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强化练.docx

    • 资源ID:96411922       资源大小:1.57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强化练.docx

    专题强化练(一)平衡常数、速率常数集训1活性炭还原法也是消除氮氧化物污染的有效方法,其原理为:2C(s)2NO2(g)N2(g)2CO2(g)H<0。已知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方程为v正k正·p2(NO2),逆反应速率方程为v逆k逆·p(N2)·p2(CO2),其中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如图(lg k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表示温度的倒数)所示a、b、c、d四条斜线中,能表示lg k正随变化关系的斜线是_,能表示lg k逆随变化关系的斜线是_。答案cd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T升高k正、k逆都增大,则增大,即温度降低,k正、k逆都减小,即lg k正、lg k逆都减小,而该反应焓变小于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平衡状态下降低温度v正v逆,则k正减小的幅度较小,即表示lg k正随变化关系的斜线的斜率较小,所以c表示lg k正随变化关系,d表示lg k逆随变化关系。2在催化剂作用下H2还原NO,2H2(g)2NO(g)2H2O(g)N2(g)H0,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正k正·c(H2)·c2(NO)(k正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系),其中v正为正反应速率。(1)相同条件下,对速率影响程度c(NO)_c(H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设反应开始时H2和NO的浓度相同,v正v0,NO的转化率为时的反应速率为v,则v_v0。答案(1)大于(2)(1)3解析(1)由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正k正·c(H2)·c2(NO)可知,相同条件下,对反应速率影响程度c(NO)大于c(H2)。(2)设反应开始时氢气和一氧化氮的浓度都为c,反应开始时v正v0,由反应的速率方程可得k正,由NO的转化率为可知,此时氢气和一氧化氮的浓度都为c(1),则vk正·c(H2)·c2(NO)×c3(1)3(1)3v0。3化学动力学上将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对于基元反应:aAbBcCdD,其速率方程为vk·ca(A)·cb(B)(k为只与温度有关的速率常数),复杂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构成)的速率取决于慢的基元反应。(1)已知反应NO2(g)CO(g)NO(g)CO2(g)H0,在温度低于250 时是由两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复杂反应,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2(NO2),则其两个基元反应分别为:._=NO3_;.略,这两个反应中活化能较小的是_。(2)某科研小组测得380 时该反应的c(NO2)、c(CO)与生成CO2的速率v(CO2)的关系如下:c(CO)/(mol·L1)0.0250.050.025c(NO2)/(mol·L1)0.040.040.12v(CO2)/(mol·L1·s1)2.2×1044.4×1046.6×104则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_L·mol1·s1。答案(1)2NO2NO(2)0.22解析(1)温度低于250 时,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vk·c2(NO2),说明NO2和CO不参与同一个基元反应,且NO2参与的基元反应为慢反应,决定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基元反应中产物有NO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基元反应的反应物应为NO2,则该基元反应为2NO2=NO3NO;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基元反应决定整个反应速率,说明反应活化能较大,即反应活化能较小。(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CO和NO2的浓度均会影响反应速率,由于该反应不是基元反应,由题意可设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k·c(NO2)·c(CO),将表格中相应数据代入有2.2×104 mol·L1·s1k×0.04 mol·L1×0.025 mol·L1,可解得k0.22 L·mol1·s1。4(1)温度为T1 时,将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H2(g)HCOOH(g)H31.4 kJ·mol1K2实验测得:v正k正·c(CO2)·c(H2),v逆k逆·c(HCOOH),k正、k逆为速率常数。T1 时,k逆_(以k正表示)。(2)当温度改变为T2 时,k正1.9k逆,则T2 时平衡压强_T1 时平衡压强(填“”“”或“”),理由是_。答案(1)0.5k正(2)CO2(g)H2(g)HCOOH(g)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左移,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增大解析(1)反应CO2(g)H2(g)HCOOH(g)达到化学平衡时,有v正v逆,即k正·c(CO2)·c(H2)k逆·c(HCOOH),所以2,所以k正2k逆,即k逆0.5k正。(2)当温度改变为T2时,k正1.9k逆,则K1.9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总压强增大。5已知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N2O4(g)2NO2(g)H>0中,v正k正·c(N2O4),v逆k逆·c2(NO2)(k正、k逆只是温度的函数)。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0,则k正_k逆。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逆增大的倍数。答案10大于解析K,所以k正10k逆;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增大的倍数。6模拟汽车的“催化转化器”,将2 mol NO(g)和2 mol CO(g)充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像中A点逆反应速率_C点正反应速率(填“>”“”或“”);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T1时A点处对应的v正v逆_。答案<40.5解析T1时,B点一氧化碳转化率为50%,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均为2 mol·L12 mol·L1×50%1 mol·L1,氮气的浓度为2 mol·L1×50%×0.5 mol·L1,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 mol·L1×50%1 mol·L1,由平衡时v正v逆可得0.5,A点一氧化碳转化率为25%,则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均为2 mol·L12 mol·L1×25%1.5 mol·L1,氮气的浓度为2 mol·L1×25%×0.25 mol·L1,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 mol·L1×25%0.5 mol·L1,则0.5×40.5。7在T0 K、1.0×104 kPa下,等物质的量的CO与CH4混合气体可以合成乙醛,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O(g)CH4(g)CH3CHO(g)实验测得:v正k正·p(CO)·p(CH4),v逆k逆·p(CH3CHO),k正、k逆为速率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若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4.5×105(kPa)1,则k正_(以k逆表示);当CO转化率为20%时,CH3CHO(g)的分压p(CH3CHO)_kPa。答案k逆×4.5×105×104(或1.1×103)解析v正k正·p(CO)·p(CH4),v逆k逆·p(CH3CHO),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则Kp,带入数值得k正k逆×4.5×105;等物质的量的CO与CH4合成乙醛,设它们起始量均为1 mol,当CO转化率为20%时,列出反应的三段式如下:CO(g)CH4(g)CH3CHO(g)起始量/mol 1 1 0变化量/mol 0.2  0.2  0.2最终量/mol 0.8  0.8  0.2所以p(CH3CHO)×1.0×104 kPa×104(或1.1×103)kPa。(二)最佳反应条件、原因解释集训1二甲醚催化重整制氢的反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反应(以下数据为25 、1.01×105Pa条件下测定):CH3OCH3(g)H2O(l)2CH3OH(l)H>0:CH3OH(l)H2O(l)CO2(g)3H2(g)H>0:CO(g)H2O(l)CO2(g)H2(g)H<0:CH3OH(l)CO(g)2H2(g)H>0工业生产中测得不同温度下各组分体积分数及二甲醚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反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应为_(填字母)。A300350 B350400 C400450 D450500 答案C解析400450 二甲醚的转化率较高,如果再升高温度,则会增大成本,转化率提高有限,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2汽车排气管装有三元催化剂装置,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发生吸附、解吸消除CO、NO等污染物。反应机理如下Pt(s)表示催化剂,右上角带“*”表示吸附状态:.NOPt(s)=NO*.COPt(s)=CO*.NO*=N*O*.CO*O*=CO2Pt(s).N*N*=N2Pt(s).NO*N*=N2OPt(s)经测定汽车尾气中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1)图1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2)图2中T2 时反应的活化能_(填“<”“>”或“”)反应的活化能;T3 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填“”“”或“”)。答案(1)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2)>解析(1)由图1可知,温度升高,反应物的消耗量增大,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2)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消耗量越大,其浓度越小,生成物的浓度越大。由图2可知,T2 时,N2的浓度小于N2O的浓度,说明反应的反应速率小于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反应的活化能大于反应的活化能;T3 时,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大,说明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反应。3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用活性炭对汽车尾气中NO处理的方法:C(s)2NO(g)N2(g)CO2(g)H<0。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反应相同时间时,测得NO的转化率(NO)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温度低于1 050 K时,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答案温度低于1 050 K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CO和4 mol 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H746.5 kJ·mol1,图1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1)温度:T1_(填“”或“”)T2。(2)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点。(3)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2所示。若低于200 ,图2中曲线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_;a点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说明其理由:_。答案(1)(2)A(3)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偏低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曲线可知,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解析(1)根据反应2CO(g)2NO(g)N2(g)2CO2(g)H746.5 kJ·mol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N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即T1T2。(2)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则平衡会逆向移动,NO的体积分数增加,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点。(3)根据图像可知,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偏低,因此温度低于200 ,曲线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a点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曲线可知,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5已知.CO(g)H2O(g)CO2(g)H2(g),.CO(g)2H2(g)CH3OH(g),.CO2(g)3H2(g)CH3OH(g)H2O(g)。如图为一定比例的CO2、H2;CO、H2;CO、CO2、H2三个反应体系下甲醇生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1)490 K时,根据曲线a、c判断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是_(填“A”或“B”)。ACO2COCH3OHBCOCO2CH3OHH2O(2)490 K时,曲线a与曲线b相比,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结合反应、分析原因:_。答案(1)B(2)CO的存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二氧化碳和氢气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解析(1)490 K时,a曲线对应的甲醇的生成速率大于c曲线,即甲醇主要来源于CO2和H2的反应。故490 K时,根据曲线a、c判断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是B。(2)490 K时,曲线a与曲线b相比,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结合反应、分析,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CO是反应物,CO的存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CO2和H2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有利于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正向进行,所以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6CH4CO2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H>0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该反应以两种温室气体为原料,可以生成合成气。如何减少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积碳,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某条件下,发生主反应的同时,还发生了积碳反应:CO歧化:2CO(g)CO2(g)C(s)H172 kJ·mol1CH4裂解:CH4(g)C(s)2H2(g)H75 kJ·mol1(1)对积碳反应进行计算,得到温度和压强对积碳反应中平衡碳量的影响图(图a和图b),其中表示温度和压强对CH4的裂解反应中平衡碳量影响的是_(填字母),理由是_。(2)实验表明,在重整反应中,低温、高压时会有显著积碳产生,由此可推断,对于该重整反应而言,其积碳主要由_反应产生。综合以上分析,为抑制积碳产生,应选用高温、低压条件。答案(1)aCH4的裂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即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平衡碳量增大,与图a相符(2)CO歧化解析(1)甲烷的裂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碳量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碳量增大,由图可知,图a中温度升高或降低压强时,平衡碳量增大,则图a表示温度和压强对甲烷裂解反应中平衡炭量的影响。(2)由在重整反应中,低温、高压时会有显著积碳产生可知,产生积碳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由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积碳主要是由一氧化碳的歧化反应产生。7在一定条件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已成为现实,该合成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该过程中有两个竞争反应,反应过程能量关系如图。由CO2和H2合成甲醇有两个竞争反应,为提高CH3OH的选择性,在原料气中掺入一定量CO,原因是_。另外,可以通过控制双组分催化剂(CuO­ZnO)中CuO的含量,可提高甲醇产率,根据下图判断,催化剂选择性最好的CuO的含量为_。答案加入一定浓度的CO,使反应CO2(g)H2(g)CO(g)H2O(g)逆向移动,提高生成CH3OH的选择性50%解析根据图像可知CH3OH含量最大,催化剂选择性最好的CuO的含量为50%。8将甲醇转化耦合到丁烯裂解过程中生产丙烯,主要涉及下列反应:2C4H8(g)2C3H6(g)C2H4(g)H02CH3OH(g)C2H4(g)2H2O(g)H0C2H4(g)C4H8(g)2C3H6(g)H0已知:甲醇吸附在催化剂上,可以活化催化剂;甲醇浓度过大也会抑制丁烯在催化剂上的转化。(1)图1是C3H6及某些副产物的产率与的关系曲线。最佳的约为_。(2)图2是某压强下,将CH3OH和C4H8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反应达到平衡时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平衡时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答案(1)1.0(2)300500 时,丁烯裂解(反应)为主要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C3H6的体积分数增大;温度高于500 时,反应为主要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C3H6的体积分数降低,同时温度升高易发生副反应,C3H6可能转化为C2H4、C3H8、C4H10、C等,使C3H6的体积分数降低(三)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分析应用1(2021·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模拟)研究NOx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已知:NO氢化反应:2NO(g)2H2(g)2H2O(g)N2(g)H1,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NO和H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起始压强为100 kPa。(1)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是常用的化学热力学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热。H生成物标准生成热总和反应物标准生成热总和。物质NO(g)H2(g)H2O(g)N2(g)标准生成热/(kJ·mol1)90.250241.80H1_kJ·mol1。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写一条)。达平衡时,总压减少20%,NO的转化率为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2)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x(NO)·cy(H2),k为反应速率常数。根据实验数据填空:实验编号初始浓度/(mol·L1)形成N2的初始速率v/(mol·L1·s1)c(NO)c(H2)16.00×1031.00×1033.19×10326.00×1032.00×1036.38×10331.00×1036.00×1034.8×10442.00×103 6.00×1031.92×103x_,y_。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v1,NO的转化率为时的反应速率为v2,则v2_v1。.已知:NO氧化反应: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第一步:2NO(g)N2O2(g)H1第二步:N2O2(g)O2(g)2NO2(g)H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H10B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为第二步C反应的中间产物为N2O2和O2D第二步中N2O2和O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1和T2(T1T2),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_(填“T1”或“T2”)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分析其原因_。答案.(1)664.1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或减小体积)80%3.2 (kPa)1(2)21(1)3.(3)BD(4)T1H10,温度升高,第一步反应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第二步反应速率的影响解析.(1)H1生成物标准生成热总和反应物标准生成热总和241.8 kJ·mol1×20(90.25 kJ·mol1×20×2)664.1 kJ·mol1;该反应2NO(g)2H2(g)2H2O(g)N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降低温度或减小体积或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均可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等物质的量的NO和H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起始压强为100 kPa,则起始时NO和H2的分压分别为50 kPa,设NO和H2减小的分压为2x kPa,可列出三段式: 2NO(g)2H2(g)2H2O(g)N2(g)起始/kPa 50 50 0 0改变/kPa 2x 2x 2x x平衡/kPa 502x 502x 2x x平衡时总压为(502x502x2xx)kPa(100x)kPa,则×100%20%,解得x20,则NO的转化率为×100%8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3.2(kPa)1。(2)由实验1和实验2可得:k×(6.00×103)x×(1.00×103)y3.19×103,k×(6.00×103)x×(2.00×103)y6.38×103,两式同侧分别作比可得2y2,解得y1;同理,解得x2;设反应开始时NO和H2的浓度均为b mol·L1,则v1k×b2×bk×b3,NO的转化率为时,NO和H2的浓度均为(1)b mol·L1,则v2k×(1)b2×(1)bk×(1)3b3,则v2(1)3v1。.(3)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则第一步反应为放热反应,H10,故A错误;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小,则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为第二步,故B正确;反应的中间产物为N2O2,O2为总反应的反应物,故C错误;第二步中N2O2和O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否则反应速率将非常快,故D正确。(4)由图可知,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T1下消耗的时间较长,因为H10,温度升高,第一步反应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第二步反应速率的影响,导致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T1下消耗的时间较长。2(2021·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充分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_。(2)已知反应H2(g)I2(g)2HI(g),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共价键HHIIHI键能/(kJ·mol1)436151299则该反应的H_kJ·mol1。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填字母)。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HI浓度不再变化c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d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3)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IO被还原成I)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写出I2析出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 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_mol·L1·s1。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v(b)_v(c)(填“>”“”或“<”)。(4)在1 L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NH4I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NH4I(s)NH3(g)HI(g)2NH3(g)N2(g)3H2(g)2HI(g)I2(g)H2(g)达平衡时,体系中n(HI)b mol,n(I2)c mol,n(H2)d mol,则n(N2)_mol,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用字母表示)。答案(1)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紫色(2)11bc(3)IO5I6H=3I23H2O5×105<(4)b(b)解析(2)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所以H(4361512×299)kJ·mol111 kJ·mol1;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H2和HI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当温度和体积一定时,HI的浓度不再变化,其物质的量也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b项正确;气态的I2为紫色,氢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为无色,当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表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该反应为等体反应,质量和体积均不变,密度也不会改变,故密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项错误。(3)当NaHSO3完全消耗会有I2析出,是过量的KIO3与I反应生成I2,离子方程式为IO5I6H=3I23H2O;由图可知,a点为(10,80),反应在80 s时有I2析出,NaHSO3反应速率为5×105 mol·L1·s1;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点温度高于b点,所以v(b)v(c)。(4)达平衡时,I2的物质的量为c mol,I2是反应的生成物,根据反应可知,此反应中生成了c mol H2,平衡时,n(H2)d mol,所以反应生成了(dc)mol H2,反应中N2和H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n(N2) mol;反应中生成c mol I2,代表反应消耗了2c mol HI,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为b mol,表明反应生成了(b2c)mol HI,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反应生成了(b2c)mol NH3,在反应中生成了mol N2,表明反应消耗了mol NH3,平衡时,n(NH3)(b2c)b,反应的平衡常数Kc(NH3)·c(HI),因为体积为1 L,所以Kc(NH3)·c(HI)(b)×b。3(2021·郑州市高三二模)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主要发生以下反应: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153.7 kJ·mol1反应:CO2(g)H2(g)CO(g)H2O(g)H241.2 kJ·mol1反应:CO(g)2H2(g)CH3OH(g)H3(1)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化学键HHHOC=OCO键能/(kJ·mol1)436465a1 076.8则H3_kJ·mol1,a_。(2)通过计算机对反应CH4(g)H2O(g)CO(g)3H2(g)进行模拟实验,在0.1 MPa时,不同温度下,不同水碳比进行热力学计算,绘得反应平衡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水碳比、平衡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H2的平衡物质的量分数与水碳比的关系是_,可能的原因是_。(3)电解法由甲醇和CO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1)94.9806(2)水碳比越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水碳比增大,生成的CO会与H2O(g)反应,进一步生成H2,使得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3)2CH3OHCO2e=(CH3O)2CO2H解析(1)反应反应反应,H3H1H2(53.741.2)kJ·mol194.9 kJ·mol1;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2(2a4361 076.82×465)kJ·mol141.2 kJ·mol1,解得a806。(2)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水碳比越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水碳比增大,生成的CO会与H2O(g)反应,进一步生成H2,使得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3)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由电解池工作原理图可以判断,左侧为阳极,CH3OH和CO反应生成(CH3O)2CO,电极反应式为2CH3OHCO2e=(CH3O)2CO2H。4(2021·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考)汽车三元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三种主要有害物质(CO、NOx和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其内部具有细密的网格状横截面,类似蜂窝结构,上面沉积了很多诸如铂、钯、铑等贵金属涂层。(1)三元催化剂内部做成蜂窝状结构的目的是_。有些汽车在行驶或者停放时发现排气管会漏出无色无味液体,说明该三元催化器工作状态_(填“正常”或“异常”)。(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同时存在NOx和CO,利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可将NOx还原成无害物质,原理如图所示:若尾气中c(NO2)c(NO)11,发生脱氮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2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305.1 kJ,则该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某研究中心为测评M、N两种品牌的三元催化器的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分别将其中催化剂置于两个容积为2 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在400 ,各充入物质的量相等的NO和CO发生反应2CO(g)2NO(g)=2CO2(g)N2(g),测定容器内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图:平衡时,两品牌中NO的转化率:M_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有M品牌催化剂的容器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为_。通过实验测得,v正k正·p2(NO)·p2(CO),v逆k逆·p(N2)·p2(CO2)(k正、k逆为速率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强化练.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