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14434       资源大小:91.5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3商周时期最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是A丝织业B青铜铸造业C冶铁业D煮盐业4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5春秋时期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出自其著作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6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天定,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7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B削弱了丞相权力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D增加了政府收入8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外戚宦官专权B地方豪强并起C军阀割据混战D黄巾起义爆发10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治世思想是A黄老学说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1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推行推恩令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12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3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C鼓励耕织D实行二十等爵制14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是A魏晋时期B隋文帝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15“偏重于咏物写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A东晋前秦梁北周B西晋前秦吴北周C东晋北魏吴北汉D西晋北魏梁北周17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A互派使节B佛教C交换土特产D科技交流1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19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为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皇帝20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贞观之治”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21“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修建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C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D推广用煤炭作燃料、水力鼓风的冶铁装置22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A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肯定D心胸狭窄,打击敌对官吏,愧为人君23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2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25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26“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7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8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D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29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尊天”的同时,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观念。这表明西周比商代更加A重视神权统治B关注现实世界C强调等级秩序D注重血缘关系30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生动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与姓氏有直接关系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31秦汉以来,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事件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汉武帝创建太学32某命令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命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个命令是( )A实行“削藩令”B实行行省制C实行“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3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孟子D荀子34下列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唐蕃联盟D清军入关35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3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历史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3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38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39为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实现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黄巢起义B朱温废唐C朱温建立后梁D后周周世宗改革40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西部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吐蕃D女真二、材料分析题41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资治通鉴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日公开平等,二日竞争择优,三日量才使用,四日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材料四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五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材料六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中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积极作用?(3)从材料四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4)根据材料五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5)材料六中的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参考答案1B【解析】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是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 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特别是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内涵丰富,被视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排除A,B符合题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故选B;ACD都不是嫡长子,排除。【点睛】3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因此商周时期最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是青铜铸造业,B项正确;丝织业汉代较发达,排除A;当时冶铁业还没有出现,排除C项;D项也不是其主要生产部门,排除D项。4A【解析】材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体现了唐太宗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完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选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力倡节俭、禁造台榭”是唐太宗在经济上的统治政策,排除BC。唐朝实行交融并蓄的政策,排除D。5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老子的道德经主张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故选A;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论,排除B;墨子、韩非子分别是墨子和韩非子的著作,与老子无关,排除CD。【点睛】6D【解析】材料体现了专制体制下,玉玺为皇帝专属,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D正确;A描述过于主观,不符合史实,排除;B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7C【解析】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故C正确;AB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8A【解析】材料既涉及郡守又涉及县令,所以描述的是郡县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既不涉及三省又不涉及六部,不是描述三省六部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既不涉及三公又不涉及九卿,不是描述三公九卿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科举制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郡守、县令是本题的题眼。9A【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中后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而题干中“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 现象正是外戚、宦官操纵朝政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东汉后期出现的“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发生在中央,而不是在地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爆发后,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的混战,不是被朝中“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印证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是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之一,不能印证黄巾起义的爆发,故D选项错误。10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汉初经济凋敝的现状,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A正确,BCD排除。故选A。11C【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最终威胁了中央集权,C选项符合题意;察举制属于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西汉初年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排除。12B【解析】“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体现了分封制以同姓亲族作为分封的主体,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的奖励耕织体现的是对农业的重视,有利于稳定秦国的经济基础,C正确;县制的出现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A排除;统一度量衡体现的是促进经济发展,B排除;D体现的是秦朝的尚武精神,排除。故选C。1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B选项正确,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和两宋时期分别是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完善和演变时期。ACD 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雅俗共赏,抒情叙事兼长。题干意思与A项符合。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6D【解析】结合图片,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的相关史实,可知魏蜀吴之后,是西晋的统一,故应填西晋;北朝时期第一个王朝是北魏,故应填北魏;南朝时期政权更替顺序是宋、齐、梁、陈,故应填梁;北朝时期,与北齐共存的是北周,故应填北周。所以正确顺序是西晋北魏梁北周,故选D;ABC选项均有错误,故排除ABC。17B【解析】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佛教,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8B【解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故项正确。其中,世官制是在商周时期;察举制是在西汉时期;科举制是在隋唐以后实行的制度;A、和项顺序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19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C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A;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对皇帝负责,排除D。20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八年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中央权力衰微,战乱使得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故C选项正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而不是黄巢起义,故B选项错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促进中日的交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21A【解析】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必须是在秦朝统一以前奠定。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修建的时间都在战国符合条件;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说法错误,因为当时秦国是比较落后的;C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发生在统一完成之后;D推广用煤炭作燃料、水力鼓风的冶铁装置也出现在秦朝以后,故选A项。22C【解析】评价历史人物关键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使国家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大唐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业绩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很中肯的评价,C正确;ABD三项不能全面辩证分析,排除。故选C。23C【解析】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排除A;东汉出现“光武中兴”,清朝出现“康乾盛世”,排除BD。【点睛】24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但是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而居于统治地位。故B正确。 25B【解析】唐代的调和庸都是手工业产品,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B正确;调和庸的产品缴纳给国家,并不是直接流向市场,因此不能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排除A;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赋税是否沉重,排除C;当时要求农民为国家服徭役,说明当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排除D。26D【解析】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描述的是科举制选拔官员的特征,故D正确;世官制以血缘承袭官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重要的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门第,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7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28A【解析】根据“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说明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A;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不能说明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排除B;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非教化病人,排除C;“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值得肯定,D表述错误。【点睛】29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商代的迷信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到而西周提出“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观念,强调“德”(政治伦理道德)和“保民”,反映了西周轻神事,更关注人事的现实精神,故选B项。商代更注重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30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凝聚宗族关系的政治制度,与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故选B。禅让制是古代中国曾出现过的更迭统治权的一种方式,与姓氏无直接关联,排除A;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是为了打破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推出的政治制度,与姓氏无直接关联,排除C;行省制是开始于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提高行政效率而实行的制度,这与姓氏无关,排除D。31B【解析】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秦汉时期对儒学的一次重大打击,故选B;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和创建太学都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是对儒学的推动,排除A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汉武帝所接受,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排除C。故选B。32C【解析】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颁布“推恩令”,下令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这样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为C;A是汉景帝时晁错提出的,排除;B是元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唐朝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33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故C项正确。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孟子的思想即可得出答案。34B【解析】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故选B;商鞅变法无法体现“汉化风气”,排除A;CD项均不能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交融”,排除。【点睛】35D【解析】根据“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可知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精力,是读书人集中精力于读书考试做官,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ABC都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36D【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呈现出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指的是盛唐时期,而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多成就,而非文化停滞,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割据,中外交流不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37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政局动荡、魏、蜀、吴三国政权不断消灭割据势力,魏国统治着北方,吴国和蜀国统治着南方。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为后来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战乱频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魏国逐渐统一北方,吴国和蜀国统治南方,实现了局部统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加剧国家分裂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为后来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故C选项错误。38B【解析】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故B正确;AC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不属于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排除。点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9D【解析】周世宗顺应形势,革除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故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排除A;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C都不符合题意。40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41(1)标准:注重品德和才能。制度:九品中正制。(2)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3)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措施: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4)趋势: 649年到742年, 唐朝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原因: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5)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分析】(1)标准:根据材料一“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选拔人才注重品德和才能。制度:根据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知,材料二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2)根据材料三“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可知,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根据材料三“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可知,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三“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可知,科举制提高了官员们的文化素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重视才学,因此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根据材料三“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可知,科举制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3)根据材料四“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的教训,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4)根据材料五可知,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的人口约1900万人,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人口约4532万人,由此可知,从649年至742年, 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等方面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5)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点睛】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