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
资源ID:96416350
资源大小:105.6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 装- 订-线-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2古诗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丁达尔现象B闻气味C过滤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Fe(OH)3胶体的电泳现象证明此胶体带正电荷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6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和性质,正确的是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B将饱和溶液加热沸腾至出现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D将一束强光通过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食盐水B铜C氢氧化钠D二氧化硫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Al2(SO4)3=2Al3+3SO BBa(OH)2=Ba2+OHCNa2SO4=2Na+SO DCa(NO3)2=Ca2+2(NO3)2-9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和O2反应生成水 B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 C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D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HOH=H2OC铝与硝酸汞溶液反应:AlHg2=Al3HgD金属铜与稀盐酸反应:Cu2H= Cu2H2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2H=H2OCO2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HOH=BaSO4H2OCCuO与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D铁粉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CD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碳酸钠溶液中: K+、 、Cl-、B强碱性溶液: 、 Na+、Cl-、 C强酸性溶液: Fe2+、 K+、ClO-、D无色溶液中: K+、 Na+、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15下列说法正确的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C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16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MnO2Mn2BSn2Sn4 CAgAgDCuOCuCl21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 H2OBCaO+H2O=Ca(OH)2CCaCO3 CaO+CO2 D2H2O22H2O+O21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元素的得与失B化合价的升降C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D电子的转移19下列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CCO2H2CO3CaCO3CO2A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20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1个KClO3参加反应时有5个电子转移C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DKClO3 是氧化剂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 填空题(本大题小题,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1(共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4) 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5)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_(填“有”或“无”)丁达尔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22(共7分)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填出其化学式。甲:Ca、H2、O2、Cl2; 乙:CO、CaO、CO2、SO2;丙:Ca(OH)2、K2CO3、KHCO3、K2SO4; 丁:NaOH、Ca(OH)2、KOH、CaCl2。(1)甲_,乙_,丙_,丁_。(2)根据图示,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aOCa(OH)2CaCl2_。_。_。23(共12分)I.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也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下列反应: (1)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II.(1)反应Fe2O3+2AlAl2O3+2Fe在化学上被称为“铝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在该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_电子,被_;而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电子,被_。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_反应,Al发生了_反应,_是氧化剂,_是氧化产物,_是还原剂,_是还原产物。(2)写出CuO与CO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写出Cu和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4(共15分)I.下列物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NaHSO4晶体,液态O2,冰醋酸(固态醋酸),汞,Ba(OH)2固体,Fe(OH)3胶体,酒精(C2H5OH),熔化Na2CO3,盐酸,金属钠,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1)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II.按要求写方程式(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 。K2SO4 。NH4HCO3 。(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实验室制取CO2气体:_。少量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_。铁与稀硫酸:_。氧化铜与稀盐酸:_。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化学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2345678910CAACBDCACA11121314151617181920CAADBBDDCC二、填空题(本大题小题,40分)21B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先发生聚沉后沉淀溶解 A 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 22. Ca CaO Ca(OH)2 CaCl2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23I II置换反应 Al(铝) 失去 氧化 Fe(铁) 得 还原 还原反应 氧化 Fe2O3 Al2O3 Al Fe 24I II NaHSO4=Na+H+SO K2SO4=2K+SO NH4HCO3=NH4+HCO3- OH+HH2O CaCO3+2HCa2+H2O+CO2 CO2+Ca2+2OHCaCO3+H2O Cu2+2OHCu(OH)2 Fe2HFe2H2 CuO2HCu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