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新教材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docx
-
资源ID:96411041
资源大小:303.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考新教材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docx
专题强化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C4H10(g)C4H8(g)H2(g)H。该反应C4H10(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S<0B.压强p1<p2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正向移动2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3H2CH3OHH2O(g)。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B.消耗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变化C.单位时间内断裂3NA个CH键,同时断裂3NA个HH键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4.5g·mol1,且保持不变3一定压强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S2Cl2和1molCl2,发生反应S2Cl2(g)Cl2(g)2SCl2(g)。Cl2与SCl2的消耗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B、C、D四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为B、DD.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4335时,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1.00molC10H18(l)催化脱氢的反应过程如下:反应1:C10H18(l)C10H12(l)3H2(g)H1反应2:C10H12(l)C10H8(l)2H2(g)H2测得C10H12和C10H8的产率x1和x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B.更换催化剂后H1、H2也会随之改变C.8h时,反应1、2都未处于平衡状态D.x1显著低于x2,是由于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的小,反应1生成的C10H12很快转变成C10H85T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COCl2,发生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min02468n(Cl2)/mol00.0300.0390.0400.0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0.038mol·L1,则反应的H0B前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0.015mol·1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2molCOCl2、0.06molCl2和0.06molCO,反应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D若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即可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6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0分钟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2kJB第25分钟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C若第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压强D时段,若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增大7常温常压下,O3溶于水产生的游离氧原子O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发生的反应如下:反应:O3(g)O2(g)O(g)H>0平衡常数K1反应:O3(g)O(g)2O2(g)H0平衡常数为K2总反应:2O3(g)3O2(g)H0平衡常数为K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K3减小BK3K1K2C增大压强,K2减小D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CO和1molH2,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实验测得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总1>p总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图乙中M点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lgK)与温度的关系D若p总10.25MPa,则Y点的平衡常数Kp64(MPa)29已知H2S高温热分解制H2的反应为:H2S(g)H2(g)S(g)。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S,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的热分解实验,并测定H2S的转化率。相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曲线b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H2S(g)H2(g)S(g)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B随温度的升高,图中曲线b向曲线a逼近是因为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而逆反应速率减小C101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608,10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D975下,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则05min内H2S的平均反应速率v(H2S)0.24mol·L1·min1二、非选择题10CO2和CO可作为工业合成甲醇(CH3OH)的直接碳源,还可利用CO2据电化学原理制备塑料,既减少工业生产对乙烯的依赖,又达到减少CO2排放的目的。(1)利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的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上述反应常用CuO和ZnO的混合物作催化剂。相同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催化剂中CuO的质量分数对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产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CuO)/%102030405060708090CH3OH的产率25%30%35%45%50%65%55%53%50%CO2的转化率10%13%15%20%35%45%40%35%30%由表可知,CuO的质量分数为催化效果最佳。(2)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压强p2p1(填“>”“<”或“”);平衡由A点移至C点、D点移至B点,分别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在c点时,CO的转化率为。甲和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的体积相同,向甲中加入1molCO和2molH2,向乙中加入2molCO和4molH2,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则L、M两点容器内压强:p(M)2p(L)(填“>”“<”或“”,下同),平衡常数:K(M)K(L)。11CO2可作为合成低碳烯烃的原料。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2(g)3H2(g)CH3OH(g)H2O(g)H149.01kJ·mol12CH3OH(g)CH3OCH3(g)H2O(g)H224.52kJ·mol1CH3OCH3(g)C2H4(g)H2O(g)H35.46kJ·mol12CO2(g)6H2(g)C2H4(g)4H2O(g)H4(1)H4kJ·mol1;反应在(填“高温”或“低温”)下自发进行。(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H2和1molCO2发生反应时,测得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2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其他条件不变,不使用催化剂,投料比(填“>”“<”或“”)3时CO2平衡转化率为M1点;M2点的平衡常数(填“>”“<”或“”)N点的平衡常数。(3)用催化剂Fe3(CO)12/ZSM5催化CO2加氢合成乙烯的反应,所得产物含CH4、C3H6、C4H8等副产物,反应过程如图所示:Fe3(CO)12/ZSM5催化剂中添加Na、K、Cu助剂后(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不同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CO2转化率和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如表:助剂CO2转化率/%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C2H4C3H6其他Na42.535.939.624.5K27.275.622.81.6Cu9.880.712.56.8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Fe3(CO)12/ZSM5催化剂中添加助剂效果最好;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_。专题强化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解析:该反应是气体混乱程度增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S>0,A项错误;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温度下,p1下C4H10(g)的平衡转化率大于p2下C4H10(g)的平衡转化率,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压强p2>p1,B项正确;根据图像,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C4H10(g)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项错误;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D项错误。答案:B2解析:甲醇的沸点比水低,水为气态,则甲醇必为气态,设CO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3mol,达到平衡状态时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CO23H2CH3OHH2O(g)起始量/mol3300变化量/molx3xxx平衡量/mol3x33xxxCO2的体积分数,即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均不变化,A项错误;设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假设反应向右进行完全,>,氢气先反应完,33x0,x1,g·mol134.5g·mol1,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向右进行完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为34.5g·mol1,D项错误;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消耗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始终为13,B项错误;单位时间内断裂3NA个CH键,即生成3NA个HH键,若同时断裂3NA个HH键,则v逆v正,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答案:C3解析:根据题图可判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A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正确;B、D点对应温度一致,且消耗速率v2v,故此时达到平衡状态,A、C点消耗速率无此关系,未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答案:A4解析: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改变了反应历程,A项正确;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即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H),B项错误;8h之后,C10H8的产率还在增加,说明反应2未达平衡,而C10H8是由C10H12转化而来的,且C10H12的产率几乎保持不变,说明反应1也未达平衡,C项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2的活化能低于反应1的活化能,故反应1生成的C10H12快速转化为C10H8,从而使x1显著低于x2,D项正确。答案:B5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6min达到平衡,生成氯气为0.04mol,其浓度为0.04mol÷2L0.02mol·L1,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038mol·L1,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H>0,故A错误;B.前2min生成氯气为0.030mol,由反应可知生成CO为0.030mol,前2min的平均速率v(CO)0.0075mol·L1·min1,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K0.013,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2molCOCl2、0.06molCl2和0.06molCO,Qc0.015>K0.013,平衡逆向移动,可知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故C正确;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任意时刻保持不变,不可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错误。答案:C6解析:A项,要想知道放热多少就必须知道H2的物质的量又由于c且图中显示的是c无V,所以求不出具体的放热多少,错误;B项,第25分钟时,氨气的浓度由1.00mol·L1变为0,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正确;C项,氢气和氮气的浓度减小,氨气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故时段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错误;D项,恒容容器,增大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保持不变,错误。答案:B7解析:降低温度,总反应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K3增大,A项错误;K3K1·K2,B项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适当升温,反应速率加快,且总反应逆向移动,O3增多,产生的O增多,消毒效率提高,D项正确。答案:D8解析:对于反应CO(g)2H2(g)CH3OH(g),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由图像可知p总1>p总2,故A正确;容器体积可变,达到平衡时,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密度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升高温度,lgK减小,N点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lgK)与温度的关系,故C错误;X、Y点在相同温度下,则平衡常数相同,X点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CO(g)2H2(g)CH3OH(g)起始量/mol0.510转化量/mol0.250.50.25平衡量/mol0.250.50.25则Kp(Y)Kp(X)64(MPa)2,故D正确。答案:C9解析:由题图中曲线a可知,随着温度升高,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该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该反应又是熵增反应,所以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A错误;曲线b逼近曲线a的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温度升高时不但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同样增大,B错误;1010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42%,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H2S)1.16mol·L1,c(H2)c(S)0.84mol·L1,K0.84×0.608,若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K1,当温度达到1050吋,H2S的平衡转化率小于50%,则小于1,C正确;975下,平衡时H2S的转化率为40%,平衡时c(H2S)0.8mol·L1,v(H2S)0.16mol·L1·min1,D错误。答案:C10解析:(1)由表可知,CuO的质量分数为60%催化效果最佳。(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由图所示,300时,C点的转化率小于B点,故p2<p1;平衡由A点移至C点是恒压的条件下是使平衡逆向移动,措施为保持压强为p2,将温度由250升高到300,D点移至B点是温度不变平衡正向移动,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保持温度为300,将压强由p3增大到p1;在C点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设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则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n,剩余CO的物质的量为n,则CO的转化率为×100%75%;M点和L点,CO的转化率相同,因为体积相同,且乙中气体是甲中气体的2倍,则相同温度时,p(M)2p(L),M点的温度高,所以p(M)>2p(L);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的限度越小,平衡常数越小,所以K(M)<K(L)。答案:(1)60%(2)<保持压强为p2,将温度由250升高到300保持温度为300,将压强由p3增大到p175%><11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2得出H4128kJ·mol1,反应的H<0、S<0,该反应在低温时能自发进行。(2)250时CO2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CO2)0.5mol、n(H2)1.5mol、n(C2H4)0.25mol、n(H2O)1mol,容器容积为1L,则KL3·mol3L3·mol30.088L3·mol3。减少氢气的量,平衡逆向移动,CO2平衡转化率减小,可能为M1点,故投料比n/n<3; M1、M、M2三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而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减小,即平衡常数M2N。(3)由表中数据知,添加Na助剂时副反应占比较大,添加Cu助剂时CO2转化率较低,兼顾乙烯的产率、CO2转化率和对副反应的影响,选择添加K助剂效果最好,不仅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并且其他副反应占比小;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答案:(1)128低温(2)0.088(或)L3·mol3<>(3)K降低生成乙烯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而对副反应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