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4 中国古代体系完备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资源ID:96422269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4 中国古代体系完备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课时作业4中国古代体系完备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西周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往往在青铜礼器上铭铸长篇文字,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恩宠和功绩,企求垂之永久。这一现象()A提高了青铜铸造技艺 B使金文成为官方文字C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D缘于宗法分封制推行22021·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末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廷尉和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的少府等。这表明秦朝()A皇帝制度最终确立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具有家国一体观念D形成分层管理的中央体系3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就是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A加强了皇帝权威 B巩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民主决策 D有利于科学决策42021·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联考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A元朝开创了中国省制的开端B分权制衡体制严重制约了相权C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D行省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52021·烟台市高三诊断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62021·天津市南开区高三期末考试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 B打击旧的贵族C树立君主权威 D强化社会控制72021·威海市高三期末考试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时间教科书论述1907年中国历史讲义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1928年初中本国史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82021·青岛胶州市高三检测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公平公正 B培养变法人才C打破士族垄断 D完善学校教育9唐律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这表明唐朝()A法律体系完备 B包容尊重外来文化C民族矛盾尖锐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102021·济南市高三诊断考试下表为古代典籍中有关“礼”的记载。据此可知()内容出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汉代成书,解释周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荀子·致士A.先秦诸子思想趋于一致B礼的道德内涵渐趋强化C礼与刑具有同等的地位D礼的阶级属性不复存在112021·济宁市高三检测据记载,北宋时期,宋真宗(9681022年)经常亲临佛寺,进谒参拜,以示崇敬;同时,他也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甚至专门设立道教节日,令天下士民庆祝。这反映当时()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 B佛道思想成为官方哲学C教化手段呈现多元化 D儒学社会基础严重削弱122021·枣庄市高三上调研考试下图为明清时期的养正图解书影。“养正”是明清最初级教育蒙学的基本价值。所谓“蒙以养正”,是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传授给学生。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A全面夯实儿童的基础知识B标志理学开始走向生活化C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3春秋时楚人以蛮族自居,楚国贵族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屈原的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意为“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高阳氏又称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是中原华夏族公认的先祖。上述材料说明()A楚人与华夏人的民族起源不同B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化严重C屈原借古代帝王抵抗秦的兼并D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的进展142021·淄博市高三摸底检测“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十六国及西魏北周时期的若干君主,在称帝前先称“天王”。“可汗”一词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贞观四年,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太宗欣然接受。这些现象说明()A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B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趋势凸显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152021·青岛市黄岛区高三检测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 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化 D弥补财政的亏空162021·济南市高三联考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他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即里正、坊正、村正,以司督察,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拓展了地方的制度管理C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基础D造成了地方藩镇势力割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考试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图1春秋初期形势图图2春秋末期形势图图3战国形势图(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6分)(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分)18.2021·济南市高三诊断考试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书省、门下省同处北面的宫城,与尚书省隔着宫墙南北分开。门下省诏敕行达尚书省,需先经其长官审阅,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敕力行。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插图本等提取材料中有关三省的两条信息,并加以解读。(15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对南北朝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透彻的了解。所著颜氏家训是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颜氏家训部分目录卷次篇目子目内容概要(节选)卷一教子篇第二气节尊严不可失兄弟篇第三兄弟分形连气如手足;千经万典,孝悌为先治家篇第五教化须自上而下;进德修身齐家之本卷二风操篇第六言谈举止有礼有致;北方颇具华夏遗风;接待宾客恭谦有礼慕贤篇第七珍惜身边圣贤人;贤才关乎家兴国昌卷三勉学篇第八学习无用是个谬论;学以致用是根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勤奋好学方成大器;天下之大教育为本卷四名实篇第十名不副实以为耻;寡欲淡泊方远致涉务篇第十一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卷五省事篇第十二君子当修德以待时;追名逐利必招祸卷六归心篇第十五儒佛两家本为一体;修道之事大矣哉;五常之道始于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为题,写一篇颜氏家训的图书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稍止)。汉书材料二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高帝围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恕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史纲评要(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对匈奴为什么采取“和亲”政策。(4分)(2)材料二中韩安国的建议汉武帝是否采纳了?为什么?(7分)课时作业4中国古代体系完备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解析:青铜器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西周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即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宗法分封制与材料中“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相符,故选D项;材料中“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反映了青铜礼器的作用,而非铸造技艺,排除A项;金文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并非官方文字,排除B项;“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体现了是人而非天,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掌宗庙礼仪掌宫廷警卫宫门屯卫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等信息可知,秦朝这些中央官职的设置既有对国家政府的管理职能,又有对皇帝宫廷事务的管理职能,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故选C项;皇帝制度重在强调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是废分封立郡县,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九卿官职的具体职能,没有体现分层管理,排除D项。答案:C3解析:根据材料“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可知,三省分工明确,又互相牵制,共同决策,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故选D项;材料重在强调三省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没有强调皇帝权威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不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是专制皇权制度下的产物,不是民主决策,排除C项。答案:D4解析:依据材料,元朝行省官员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务都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种设置使行省官员之间相互制约,分散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的设置而非行省制的影响,排除A项;行省官员相互制约分散的是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且实施分权但并未达到平衡,排除B项;元朝行省制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答案:D5解析: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与材料中“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摄政(代帝执政)”相符,故选D项;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与材料中“我非相”不符,排除A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B项;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这是特例,内阁权力受限制才是君权强化的产物,排除C项。答案:D6解析: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此为商鞅的军功爵制度,据所学军功爵制度打击了旧贵族,故选B项;军功爵制度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军功爵制度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客观上打击了旧贵族,与君主权威无关,排除C项;军功爵制度不能强化社会控制,排除D项。答案:B7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否定逐渐转变为肯定,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学观点得到丰富,故选D项;清王朝1913年就已经不存在,所以表格信息和清末新政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逐渐客观,不是强调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只能解释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的论述,与其余两项无关,排除C项。答案:D8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通过太学三舍法,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为变法服务,故选B项;“保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打破士族垄断”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C项;三舍法是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规定两个相同国家的居民在中国发生争讼时,按照他们所属国家的法律处理,故选B项;材料是唐代法律对同类化外人相犯的处理,不涉及法律体系完备,排除A项;民族矛盾指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材料是唐代法律对同类化外人相犯的处理,排除C项;对外开放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根据材料中“礼不下庶人”可知,周礼强调礼仪不能用于平民百姓,而论语中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强调礼对百姓道德规范的作用,战国时期的荀子“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更强调礼义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因此礼的道德内涵渐趋强化,故选B项;材料中的礼记、论语、荀子都是儒家经典,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无法得出先秦诸子思想是否趋于一致,且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荀子以礼为根本,礼与刑并不具有同等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了孔子和荀子都强调礼对治理百姓的重要性,体现了礼制的下移,但不能表明阶级属性不复存在,且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宗教有教化作用,手段多元化与材料中“亲临佛寺”“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儒家,但三教并行并未被打破,排除A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排除B项;理学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而非削弱,排除D项。答案:C12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传授给学生”可知,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宋明时期的儒家思想精华,注重强化儿童的伦理道德,故选C项;材料只是强调传授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没有体现基础知识的全面夯实,排除A项;理学的生活化主要体现为理学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规范,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蒙学教育传授思想精华有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排除D项。答案:C13解析:楚人从自认蛮夷到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种变化体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楚人对自身民族起源认识的变化,不能说明民族起源的不同,排除A项;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屈原认为楚人是黄帝的后裔,未涉及借古代帝王抵抗秦的兼并,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少数民族君主接受了汉族帝王的尊号,唐太宗接受了少数民族君主的尊号,这说明民族间对彼此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凸显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C项;“消失”说法错误,排除A项;“天可汗”说明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但材料还涉及周代、十六国及西魏北周时期,排除B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舍地而税人”有利于鼓励土地开发和耕种;唐中期,均田制难以维持,“舍人而税田”能够帮助国家清算地产,保证政府税款征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式不同,国家赋税政策随之调整,故选C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个人意愿不是赋税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项;封建时代的中国土地制度始终为私有制未曾改变,排除B项;赋税改革能够弥补财政亏空,是改革的作用而非原因,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唐朝设立社会基层组织及负责人,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故选C项;材料信息体现唐朝的基层制度工作内容,无法体现唐朝基层制度推行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原来的基层制度信息,不能得出拓展了地方的制度管理,排除B项;唐朝设立社会基层管理组织及负责人,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造成藩镇割据的原因,排除D项。答案:C17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图1到图2再到图3可以明显看出诸侯国数量减少,另外图1、2里面晋国的地方在图3变为了韩赵魏三国,这背后的信息是三家分晋,图3与图1、2的不同还表现在图三里面北部出现长城。第二小问趋势,从春秋到战国的地图中诸侯国的数量变少意味着当时出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三家分晋意味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北部出现的长城表明匈奴政权逐渐成为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2)图3显示战国时期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这个结果与商鞅变法关系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为商鞅变法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济条件;而商鞅变法的结果是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商鞅变法通过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进一步在法律上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等措施,最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答案:(1)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三家分晋,北部出现长城。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政权逐渐成为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2)关系: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济条件;商鞅变法通过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进一步在法律上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8解析:首先仔细审阅材料,可发现材料分为地图和文字两部分,根据题干反映的“三省六部制”的信息,地图中可发现中书、门下两省位于宫城内皇宫(或:太极宫)的两侧,结合文字“中书省、门下省同处北面的宫城,与尚书省隔着宫墙南北分开”可提取信息一,中书、门下两省位于宫城内皇宫(或:太极宫)的两侧,尚书省则位于宫城之外;根据文字材料中“门下省诏敕行达尚书省,需先经其长官审阅,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敕力行”可提取信息二,尚书省对门下省的诏敕有一定的否决权。然后对于信息一,从三省制度设立及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解读,如隋唐时期为加强皇权正式设立三省制度,三省的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的分解;中书省和门下省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地近宫城(皇帝、太极宫)是为便于皇帝决策;而尚书省是皇帝诏令的执行机构,对距皇宫的距离要求不高;而这种空间布局和职责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也造成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三省中的权力、地位不断提升;对于信息二,也可从尚书省职能的影响进行解读,如尚书省有一定的否决权,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有利于中枢权力机构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答案:中书、门下两省位于宫城内皇宫(或:太极宫)的两侧,尚书省则位于宫城之外;尚书省对门下省的诏敕有一定的否决权。隋唐时期为加强皇权正式设立三省制度,三省的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的分解;中书省和门下省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地近宫城(皇帝、太极宫)是为便于皇帝决策;而尚书省是皇帝诏令的执行机构,对距皇宫的距离要求不高;而这种空间布局和职责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也造成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三省中的权力、地位不断提升。尚书省有一定的否决权,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有利于中枢权力机构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19解析:据材料“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并结合所学得出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由颜之推所著;据材料“气节尊严不可失”“孝悌为先”“进德修身齐家之本”“五常之道始于心”结合所学得出该书倡导气节尊严、孝悌之义、教化和道德修养,尊崇五常之道;据材料“言谈举止有礼有致”“珍惜身边圣贤人”“勤奋好学方成大器;天下之大教育为本”并结合所学得出要求子孙崇尚礼仪,敬慕人才,敦促子孙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主张教育为本;据材料“寡欲淡泊方远致”“小来思报国”并结合所学得出教导子孙要淡泊名利,从小树立报国之志;据材料“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君子当修德以待时”“儒佛两家本为一体”并结合所学得出颜氏家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也反映出当时北方民族交融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据材料“气节尊严不可失”“孝悌为先”“进德修身齐家之本”“勤奋好学方成大器”“是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并结合所学得出本书立足于读书做人,把传统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家庭教育和安身立命、治家处世的修身规范,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该书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君子当修德以待时”“小来思报国”并结合所学得出研读此书,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有利于家庭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答案: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由颜之推所著。该书倡导气节尊严、孝悌之义、教化和道德修养,尊崇五常之道。要求子孙崇尚礼仪,敬慕人才,敦促子孙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主张教育为本;教导子孙要淡泊名利,从小树立报国之志。颜氏家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也反映出当时北方民族交融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本书立足于读书做人,把传统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家庭教育和安身立命、治家处世的修身规范,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该书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读此书,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有利于家庭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20解析:(1)从材料一所述可知,汉初国力有限,汉高祖亲征匈奴,结果在白登山上被围,只好采取“和亲”政策。(2)要从材料二中韩安国不同意出兵匈奴,但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这一史实出发来分析。答案:(1)西汉初年财力困乏,对匈奴用兵失败。(2)未采纳。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4 中国古代体系完备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