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a卷.docx
-
资源ID:96432980
资源大小:207.9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a卷.docx
第八单元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A卷 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O2、CO2、葡萄糖、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D. 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2.根据下图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内环境运输到消化道发挥作用B.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C. 在图中处应当用单箭头表示的有、和D.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会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3.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A.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4.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促进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图中能调节血浆渗透压C当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5.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生产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 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进入较冷的环境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B寒冷时人体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代谢产热D人体在35以上环境,出汗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7.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 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8.反射弧(reflex arc)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信息传到效应器。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B. 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C. 兴奋由c向b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D. 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9.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丁-C. 甲-,乙-,丙-,丁-D. 甲-,乙-,丙-,丁-10.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 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C. 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11.用甲、乙两组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可表示将病毒进行脱毒或减毒处理制成疫苗B. 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c表示乙组小鼠再感染该病毒C. c和d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用于判断疫苗的有效性D. 若乙组小鼠获得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这与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有关1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13.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B. 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C. 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D. 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B. 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 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升高D. 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15.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B. 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 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D. 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16.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如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B. 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C.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D. 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17.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的方式是胞吐B. 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C.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18.下列关于动物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血红蛋白、呼吸酶、氨基酸等A. 2项B. 3项C. 4项D. 5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2分)人体在失血过多时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回答下列调节过程中的问题:(1)已知人体中血容量与血浆渗透压呈负相关,人体截肢手术后产生渴觉的原因是:_。(2)失血过多会导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与血浆中的_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其产物CO2会刺激_中的呼吸中枢,使CO2排出体外。(3)失血过多会通过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_,提高应急状态,这种调节方式是_调节。20.(15分)如图是下丘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表示效应器,则由_组成。(2)图中的名称是_,信号分子称为_。(3)已知神经元C释放的信号分子会增强突触后膜对K+的通透性,造成K+外流,适当刺激引起神经元C兴奋后,神经元B的膜电位表现为_。(4)利用M和N两个实验位点,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间进行单向传递。(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_。21.(17分)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病。患者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4)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_(至少答2点)。22.(15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坏死细胞裂解后,细胞内含物释放到_中,引发炎症反应使渗透压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时,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_,使得人体发热,抑制病原体繁殖,_(填“提高”或“降低”)人体抵抗力。(3)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推测靶细胞应该是_。(4)图中纳米抗体是由抗体碎片化形成的多肽片段,“碎片化”可能是经过了_处理。第八单元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A卷 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O2、CO2、葡萄糖、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D. 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答案】B【解析】饮水不足、食物过咸、失水过多等都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A正确;O2、CO2、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部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D正确。2.根据下图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内环境运输到消化道发挥作用B.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C. 在图中处应当用单箭头表示的有、和D.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会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答案】D【解析】人体内产生的消化酶是直接分泌到外部环境,不需要经过内环境,A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处应当用用双箭头表示的有,单箭头表示的有和,C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正确。3.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A.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答案】C【解析】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A错误; 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体温较高,心跳较快,B错误; 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C正确;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D错误。 4.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促进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图中能调节血浆渗透压C当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激素,A正确;图中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属于抗利尿激素,能调节血浆渗透压,B正确;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是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5.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生产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 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解析】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小,B错误;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原因不是激素含量的问题,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C正确;由题干可知,该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后会被消化水解成氨基酸,D错误。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进入较冷的环境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B寒冷时人体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代谢产热D人体在35以上环境,出汗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答案】A解析】正常人进入较冷的环境时,人体的产热速率仍等于散热速率,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在寒冷环境中,为增加产热,氧化分解有机物,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B正确;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另外还有肌肉、脑等组织,C正确;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时,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D正确。7.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 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正确;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因此不知道神经递质的类型,无法知道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8.反射弧(reflex arc)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信息传到效应器。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B. 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C. 兴奋由c向b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D. 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答案】D【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是神经元,A错误;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兴奋只能由b向c传导,不能由c传到b,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Na+快速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中Na+通道按顺序打开,D正确。9.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丁-C. 甲-,乙-,丙-,丁-D. 甲-,乙-,丙-,丁-【答案】C【解析】解: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甲-;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即乙-;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即丙一;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分析处理后Cl-内流,即丁-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10.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 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C. 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答案】C【解析】脊髓不属免疫器官,A错误;胃液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B错误;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C正确;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艾滋病的直接死因就是因为其他病原体的感染,D错误。11.用甲、乙两组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可表示将病毒进行脱毒或减毒处理制成疫苗B. 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c表示乙组小鼠再感染该病毒C. c和d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用于判断疫苗的有效性D. 若乙组小鼠获得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这与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有关【答案】D【解析】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或减毒处理制成疫苗,可作为抗原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c表示一段时间后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同种病毒,B正确;c和d的自变量为(有无)疫苗注射,故两组可构成对照实验,用于判断疫苗的有效性,C正确;若乙组小鼠获得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这与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有关,D错误。1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新冠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肺炎,不会导致自身免疫,C错误;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13.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B. 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C. 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D. 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图甲中所示的信号分子是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的,因此图中信息也反应出细胞膜的另一个功能,即控制物质的出入,A错误;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不能作用于垂体细胞,B错误;下丘脑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进行神经传导,C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并分泌,经垂体细胞释放的,D错误。14.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B. 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 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升高D. 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答案】AC【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A错误;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B正确;由于葡萄糖能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也能水解成葡萄糖,因此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的含量有关,D正确。15.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B. 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 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D. 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答案】AC【解析】假性过敏反应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A正确;由于假过敏反应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所以浆细胞数量不会明显增多,B错误;患者出现了类似过敏反应,所以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C正确;假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不是受到外界过敏原刺激产生的,D错误。16.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如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B. 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C.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D. 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答案】ABD【解析】据图分析,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所以血钙浓度下降,A错误;图中没有神经系统参与,所示过程是人体血钙浓度在激素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浓度,降钙素降低血钙浓度,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C正确;由图可知,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使血钙浓度上升,D错误。17.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的方式是胞吐B. 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C.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答案】CD【解析】是神经递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分泌到突触间隙,A正确;图中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同时动作电位恢复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钠离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C错误;若刺激A点,兴奋传到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因此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18.下列关于动物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血红蛋白、呼吸酶、氨基酸等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C【解析】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正确;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错误;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没被破坏,抗原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呼吸酶也位于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2分)人体在失血过多时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回答下列调节过程中的问题:(1)已知人体中血容量与血浆渗透压呈负相关,人体截肢手术后产生渴觉的原因是:_。(2)失血过多会导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与血浆中的_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其产物CO2会刺激_中的呼吸中枢,使CO2排出体外。(3)失血过多会通过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_,提高应急状态,这种调节方式是_调节。【答案】(1)由于手术失血而使人体的血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3分)(2)NaHCO3 (2分) 脑干(2分)(3)肾上腺素(2分) 神经体液(3分)【解析】(1)据题意,人体中血容量与血浆渗透压呈负相关,由于手术失血使人体中血容量减少,使人体的血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2)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NaHCO3、Na2HPO4等,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与NaHCO3反应,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呼吸中枢在脑干。(3)肾上腺髓质能够分泌肾上腺素,失血过多会通过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提高应急状态,这种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20.(15分)如图是下丘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表示效应器,则由_组成。(2)图中的名称是_,信号分子称为_。(3)已知神经元C释放的信号分子会增强突触后膜对K+的通透性,造成K+外流,适当刺激引起神经元C兴奋后,神经元B的膜电位表现为_。(4)利用M和N两个实验位点,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间进行单向传递。(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_。【答案】(1)传出神经元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3分)(2)突触(3分) 神经递质(2分) (3)内负外正(3分)(4)在N点连一个电表,在M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不变化;再在M点连一个电表,在N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偏转(4分)【解析】(1)若图中表示效应器,则是由传出神经元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据图可知,是突触结构,图中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3)适当刺激引起神经元C兴奋后,会使神经元B兴奋,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4)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在N点连一个电表,在M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不变化;再在M点连一个电表,在N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偏转。21.(17分)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病。患者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4)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_(至少答2点)。【答案】(1)胰高血糖素 (2分) 胰岛素(2分) (2)神经递质(3分) 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3分) (3)自身免疫(2分) 能(2分) (4)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时间短暂(3分) 【解析】(1)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2)血糖升高时,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4)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时间短暂等。22.(15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坏死细胞裂解后,细胞内含物释放到_中,引发炎症反应使渗透压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时,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_,使得人体发热,抑制病原体繁殖,_(填“提高”或“降低”)人体抵抗力。(3)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推测靶细胞应该是_。(4)图中纳米抗体是由抗体碎片化形成的多肽片段,“碎片化”可能是经过了_处理。【答案】(1)组织液(内环境)(2分) 升高(3分) (2)体温调节中枢(3分) 提高(3分) (3)T细胞(2分) (4)蛋白酶(2分) 【解析】(1)坏死细胞裂解后,细胞内含物释放到组织液中,引发炎症反应使渗透压升高。(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发热会抑制病原体繁殖,提高人体抵抗力。(3)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故靶细胞应为T细胞。(4)图中纳米抗体是由抗体碎片化形成的多肽片段,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碎片化”可能是经过蛋白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