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评估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40分钟60分)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通辽模拟)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相关记载文献出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礼记·表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庄子·天下“昊天不会”“昊天不平”“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经“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解析】选C。结合题意可知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不能决定社会习俗,A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不出王权的不断加强,B错误,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殷商时期人们尊神,后来人们逐渐重视人的重要性,从材料中“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可以看出,神权政治逐渐衰落,世俗政治不断加强,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央集权,D错误,排除。2.(2021·合肥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解析】选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儒家强调道德是个人生存的意义和根基,通过规范个体来规范社会,意在通过道德塑造一个有序的社会,故C正确。儒家强调道德的目的是重构社会,而非复古,排除A。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对个体的重要性,其目的并不是直接指向社会变革,排除B。D只体现了儒家强调道德的一面,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3.(2021·通辽模拟)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解析】选A。题干“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强调的是汉代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不是单纯采用先秦儒学思想,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题干主旨是强调“俗儒”的局限性,排除D。4.(2020·贵州模拟)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公共卫生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宋朝以法律形式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反映唐宋时期()A.建立完善国家医药制度 B.医学观念不断发展C.国家重视普及养生之道 D.医学理论体系完善【解析】选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唐宋两朝都对“公共卫生”予以重视,而且从医学家的总结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层面,这体现了重视公共卫生的医学观念不断发展,B正确。唐宋两朝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刚刚起步,而不是完善,A错误,排除。公共卫生与养生之道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集体,后者属于个体,C错误,排除;题意侧重强调的是公共卫生而不是医学理论体系,D错误,排除。5.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董其昌的画作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因此可判断是文人画,故选A;材料中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排除D。6.宋初期的柳永,其词作以描写都市生活著称,“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而北宋中后期的状元郎黄裳,其所写风雅之词“以清淡为正,悦人之听者鲜”,所以无人传唱。这一现象表明()A.坊市界限打破有利于词曲流行B.高雅文人退出了词曲创作队伍C.时代变迁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D.宋代词曲因脱离群众走向衰落【解析】选C。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柳永的词广泛流传,得益于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其婉约之风适应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而状元“清淡”的词与市民阶层的社会情趣相去甚远,因此无人传唱,这体现了时代需求影响了不同风格词作的传播,C正确。词曲流行得益于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坊市界限的打破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政策调整,二者并无对应关系,A错误,排除;宋代市井词人与高雅文人并存,B错误,排除;D与事实相反,排除。7.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民文化突显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冲击下价值取向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立足史料推理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结合题意可知宋代戏曲小说所凸显的社会价值观中的才子必定是读书及第之人,这体现了市民文化的价值取向,C正确。“才子”考中状元是科举制的表现而不是制度的发展,A错误,排除;才子佳人思想并不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B错误,排除;社会崇尚的是才子佳人而不是单纯的学而优则仕,D错误,排除。8.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 这一现象()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解析】选D。结合题意可知元代农村出现了互助与合作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及时播种或收获,因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正确。题意强调的是小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团结互助,而不是土地兼并或者公有,A、B错误,排除;这种互助是暂时的,“消除了”说法过于夸大其作用,C错误,排除。9.明末清初扬州经济繁荣,声色之娱颇为兴盛,昆曲由此传入并落户;到了乾隆时期成为两淮盐业中心的扬州富甲天下,盐商达官为了自娱或交际蓄养家班成风,昆曲发展如火如荼;乾隆南巡时,著名的“七大内班”等昆曲戏班更是活跃,戏曲演出成为迎驾活动的内容,这些都说明()A.戏曲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 B.商业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曲发展 D.昆曲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昆曲的兴盛及其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结合题意可知昆曲逐步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扬州富甲天下的特殊地位和盐商的社会需求,A正确。戏曲发展与商业有关,但并不是商业资本运作的结果,B错误,排除;C中的“决定”说法错误,决定文艺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经济状况,C错误,排除;题中只涉及昆曲的发展历程而没体现专业化内容,D错误,排除。10.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 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 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解析】选A。结合题意可知徐光启的著述中,既含有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也有对中国基础产业的研究,这体现了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环境下学术的发展和融汇情况,A正确。题意与西学东渐有关,西学东渐开始时间史学界并无统一说法,B错误,排除;明清时期格致之学兴起不等同于理学思想的过时,相反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影响得到强化,C错误,排除;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社会安定和农业、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西方科技的推动,D错误,排除。11.(2021·通辽模拟)明清学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文化视野。如史地学,以往只是王朝政治史中一个很小的附类,在此时独立的史地类著作开始大量出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为其优秀代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学思潮的发展 B.阳明心学的推动C.加强专制的需要 D.西学东渐的影响【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二顾作品为代表的史地著作大量出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推动和实学思潮发展的重要成果,A正确;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其强调性心修养而不是游历,大量史地著作的问世,对于加强皇权专制并无多大裨益,而明清时期以传教士为主的西学东渐对于史地著作的影响非常有限,B、C、D错误。12.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善画人物画,他描绘了许多渔翁、樵子、纤夫、漂母,乃至盲叟、盲妇的生活形象。黄慎的画作()A.重视文人画写实风格 B.真实反映历史现象C.注重画面严整与和谐 D.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引领下获取史料信息并将绘画主题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结合黄慎画作的人物特点,可知其画风一改以服务于社会上层为主题的风格,倾向于表现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这体现了其绘画风格的世俗化特征,D正确。黄慎的这些作品属于世俗画而不是文人画,且文人画强调的是意境而不是写实,A错误,排除;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对其题材的加工,因此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B错误,排除;题中只强调了画作中的人物的社会归属,而没有涉及画面的构建,C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2020·淄博一模)富国与富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鞅)材料二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王安石)善理财之人,不过搜刮民财而已。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司马光)(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富国与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富国与富民的角度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8分)【解析】第(1)题看法:根据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知,孔子认为富民是富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一“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可知,商鞅主张富国须弱民。相同之处:从孔子和商鞅言论的出发点来看,两者都是为君主治国提供建议。第(2)题评述: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列举王安石理财新法,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根据材料二“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仓库盈实”并结合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可知,变法部分措施背离了民不益赋的本意,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答案(1)看法:孔子认为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商鞅主张富国须弱民。(2分)相同之处:为君主治国提供建议。(2分)(2)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答出其中两项即可)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的目的。但部分措施背离了民不加赋的本意,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表为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副演戏对联中剧目。忠孝类(14种)苏武:牧羊记;蔡伯喈:琵琶记;苏茧:鹦鹉记;刘殷:剧名不详;伍伦:全备记;姜诗:跃鲤记;凯文:剧名不详;杨显:剧名不详;玉箫女:玉环记;刘锡:宝莲灯;朱寿昌:剧名不详;赵氏孤儿:八义记;蔡端明:洛阳桥记;三省半:剧名不详节义类(10种)孟道:剧名不详;杨氏:杀狗记;杨正卿:剧名不详;李彦贵:卖水记;文俊:剧名不详;王十朋:荆钗记;孟琰:剧名不详;包文拯:包公案;韩朋:十义记;冯京:三元记功名类(11种)薛仁贵:白袍记;韩信:千金记;曹彬:剧名不详;班超:投笔记;苏秦:金印记;刘知远:白兔记;吕蒙正:破窑记;傅春卿:剧名不详;薛丁山:薛家将;文显:剧名不详;朱买臣:渔樵记风情类(5种)王瑞兰:拜月亭记;梁山伯:同窗记;陈三:荔镜记;薛荣:合钗记;崔莺莺:西厢记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针对明崇祯年间戏剧剧目,从常规角度分析,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从创新角度分析,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答案:论题(一):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2分)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忠孝、节义、功名类占到整体近九成,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10分)论题(二):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制。(2分)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表现男女情爱的风情剧只占整体的八分之一,说明当时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束缚;明代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必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这就使体现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风情剧受到压抑,而数量极少;作为民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起到辅助作用。(10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