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和思考-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x
调研报告: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和思考|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和思索|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篇一: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夫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加基层组织凝合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近期,市委政研室联合县委政研室,实行听、问、看、查等方式对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发呈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现状及问题全县共有156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109个,占73%。其中收入0.5万元(含)以下的45个,占29%;0.51万元(含)的11个,占7%;15万元(含)的有42个,占27%;5万元以上的11个,占7%。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收入普遍较低,最高的冯庄乡茨湾村年收入6.5万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47个、占30%,空壳现象比较严峻。从全县整体状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空壳村的比重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重视。部分村干部思想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够重视,思索不够,探讨不深,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销号指标挂钩,各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明晰。部分村干部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一等二靠三要,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值作大事来抓,畏难思想严峻,不图发展,但求无过。二是基础条件受限。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几乎全都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可利用的资产资源很少,仅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还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稳,经营土地收益不高,吸引项目资金非常困难,发展动力严峻不足。三是收入来源单一。二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全部承包到农户,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资源资产,也没有适合的主导产业或者产业优势不明显,而且村集体参加引领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更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互助资金管理费和土地提留款,收入渠道单一,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缺少发展资金。大多数村除了保障正常办公基本开支的财政转移支付外,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用资金,农业项目也是干脆到户,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金融部门贷款顾虑较多,村委会难以贷到款,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但缺少第一桶金,也只能望洋兴叹。五是缺乏带动人才。近年来,农村年轻有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或创业,三留守现象非常严峻,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多数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守旧,不懂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技术,缺少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人。二、思索及对策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我县作为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如期实现脱贫销号,必需立足村情民意,坚持因地制宜,主动探究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思索和分析,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必需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一要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两委班子结构,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高校生村官和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思路清楚、作风扎实,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当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帮助村两委找对路子、看准方向,科学确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三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效能考核,与村级组织评星定级、村干部工资待遇等相挂钩。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方法,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按肯定比例抽取资金,嘉奖为村集体收入做出较大贡献的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探究建立激励村委会招商引资制度,依据客商投资比例,对村干部进行嘉奖,增加他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村干部求稳怕错、畏难不前的思想顾虑,激励他们带头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夫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加基层组织凝合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近期,市委政研室联合XX县委政研室,实行听、问、看、查等方式对XX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发呈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现状及问题XX县共有156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109个,占73%。其中收入0.5万元(含)以下的45个,占29%;0.51万元(含)的11个,占7%;15万元(含)的有42个,占27%;5万元以上的11个,占7%。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收入普遍较低,最高的冯庄乡茨湾村年收入6.5万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47个、占30%,空壳现象比较严峻。从全县整体状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空壳村的比重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重视。部分村干部思想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够重视,思索不够,探讨不深,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销号指标挂钩,各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明晰。部分村干部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一等二靠三要,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值作大事来抓,畏难思想严峻,不图发展,但求无过。二是基础条件受限。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几乎全都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可利用的资产资源很少,仅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还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稳,经营土地收益不高,吸引项目资金非常困难,发展动力严峻不足。三是收入来源单一。二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全部承包到农户,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资源资产,也没有适合的主导产业或者产业优势不明显,而且村集体参加引领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更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互助资金管理费和土地提留款,收入渠道单一,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缺少发展资金。大多数村除了保障正常办公基本开支的财政转移支付外,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用资金,农业项目也是干脆到户,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金融部门贷款顾虑较多,村委会难以贷到款,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但缺少第一桶金,也只能望洋兴叹。五是缺乏带动人才。近年来,农村年轻有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或创业,三留守现象非常严峻,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多数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守旧,不懂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技术,缺少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人。二、思索及对策(弘利遴选)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我市作为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如期实现脱贫销号,必需立足村情民意,坚持因地制宜,主动探究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思索和分析,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必需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一要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两委班子结构,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高校生村官和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思路清楚、作风扎实,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当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帮助村两委找对路子、看准方向,科学确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三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效能考核,与村级组织评星定级、村干部工资待遇等相挂钩。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方法,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按肯定比例抽取资金,嘉奖为村集体收入做出较大贡献的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探究建立激励村委会招商引资制度,依据客商投资比例,对村干部进行嘉奖,增加他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村干部求稳怕错、畏难不前的思想顾虑,激励他们带头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篇二: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夫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加基层组织凝合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近期,市委政研室联合县委政研室,实行听、问、看、查等方式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发呈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现状及问题我县共有156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109个,占73%。其中收入0.5万元(含)以下的45个,占29%;0.51万元(含)的11个,占7%;15万元(含)的有42个,占27%;5万元以上的11个,占7%。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收入普遍较低,最高的冯庄乡茨湾村年收入6.5万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47个、占30%,空壳现象比较严峻。从全县整体状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空壳村的比重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重视。部分村干部思想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够重视,思索不够,探讨不深,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销号指标挂钩,各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明晰。部分村干部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一等二靠三要,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值作大事来抓,畏难思想严峻,不图发展,但求无过。二是基础条件受限。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几乎全都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可利用的资产资源很少,仅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还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稳,经营土地收益不高,吸引项目资金非常困难,发展动力严峻不足。三是收入来源单一。二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全部承包到农户,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资源资产,也没有适合的主导产业或者产业优势不明显,而且村集体参加引领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更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互助资金管理费和土地提留款,收入渠道单一,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缺少发展资金。大多数村除了保障正常办公基本开支的财政转移支付外,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用资金,农业项目也是干脆到户,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金融部门贷款顾虑较多,村委会难以贷到款,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但缺少第一桶金,也只能望洋兴叹。五是缺乏带动人才。近年来,农村年轻有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或创业,三留守现象非常严峻,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多数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守旧,不懂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技术,缺少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人。二、思索及对策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我市作为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如期实现脱贫销号,必需立足村情民意,坚持因地制宜,主动探究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思索和分析,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必需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一要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两委班子结构,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高校生村官和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思路清楚、作风扎实,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当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帮助村两委找对路子、看准方向,科学确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三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效能考核,与村级组织评星定级、村干部工资待遇等相挂钩。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方法,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按肯定比例抽取资金,嘉奖为村集体收入做出较大贡献的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探究建立激励村委会招商引资制度,依据客商投资比例,对村干部进行嘉奖,增加他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村干部求稳怕错、畏难不前的思想顾虑,激励他们带头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基本状况通化县幅员面积37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现已发觉矿藏36种,探明储量的28种.下辖15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实现20.3万元.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深化调研,找准症结,达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目前,无钱办事的冲突在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没钱,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困难重重,干脆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村党组织的凝合力、战斗力减弱,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存在很大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峻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劲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峻.特殊是一些有过失败经验的老村支部书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首畏尾.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足,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忱很高,但经营管理阅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县委主动实行有效措施,利用县乡党校分期分批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加竞争意识.同时,实行外出考察学习的形式,组织村干部到福建、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加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念和决心.在三项工程实施后,县委还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县内医药企业、农产品加工厂、规模化养殖场等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熬炼,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实力.并特地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究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近年来,县委主动探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渠道,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发展.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县目前状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县委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主动激励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方法,对村集体全部的林地、荒地、荒滩等资源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东来乡鹿圈村以山林作价入股的方式与通化兴星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鹿胜原生态生产基地,并与企业签订了合同,村集体前10年每年收入23.6万元,后40年每年收入35.4万元.果松镇东胜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了圣水源漂流旅游开发项目,每年村级集体增收15万余元.2.盘活闲置资产,开拓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近年来,由于村部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学校合并和一些村企的倒闭等缘由,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旧村部、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县委依据实际,建立健全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运用制度,激励各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开发区河鲜村、大都岭村分别利用闲置的河鲜小学、大都岭中学校址,引进通化中政水泥制品厂和通化博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密镇干沟村把村里闲置场地进行对外租用,建起通化木材加工贸易园区,村里每年得到租金近5万元.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县委主动指导各村党组织依托棚膜经济园区和山村美丽的自然环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乡村游等农村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泉源乡新设村新建了200栋食用菌日光蓄热式温棚,发展食用菌种植,引进浙江商人成立了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村企签订协议,公司每收购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每年村集体可收入60余万元.东来乡河北村主动实行投资入股的形式发展特色乡村游,投资60万元入股乐舟漂流公司开发漂流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4.实惠政策扶持,激活发展集体经济新动力.为搞活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县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发展新动力.制定了税收返成政策,要求各乡镇对村里引进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缴纳税收30%50%的比例,返成给村集体,增加收入.二密镇马当村引进入驻企业10余户,镇政府根据企业税收50%的比例返成,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25余万元.果松镇七道沟村和复兴村,主动招商引资上项目,东财烧结、铝锰钛合金铸件、阜新金矿等企业相继落户,不仅可以租赁部分土地、林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两村的年税收返成都在2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还制定激励政策,对发展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村党组织可按集体经营性收益中的肯定比例赐予嘉奖,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忱.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0多名村干部得到不同程度的嘉奖.(三)强化保障,加强管理,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县委在探究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主动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气,为发展集体经济供应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运用.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县委结合三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实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实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殊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养强、发展实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选拔能人村干部433人,为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经济供应了人才保证.2、牵手联建谋发展.县委主动开展了牵手行动和村企联建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建条件.全县66个部门与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依据各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经济局依据二密镇干沟村靠近通梅干线的优势,帮助村里探讨确定了发展农家乐等观光旅游项目.县农业局为大泉源乡大泉源村购置了农机设备,村里为村民种收供应低尝服务,每年集体增加收入3万余元.指导兴林镇禹甸子村与金汇药业实行村企联建,企业在村里建立了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种植原辅材料,村集体整合101亩土地入股,每年分红10万元.3.管好用好集体收入.为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县委实行村帐乡管的方法,层层审批把关,严控支出.主动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确保集体收入合理运用,进一步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凝合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目前,全县各村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村党组织每年都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肯定资金作为村民规定内事项的补贴,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快大茂镇青山村党组织主动把村集体收入用于开展党组织活动,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2次村动会,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石湖镇公益村制定嘉奖政策,每年拿出1万余元为73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费,为独生子女发放一次性嘉奖,使发展成果惠及广阔农夫群众,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负债过重.总体上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总体偏弱,村级集体经济负债过重现象比较严峻.目前,各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以发包土地、林地、经济沟等租赁性收入和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性收入为主,引进的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缴税实力较弱,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村级支出呈现上扬态势,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和村干部酬劳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导致村集体产生经济债务.2.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不同,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拉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峻.从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交通便利、靠近乡镇中心,资源丰富、有招商引资企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提高全县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难度较大.3、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由于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不清晰,管理、决策意识不强,或存在以权谋私等行为,在处理集体资产时没有召开村两委会探讨,并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探讨确定,私自做主或假造记录,违反规定程序和组织纪律,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给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4、村干部素养不高、发展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年龄过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本村的资源优势挖掘不深,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贯彻不到位,导致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效能发挥较低,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1、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深化调查探讨的基础上,指导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详细措施,选准选好发展路子.还可以探究制定村集体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为主线,制定出跨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扩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化解债务.要主动探究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和增收.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各村特色产业,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二是培育新的经济收入点,将村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开拍卖、招商引资等方面,盘活存量资产,努力构建村村有项目、村村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增加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把荒山、荒坡、荒丘、荒地根据有关规定,集中连片开发,建立种养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