和产品辐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人才的培训等工作。作为数控中心的工程化、产业化基地的华中数控则主要进行应用技术的工程化开发、新产品原理样机的中试、质量考核、测试以及可靠性试验、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开发等工作,以形成商品化的功能模块和产品。在发展方向和力量调配方面,公司和数控中心作为一盘棋,统一考虑。统一管理:首先是统一组织管理机构,数控中心主任与华中数控的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将数控中心与华中数控的主要领导与主要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保证了统一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公司和中心真正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经费管理、人员调配等方面实现统一调配。统一待遇:无论是公司的员工,还是中心员工,在工资奖金、职称评定、获奖排名等待遇方面,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统一待遇,探索新型的工资、奖金、职称考核体系,以鼓励科技人员从事产品工程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工作。不断加强公司和中心的凝聚力量。经过几年的运作和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第一、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了产权关系,实行了骨干持股,使得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的利益与数控中心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创业者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一个技术开发者,变成技术开发组织者,变成企业管理者;使“校园文化”变成“企业文化”。克服了以前“重技术,轻市场;重技术,轻管理;重研究,轻工程化”等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经营班子和骨干以将公司迅速做强、做大作为大家的努力目标和共同心愿。第二、在研发模式方面。采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组织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努力把小作坊式的科研小组,转变成协同作战的科研团队。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高度统一,一切工作以数控产业为中心。同时,以工程中心为纽带,建立与全国的数控机床用户、机床生产厂、数控系统生产厂的紧密合作和技术辐射,构成大环境的产、学、研相结合。第三、在市场开拓方面。坚持以市场为龙头、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研机制。分析国内外市场潜在需求,了解用户心理状态,进行细致的市场工作;坚持以技术指导市场,抓住时机,动员一切力量,有步骤、有目标地开拓市场。三、从小产学研结合延伸到大产学研结合,使高科技成果迅速得到应用学校内部产学研结合的目的是为加速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振兴装备制造业。几年来,我们面向国家制造业的关键基础需求,将内部小环境的产学研结合,扩展到国家大环境的产学研相结合。 1、与重大装备制造业合作,为其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发电设备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却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设备严重老化,数控化率低;发电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较弱;数控人材匮乏,软件编程能力严重不足,企业编程人员奇缺,对进口编程软件的依赖过大。我们先后与生产发电设备的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动力集团、韶关众力等三家公司开展合作,为这些企业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一流的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公司,设备数控化率仅为2.4 %,不能满足发电设备的制造需要,面对企业的需要我们为该公司改造重大关键设备共14台,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共计节约大型设备购置费用2620万元,使企业在 华中数控为东方电机改造的15米卧车花费极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对15米卧式车床设备的数控化改造。这批改造的设备投产后,为三峡电站机组、100MW核电机组制造、提高出口机组质量提供了良好加工手段。武汉长江动力集团是既生产中小型汽轮发电机组,又生产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以及大中型电机等产品的综合性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仅为1.4 %。我们为该公司改造了8台设备,用于加工汽轮机叶片、汽缸、转子和水机转轮体。这些设备的改造成功后,大大减小了外协加工费用,每年可节约外协费近1000万元。 为武汉长江动力集团改造的6.3米立式车床 为韶关众力改造的四轴联动数控落地镗铣床韶关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是生产30MW水轮发电机组的骨干企业,用于叶片加工的数控机床是空白,加工叶片的完全通过人工打磨,加工的效率低,质量无保证,对水轮机的发电效率影响较大,严重限制了该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我们将该公司的落地镗床改造成四轴联动数控落地镗铣床,完全满足加工叶轮的要求。通过这三家发电设备典型制造企业的合作,使这些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有较大提高,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合作中,为了加速数控技术转移与扩散,实现产学研联合示范作用,我们注重为企业培训技术队伍和人才,例如我们为东电举办两期数控技术培训班,每期时间为四个月,合计60人次,解决了困扰企业的数控系统操作使用、维护及CAD/CAM编程等问题。随后该公司每年派若干名技术骨干到我中心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现在这些人员都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2、产学研结合,打造共和国当家设备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多轴控制五轴联动重型卧式加工中心”是用于潜艇螺旋桨、导弹壳体、重型电机转子等复杂型面重型构件加工的国防工业急需的高档关键数控装备。该设备需要配置高性能的七轴五联动数控系统。五坐标数控系统国外至今仍将其列入技术封锁和控制出口之列。由于机床的特殊技术要求和军事应用背景,国外公司根本不可能合作。华中数控以国际首创的重大科研成果“多坐标曲面加工的实时插补算法及系统研究”、成熟数控编程技术投入五轴七联动重型卧式加工中心的技术攻关。通过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大大提升了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在五轴联动技术领域的地位。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数控合作生产了XK2316/3-5X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并被我国著名军工企业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订购。武汉重型机床厂、镇江推进器厂也与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联合开发“大型舰船螺旋浆用重型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该项目还获得了国家863项目的资助。3、与企业联合开发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我国玻璃产量为世界第一,玻璃深加工仅占总产量的17,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该项比例则高达7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的玻璃深加工还主要依赖于引进的进口设备和进口技术。2001年6月,与广东中山迪威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我们进行数控玻璃刻花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并迅速将这一新成果推向市场,2001年底,该产品通过了由广东鉴定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专家认为该产品是完全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CNC玻璃刻花加工设备,是CNC控制技术在国内平板玻璃加工中的首次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该设备可以加工具有复杂图形花样的平板玻璃装饰制品,销售价格仅相当于进口设备的一半,大大降低了平板玻璃深加工设备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好的市场背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还为此专门派驻一名博士后到该企业任总工程师,将数控技术应用到其它种类的玻璃加工机械,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这种产学研紧密合作,得到当地政府高度赞赏。 采用产学研结合办法,我们与长江机床厂、武汉机床厂、汉川工具厂、浙江精工等单位共同开发的数控非园齿扇插齿机、数控拉刀磨床、数控高精度转台、数控自动钻床等产品填补国内了空白,为传统机械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做出了贡献。4、立足武汉,面向全国,建立研发分中心,充分发挥技术辐射作用2004年10月,深圳虚拟大学园第六届联席会议暨深圳虚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成立会议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共邀7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加盟,共建深圳虚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个工程中心作为第一批入园国家级工程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列入了第一批入选名单。此次成功加盟,将进一步推动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其技术辐射作用。200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和温州市政府共同筹划,在温州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该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在温州研究院成立了数控技术研究分中心。该分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挥其技术辐射作用。此外,华中数控发挥学校优势,在全国建立了近30个数控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办数控技术培训班培养了近6000名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和近400名中、高级数控技术人员(其中20人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四、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产业双丰收以产学研结合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换、辐射和推广,服务于国民经济,深受企业欢迎。也为我们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和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产学研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品化、商品化、系列化。公司的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逼着与企业合作的学校要不断地将新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直接面向关键性的应用技术问题,关心产品的稳定性。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在数控仿形研究方面颇具成效,但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发现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逼着老师回过头来完善自己的技术,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仿形产品,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替代了进口。近几年来,华中数控不断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发生产了车、铣床数控系统等30多种数控系统产品。这些科研成果能转化为产品,得益于产学研结合使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验证和完善。华中数控新开发出来的高性能、低价位的世纪星数控系统开始批量生产,并已与国内50多家主机厂配套。通过产学研结合,锻炼了我们的师资队伍和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学研结合,推广数控技术的应用,既为国民经济服务,也为学校的学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促进了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科建设、实验手段的更新和实验室建设、提高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校知名度。产学研的结合也带动了数控工程中心的科研和学科发展。工程中心近六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地方、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各类国拨科研经费累计达2000多万元,华中数控系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HNC-1P数控仿形系统等10项科研成果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获美国专利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华中数控承担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重大关键加工设备数控化改造”获得“九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数控中心近三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产学研的结合加速华中数控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公司发展成为我国数控系统重要生产基地,成为湖北省、武汉中国光谷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新亮点。参观公司的政府官员有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湖北省省长罗清泉、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机电日报等媒体对华中数控产业化基地竣工投产进行了报道。为高校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起到示范作用。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领导视察华中数控公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