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语段综合专题检测.docx
专题十四语段综合 专题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智慧。很多节日都与特定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被视为推动节日起源的“文化英雄”,如介子推之于寒食节,屈原、伍子胥、曹娥之于端午节;有的则是人们对浪漫瑰丽的神话的想象,如牛郎织女之于七夕节,嫦娥之于中秋节,等等。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春节的核心人物是谁呢?(),就要从春节的原初意义说起。所谓春节,其基本寓意是除旧迎新。这便()中国人对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也就是说,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从夏、商、周到秦朝,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非同时。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因此,汉武帝被称为“春节皇帝”,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改编自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反应追本溯源涉足B.反映追本溯源涉及C.反映追根究底涉及D.反应追根究底涉足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B.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C.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D.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B.C.D.一、1.答案B反应: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变化或活动,也可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者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选词对应下文的“生产、生活智慧”,可知“反映”更符合语境。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由下文“原初意义”可知,应该用“追本溯源”。追根究底:追问一件事的缘由。不符合语境。涉及:牵涉到,关联到。涉足: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如:涉足政界。故“涉足”不符合语境。2.答案C画线句有两种语病,一是“通过使”,介词淹没主语;二是“围绕为基础”句式杂糅。C项对两种语病都作了修改。3.答案A七夕节,元宵节,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按时间顺序排列可知A正确。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黄河边上,面对滔滔东去的流水,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不分白天黑夜,永远奔流不息,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停顿。孔子关于时间的议论,只有九个字,简洁却有力量,给人深远辽阔的联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孔子的言论中,的确属于抒情意味很浓的文字了。 庄子是诗人哲学家,他也对时光()过类似的感慨,那就是另外一种风格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旅途看似漫长,在天地之间,其实只是一个瞬间,犹如骏马越过一条小小的缝隙。还有一种说法,“白驹过隙”中的“白驹”,并非指马,而是指日光,“白驹过隙”,意为日光迅速移动,掠过有阴影的缝隙,那是眨眼的()。无论是将时光比作流水,还是比作飞奔的白马或移动的日光,都是诗人的(),都是有想象力的创造。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阐释工夫突发奇想B.阐释功夫奇思妙想C.阐发工夫奇思妙想D.阐发功夫突发奇想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孔子总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很少抒情,他是哲学家,一生都在思索人生之道B.孔子是哲学家,一生都在思索人生之道,他总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很少抒情C.孔子是哲学家,都在思索一生的人生之道,他总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很少抒情D.孔子总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他是哲学家,很少抒情,都在思索一生的人生之道二、1.答案C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阐释:阐述并解释。阐发:阐述并发挥。语境中,庄子抒发自己对时光的认识,应使用“阐发”。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功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语境中指时间短暂,应使用“工夫”。突发奇想:侧重突然。奇思妙想:侧重奇妙。语境中指诗人对时间产生的各种奇特的联想,侧重于想法的奇妙,应选“奇思妙想”。2.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根据语境,因为“孔子是哲学家”,才会“一生都在思索人生之道”,接着写“他总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从“在孔子的言论中,的确属于抒情意味很浓的文字了”,可知“很少抒情”应排在最后与下文衔接。B项表述最恰当。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中国人自古喜欢玉石,它温润无瑕,纯洁美好,是君子的象征。汉字的世界中蕴含着怎样的玉文化呢?在甲骨文中,“玉”有两种写法,一种,一种简单,都取象于玉佩之形把不同的玉石用绳子穿起来,佩戴在身上。从金文直至小篆,“玉”的写法才渐渐固定下来。 玉石洁白美丽,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许慎认为,玉是最美的一种石头,它有五种重要的品质:玉的色泽温润,有一种温暖的手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说的就是这种质感。仁爱是一种温暖和煦的状态,因此,玉有仁德。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一个有道义的人就像璞玉一样,凭借外在言行就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璞玉和他们都有内外一致的品格,因此玉有义德。玉能制成玉磬,敲击起来清脆舒朗,可以远远传开,有智慧的人产生的影响,就像玉磬的声音一样绵远悠长,因此玉有智德。玉质地坚硬,不能使之弯曲,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此玉有勇德。玉石虽然有棱角,却不会像刀剑一样刺伤别人,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虽然坚持原则,也决不会别人的利益,因此玉有洁德。 仁爱、道义、智慧、勇敢、高洁,这些德行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君子形象。在玉的“五德”中,寄托着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汉字中就有许多以“”(斜玉旁)为偏旁的字。它们或是天然的美玉,或是的玉器,这些字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名字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玉石的偏爱。 (摘自汉字就是这么来的,有删改)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繁复损害巧夺天工B.繁杂危害巧夺天工C.繁复危害鬼斧神工D.繁杂损害鬼斧神工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玉未经雕琢的名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B.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C.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D.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3.下列和“玉”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苌弘化碧碧:青绿色的美玉窦娥冤元曲B完璧归赵璧: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C蓝田玉暖日生烟蓝田:有名的产玉之地锦瑟李商隐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玉石:把美玉当成石头阿房宫赋贾谊三、1.答案A繁杂:(事情)多而杂乱。繁复:多而复杂。这里和“简单”之意相对的应该是“复杂”而非“杂乱”,所以用“繁复”。危害: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根据语境,应选“损害”。“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而“鬼斧神工”是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根据语境,应选“巧夺天工”。2.答案B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应改为“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二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到“璞玉”之前。故选B项。3.答案D阿房宫赋作者为杜牧。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驭,“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言近旨远一厢情愿同频共振B.息息相关言近旨远一意孤行同声相应C.休戚相关耐人寻味一意孤行同声相应D.息息相关耐人寻味一厢情愿同频共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C.“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D.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四、1.答案D第一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为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对象为物。语境指相声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对象为物,故应选择“息息相关”。第二组,言近旨远: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语境中有“有所启迪”的提示,故应选择“耐人寻味”。第三组,一厢情愿: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顽固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下文有“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的提示,故应选择“一厢情愿”。第四组,同频共振:多用于思想、意识、行为等方面协同统一。同声相应: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相声”和“时代精神”,不是同类性质的事物,故应选择“同频共振”。2.答案CA.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B.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D.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3.答案B材料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材料中省略号用法相同;C.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D.表示语意未尽。故选B。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0多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的的大屠杀中,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 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时光荏苒,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具有捍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着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惨无人道幽暗痛彻心扉关怀B.惨绝人寰黑暗痛彻心扉缅怀C.惨无人道黑暗黯然神伤关怀D.惨绝人寰幽暗黯然神伤缅怀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B.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了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了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远离战争的烽火,时光荏苒,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具有捍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国家。B.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国家。C.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时光荏苒,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捍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D.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五、1.答案B第一组,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侧重手段残忍。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侧重现象少见。根据语境,修饰“大屠杀,用“惨绝人寰”更合适。第二组,幽暗:昏暗。黑暗:没有光;形容社会状况、统治势力等腐败,落后,无公平正义。此处说的是南京大屠杀,用“黑暗”更合适。第三组,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痛彻心扉:形容极度疼痛或痛心。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悲伤,更是痛心。此处用“痛彻心扉”更合适。第四组,缅怀:怀念,追想。关怀:(上对下)关心。根据语境“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用“缅怀”更合适。2.答案A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分号前后句子在表达上的一致性。分号前句子的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以“今日之人民”为主语,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B、D两项;分号前面“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是一个单句,所以所填句子也用单句更恰当,而且“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能调换顺序,排除C项。故选A。3.答案D“保卫”“捍卫”与“生活”搭配,“保卫”得当,排除A、C两项;动词性定语“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应该在形容词性定语“伟大”之前,排除B项。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