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加餐练4 全球视野下的明清经济.docx
-
资源ID:96415174
资源大小:30.7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加餐练4 全球视野下的明清经济.docx
加餐练4全球视野下的明清经济1(2020·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B农业发展停滞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 D人地矛盾突出答案C解析由材料“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可知从规模上说明更加趋向于小农化,“多劳”则将更多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对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阻碍,故选C项。2(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前提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农耕文明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危机,故选D项;人口增长幅度高于耕地增长幅度并不一定会导致王朝的腐败,排除A项;“革命性变化”说法欠妥,排除B项;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并不必然会扩大国家的疆域,排除C项。3(2020·广东佛山一模)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共十八次,主要向中原地区移民。凡垦田移民,朝廷都有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此政策()A促进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C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D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战乱不断和黄河泛滥等原因使中原地区地广人稀,明初“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等措施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故选D项。4(2020·河南洛阳尖子生第一次联考,6)从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 000吨。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统一缴纳白银,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这些现象说明明朝()A重农抑商的政策发生改变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C朝贡贸易的体系发生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法定货币,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白银货币化,故选B项;明清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朝贡贸易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5(2020·百校联盟TOP20全国卷高三联考)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永佃制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转移,其前提是,田面转移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转移不影响佃农耕作。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地矛盾尖锐B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兴起C佃农经济独立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但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丧失,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永佃制下土地经营与所有关系的变化,看不出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排除B项;佃农并未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故不能经济上独立,排除C项。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答案C解析“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A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反映了“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状况,而不是“海禁”政策瓦解,“海禁”政策是明王朝长期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可知,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继续推行,反映了海禁政策出现了上下相背离现象,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是明王朝长期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7(2020·河北唐山高三期末)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士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这主要体现了()A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C儒学教育普及化程度D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答案D解析自南宋开始南方地区经济完全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明朝时期南北方差异更明显,“南北榜”就是受到这种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反映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区域差异,故选D项。8(2020·广东茂名一模)万历时期,北方地区如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织成的棉布又通过运河贩运到了北方。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白银的广泛使用 B商业市镇的兴起C长途贩运的兴盛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万历时期,北方地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织成的棉布又通过运河贩运到了北方”可知,当时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有所差异,故选D项;材料中未涉及货币的使用,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具体商业市镇,排除B项;长途贩运的兴盛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条件但并非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9(2020·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自尊自信,甚至言行间透出一股傲气,但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由此可知()A明清商人价值观具有多重性B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政府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明清社会成功实现了转型答案A解析明清商人价值观具有多重性,与材料中“充分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相符,故选A项;明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没有显著提高,排除B、C项;明清社会未能成功实现转型,材料中“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也不能说明社会转型,排除D项。10(2020·山东省潍坊市一模)明朝为防止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实行海禁,这导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难,从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D项符合题意。11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答案C解析据材料“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故选C项。12(2020·内蒙古乌兰察高三1月调研)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总计23151665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反映的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外贸,再结合表中厦门、舟山、澳门到乾隆时期外贸船只都呈现递减甚至没有船只到达,而广州一地却由康熙年间50只到乾隆18年的78只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