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攻略-专题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32926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攻略-专题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版).docx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攻略专题17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分攻略一、 基础知识必备 1生态系统的成分(1)成分及作用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相互关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2)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3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3)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7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8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9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10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 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12全球性环境问题(1)现在的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药用、工业原料、美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3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所以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提分演练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丁为双箭头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戊为分解者,甲、乙、丙和戊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乙1、丙1间也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2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答案】 D【解析】 根据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c食物来源的减少,B正确;b和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表示B若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答案】 A【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生产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表示,A正确;分解者能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及遗体残骸,因此的量减小,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B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不可用表示,C错误;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D错误。4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 C【解析】 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 A【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项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项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项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项错误。7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用BC表示【答案】 B【解析】 B表示桑树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B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案】 B【解析】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模型,A错误;据题图分析,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B正确;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C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曲线增长,D错误。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答案】 D 【解析】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10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D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答案】 D 【解析】 蜣螂同化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项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项错误;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项错误;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D项正确。11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A项正确;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项正确;在该生态系统中,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且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D项正确。12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相同,而光照条件不同(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稳定。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AA瓶中的所有生物组成食物网,而B瓶中所有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B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源头CB瓶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降低只是因为缺乏食物D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答案】 D 【解析】 A瓶中的浮游动物捕食浮游藻类和水草,组成了食物网,且A瓶中的分解者不参与食物网的组成,B瓶中所有生物不一定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B错误;B瓶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是因为缺乏阳光,C错误;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答案】 D【解析】 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A正确;碳循环是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运动,即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可实现碳循环,B正确;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朝复杂化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正确;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植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即使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也不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错误。14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答案】 D【解析】 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15在某牧场生态系统(假设食物链为草羊狼)能量流动过程中,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a,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羊同化的能量为72%aB用于羊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6%aC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aD若草固定的太阳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a)/(25X)×100%【答案】 C【解析】 羊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A项正确;羊的同化量(a28%a)减去呼吸消耗量(46%a)就是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6%a),B项正确;用于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进入下一营养级,另一部分最终进入分解者,C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即(72%a/X)×100%,D项正确。16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因争夺生存资源(竞争)而消耗;避免捕食者的捕食所需;繁育后代分配比例的四种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答案】 C【解析】 演替早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充裕的,所以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被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用于繁育后代所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情况甲最可能代表演替早期的一般情形,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会变大;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生物体(除最高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包括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后者又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等;由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而达到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的效果。17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答案】 B【解析】 图甲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a在碳循环中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18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在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会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会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B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既可来源于生物群落,又可来源于无机环境【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信息传递能影响扬子鳄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未涉及自然选择;题中只涉及扬子鳄一种生物,因此没有体现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来自生物种群,未说明来自无机环境。1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A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因天敌(乙)的增加而导致其数量下降,丙因天敌(甲)的减少而导致其数量增加;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则会降低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而不是降低丰富度;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丁的数量发生变化,说明乙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甲的数量增加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而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说明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20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答案】 C【解析】 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不是一种,所以可以构成多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图中c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生态系统中,b的值可能会超过d的10倍。21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B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答案】 C【解析】 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22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人工除草;使用农药消灭害虫;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B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是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问题D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 B【解析】 人工除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得能量流向农作物等生产者;使用农药消灭害虫是为了防止能量流向害虫,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对农作物施肥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补充物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答案】 B【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2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C【解析】 图中bh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同化,仍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属于d;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B大气中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流动,因此碳循环具全球性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 B【解析】 细菌一般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A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生长素是在植物个体内部起作用的,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项错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错误。26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答案】 A【解析】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时,由于投入的饲料及珍珠贝的排泄物等因素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中N、P的含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水华现象,D正确。2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 B【解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正确;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28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答案】 D【解析】 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A错误;北部白犀牛位于顶级营养级,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错误;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增加个体数量,可通过克隆技术繁殖,D正确。29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泊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湖光合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 D【解析】 比较A、B两个湖泊的光合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决定;由CO2固定量可知,A湖固定的太阳能比B湖多,但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生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30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生态学方面的经验,并能服务于改造自然的实际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能增加本地的物种丰富度B养鱼池中放养鱼的数量保持在K值时,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大力植树造林可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D生态农业可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B【解析】 外来物种一般在本地缺少天敌,若生活条件适宜就会大量增殖,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可能造成本地物种减少,A项错误;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因此鱼的数量保持在K值时,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项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增加CO2的吸收量,但是要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项错误;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31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减少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答案】 C【解析】 凤眼莲分泌的物质能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凤眼莲自身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A项错误;凤眼莲减少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对藻类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C项正确;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藻类生长,但其腐烂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项错误。32在水库的上游,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答案】 D【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的能量;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芦苇等植物吸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而不是正反馈;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所以发生演替为次生演替。33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攻略-专题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