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练习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 资源ID:96432675       资源大小:356.1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练习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课时跟踪练29一、选择题1(2022·广东湛江一中、深圳实验学校联考)某些生物学原理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和养殖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能被农田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和能量被农作物利用B农田被水淹要及时排水,否则根细胞会因缺乏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导致烂根C要根据草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载畜量,放养的羊或牛维持在K值可提高每年的出产量D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解析:农家肥中富含有机物,可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产生CO2和无机盐并释放能量,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利用,A项错误;农田被水淹后烂根是因为根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所致,B项错误;放养的牛或羊的数量应该维持在附近才能提高产量,C项错误;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D项正确。答案:D2(2022·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B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C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达尔文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是概念模型,A项正确;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B项正确;罗伯特森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亚显微照片是实物,而不是物理模型,C项错误;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D项正确。答案:C3(2022·广东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能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从消费者流向生产者D越接近食物链顶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越少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流动,可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不可逆转,C项错误;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故越接近食物链顶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越少,D项正确。答案:C4(2022·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一模)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不都是消费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B图1中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a3d1、b2d2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不都是消费者,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而碳循环发生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为载体,沿食物链进行传递,A项错误;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根据乙、丙之间先升先降的为被捕食者,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乙为第二营养级,丙为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由于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同理,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2,C项正确;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项错误。答案:C5(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和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D“林深五月寒”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解析: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直接”取决于林下植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错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和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项错误;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项正确;“林深五月寒”说明一定数量的林木能调节周围的温度,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但是没有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错误。答案:C6(2022·四川广安二中四模)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调查食草动物种群密度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图中甲、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一条食物链C调节食肉动物1、2之间关系的信息是双向传递的D乙通过分解作用大量释放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解析:种群的密度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A项错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可能不只一种,因此不一定是一条食物链,也可能多条,B项错误;食肉动物1、2为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捕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乙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释放CO2,但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D项错误。答案:C7(2022·广东湛江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B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捕捞时应将鱼种群数量控制在为宜C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D过度捕捞造成长江中鱼类的减少甚至部分绝迹,可以通过引入并放养多种鱼类来增加长江生物多样性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A项正确;捕捞时应将鱼种群数量控制在为宜,以保持种群最大的增长速率,B项正确;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光能,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和太阳光能,C项正确;在长江流域可放养本地鱼类,杜绝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进一步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答案:D8(2022·广东江门模拟)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农药DDT、六六六等,进入环境后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这些化合物难以被降解并在生物体内蓄积。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DDT的平均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类别甲乙丙丁能量/kJ2.8×1091.3×1089.1×1072.9×107DDT浓度/ppm0.040.350.393.4A该生态系统的水体中DDT的浓度小于0.04 ppmB四个种群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形成一条食物链C甲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D丁种群个体死亡后释放的DDT还可能再进入丁种群解析:甲是生产者,其残留DDT浓度为0.04 ppm,环境中的DDT浓度应小于0.04 ppm,A项正确;乙和丙都位于第二营养级,可以形成甲乙丁和甲丙丁两条食物链,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所含总能量最多,DDT浓度最低,所以甲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项正确;丁种群个体死亡后释放的DDT难以被降解,可能通过各级生物的富集再次进入丁种群,D项正确。答案:B9(2022·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下图为能量流经生产者的过程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abcde之和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d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e/b)×100%D图中c的能量若为负值,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被自身呼吸作用利用后,其余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为ab之和,A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因此包含在d中,B项错误;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为()×100%,C项错误;c如果为负值,表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不足以满足自身和生态系统其他生物的利用,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项正确。答案:D10(2022·广东高三联考)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生态农业的典范。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项目能量/kJ桑树所含总能量X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443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235142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YA×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B鱼通过蚕沙(粪便)从蚕获取的能量为235 kJC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Y66D该生态系统通过物质的多级利用实现能量的循环流动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443是蚕的摄入量,208/X×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鱼通过蚕沙(粪便)获得能量属于桑树同化量的一部分,B项错误;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20814266,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22·广州二模)某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经过修复后,底栖动物类群物种数、生物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得到较好恢复。研究人员对该区域修复工程中不同时间的底栖动物类群和食物网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获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是_。(2)在9月,子陵吻虾虎鱼的营养级为_,其同化能量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之外,其余去向是_。(3)在11月,子陵吻虾虎鱼的营养级升高。结合题干信息,从营养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是_。(4)随着该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的实施,湿地恢复重建后,该生态系统的_会较长期相对稳定,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解析:(1)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中碳元素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递。(2)据图可知,横坐标表示营养级,纵坐标是不同生物,在9月,子陵吻虾虎鱼的营养级为3级;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故子陵吻虾虎鱼的营养级同化能量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之外,其余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级者)。(3)据图可知,11月份的食物网结构逐渐复杂,主要食物来源由较低营养级变为较高营养级,相同物种的营养级升高,故在11月,子陵吻虾虎鱼的营养级升高。(4)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1)光合作用(2)3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级者)(3)食物网结构逐渐复杂,主要食物来源由较低营养级变为较高营养级,相同物种的营养级升高(4)结构和功能间接

    注意事项

    本文(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练习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