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96414959
资源大小:908.3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docx
淇滨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韩非子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上述引文的主旨是为了说明( )A. 远古人类过着群居生活 B. 远古人类生产力水平高C. 远古人类比禽兽虫蛇多 D. 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3.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其中位于长江下游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有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的是( )A. 北京人遗址 B. 仰韶文化 C. 红山文化 D. 良渚文化4.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把公元前四千年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 )A. 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一体性 B. 各文化遗存之间基本趋同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 各地区缺乏经济文化交流5.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因为这一变化( )A. 开创了新的时代 B. 说明华夏族开始形成 C.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表明宗族关系的盛行6.“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通过宗法制密切结合7.有学者认为: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材料表明分封制( )A. 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 B. 强化了宗法体制C.巩固了西周统治 D.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8.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政治纷争 B强化了封国国君的权力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官僚体制的形成9.著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 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 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10.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11.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1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3.在某中学的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 甲一儒,乙一法,丙一道 B. 甲一儒,乙一道,丙一墨C. 甲墨,乙一法,丙一道 D. 甲一道,乙一墨,丙一儒14.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是( )A. 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采纳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 孔子主张调节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教育事业,对传播自己的思想不感兴趣15.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 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1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各种观点纷纷出现,呈现“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器牛耕的使用 B. 诸侯争霸,战乱频繁C. 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D.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1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8.“秦变封建为郡县,恐其权重,故每郡但置一监一守一尉,此上别无统治之者”。与“封建”相比,“郡县”的主要特点是( )A. 官位可以世代承袭 B. 巩固了当时的统治秩序C. 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D. 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19.秦灭六国后,不仅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还修筑了直道、驰道,并在南方修灵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秦朝( )A. 统一有历史必然性 B.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熟C. 国家统一得到巩固 D. 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20.秦朝国内形势基本稳定后,秦军继续向周边的匈奴、越族地区用兵,并迁徙了大量华夏族平民到新占领地,许多移民在当地扎根落户。这一举措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A. 推动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 B. 导致了秦朝社会矛盾的严重激化C. 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D. 促进了秦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21.(汉)陆贾在新语·无为第四中写道:“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大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B. 可怕的殉葬C. 刑法太严酷 D. 陈胜吴广爆发起义2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2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 )A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于段 B增近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24.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实行“十五税一”,减免赋税。汉朝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复苏 B. 促使汉朝国力迅速发展,达到鼎盛状态C. 促使汉朝文化昌盛 D. 促使“文景之治”形成25.元鼎五年,武帝以宗庙祭祀时列侯所献上酎金分量、成色不足为由,剥夺106个列侯的爵位。汉武帝采取酎金夺爵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加强专制皇权 C. 表达对祖先的敬畏 D. 削弱诸侯实力26.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 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27.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载:“(汉武帝)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武帝旨在( )A平定七王之乱 B解决王国问题 C.统一国内币制 D加强中央集权28.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29.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其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30.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31.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的图片分别为长城、大运河、文成公主、授时历、清代疆域图和玄奘西行 问题:(1) 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基本主张。(4分)(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因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意义。(6分)(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32.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既体现在思想领域,也体现在政治建设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事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集地四夷”。(1)材料一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并分析其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承秦制具体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哪些政治制度,并说明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14分)淇滨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周考历史答案1-5:DADAC 6-10:CACDA11-15;CDACC 16-20:ABDCA21-25:CBBAD 26-30:DDBBC31. (1)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法治,厉行赏罚。(4分)(2) 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意义: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出2点即可)(3)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2、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有利于抵御(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和抗击外国侵略;6、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答出4点即可)32.(1)特征: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由多元到统一的趋势(4分)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经济: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备受诸侯国君重用。(4分,2点即可)(2)继承: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汉武帝时的措施:在内政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外交上: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通西域等。(各答出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