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模块检测卷分子与细胞模块b卷.docx
-
资源ID:96433267
资源大小:366.96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模块检测卷分子与细胞模块b卷.docx
模块检测卷 分子与细胞模块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B.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C. 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D. 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2某种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进而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相关结论可能不合理的是()A使用该种氨基酸后会加快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更新B该种氨基酸对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促进作用C该种氨基酸可能促进诱导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合成增多D该种氨基酸对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全过程都有影响3.如图为细胞内溶酶体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H扩散进入溶酶体有利于维持其内的酸性环境B. 溶酶体内的酶在pH5左右时活性最佳C. 溶酶体对水解酶的包被对细胞的其他结构是一种保护D. 溶酶体内可能包含水解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的酶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都能发生的是A. 在高尔基体内葡萄糖被用于合成纤维素B. 在线粒体内葡萄糖被逐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 在细胞质基质中ADP接受能量并与Pi结合生成ATPD. 在细胞核内一个mRNA分子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合成多条多肽链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不可能含有18OB. 用14C标记14CO2,研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 分生区细胞对培养液中3H标记的尿嘧啶的吸收峰值出现在分裂间期D. 用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内质网中会出现放射性7.图一表示PH值对不同生物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图二表示温度对三种不同酶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细胞PH值从7下降到6,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B图二中酶C的最适温度比酶A和酶B的高C图一中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最适PH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不同D图二中随环境温度逐渐上升,酶B和酶C的活性可能逐渐升高直至相同8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衰老的过程一定有多种酶活性降低B细胞凋亡的过程一定有基因选择性表达C细胞癌变的过程一定有遗传物质变化D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一定有纺锤体形成9.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B. 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C. 实验乙中,4 h后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10.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上述物质变化过程也存在于部分细菌中B. H+由膜间隙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穿过1层膜C. 质子泵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就出现不可逆的变性D. 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11.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可能持续存在到G2期C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D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12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11”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所以GDF11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液中GDF11的减少可能与人体神经干细胞的衰老有关B血液中GDF11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若控制GDF11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D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被损耗有关13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C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14.将花生种子清水浸泡种植,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细胞分裂),对该过程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自由水含量增加,有机物和酶的种类都有所变化B. 胚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 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种子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D. 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大部分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状态15如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B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C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D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B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产生CO2予以确定D盐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原理不同17. 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中的一种酶能使外源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臜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臜,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40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即OD540),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某高校科研小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姜黄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540波长处的光吸收值B姜黄素明显抑制SMMC7721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效果愈明显C为了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后续其他相关实验用姜黄素的处理时间宜在48 hD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在4872 h之间姜黄素对SMMC7721增殖的抑制变化最明显18.下图是正常动物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个过程,该过程中三磷酸核苷(ATP、GTP、CTP、UTP)中靠近核苷的高能磷酸键会发生断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 四种三磷酸核苷可为反应提供原料和能量C. 该反应生成的PPi中不含高能磷酸键D. 反应的模板应为DNA的一条链或RN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 (14分)近年来人们很关注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谈“胆固醇”色变。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图甲表示了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1)胆固醇可以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它是构成结构的重要成分。(2)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图乙),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中,满足该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a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与靶细的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bLDL通过图甲中途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脱包被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特点有关。(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表示的过程为。(4)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储存以及,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5)作为高血脂患者,是否要禁止摄入脂质食物?请给出高血脂患者建议:。20.(15分)为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质量分数为2%的酵母菌液作为酶源,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组注射器A内吸入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5 mL,注射器B内吸入质量分数为2%的酵母菌液2 mL。对照组注射器A内吸入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5 mL,注射器B内吸入蒸馏水2 mL。用乳胶管连接注射器A和B,在乳胶管上夹上止水夹。设置温度梯度:0 、10 、20 、30 、40 、50 、60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分别在相应温度下保温10 min。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立即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中活塞所处的刻度。5 min后再次记录刻度,计算刻度变化量,重复3次。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温度条件下获得的3次实际实验数据作相应处理,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步骤中将实验组装置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先保温10 min的目的是_。步骤中的“相应处理”是指_。(2)有人认为,本实验不宜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材料。你_(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3)经反复尝试,该实验选择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较合理。若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4)有人认为,以酵母菌液作为过氧化氢酶源不是很严谨,原因是_。21.(15分)郎溪,素有“中国绿茶之乡”美誉,境内8万亩茶园连绵起伏。某农业研究所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mgg-1)进行了研究。在晴天少云、太阳辐射强的天气条件下,使用便携式光合仪器测定净光合速率(Pnmolm-2s-1)、蒸腾速率(Trmmolm-2s-1)、细胞间CO2浓度(Cimol/mol)、气孔导度(Gsmmolm-2s-1)等光合生理指标,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mol/mmol)。结果如下:品系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18.853.082.89269.002651.90211.953.493.42234.00222.001.93313.634.762.87224.00287.502.09(1)叶绿素作为光合作用中重要的色素分子,主要吸收可见光中,并将其转化为,再经过暗反应最终储存于有机物中。(2)为保证采集的实验数据科学有效,在测定叶绿素含量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两个)(3)品系3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胞间CO2浓度(Ci)最低,推测原因:。(4)在指导生产实践中,可选择品系种植在干旱高温雨水缺乏地区,判断的依据是:。22(15分)铬是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但土壤中过量的铬将抑制作物的生长,为探究铬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大蒜、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进行了如下实验:大蒜生根: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蒜,待根长至12 cm时,选取生长良好的根尖,分为18组,分别用蒸馏水、12.5、25.0、50.0、100.0、200.0 mg/L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48、72 h。取材固定:在上午10:15切取根尖,用固定液固定24 h,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保存。装片制作:将大蒜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并置于 60 恒温水浴中解离,至根尖呈乳白半透明时取出,再用蒸馏水漂洗,然后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制片。镜检统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与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1)实验研究的两个自变量是_、_。(2)步骤中“解离”的目的是_,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_。步骤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部位)。(3)与其他各组相比,用蒸馏水处理大蒜根尖,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4)实验结果表明,铬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现为_。若用大蒜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对大蒜根尖的最好处理方法是_。模块检测卷 分子与细胞模块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B.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C. 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D. 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答案】B【解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A正确;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而单糖、二糖和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是由种类较少的单体脱水形成,C正确;基本单位形成生物大分子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2某种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进而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相关结论可能不合理的是()A使用该种氨基酸后会加快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更新B该种氨基酸对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促进作用C该种氨基酸可能促进诱导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合成增多D该种氨基酸对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全过程都有影响【答案】D【解析】使用该种氨基酸后,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而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是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来实现的,所以会加速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更新,A正确;该氨基酸能促进细胞更新,所以该种氨基酸对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促进作用,B正确;该种氨基酸能诱导细胞凋亡,所以可能促进诱导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合成增多,C正确;该种氨基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而内质网只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不负责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3.如图为细胞内溶酶体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H扩散进入溶酶体有利于维持其内的酸性环境B. 溶酶体内的酶在pH5左右时活性最佳C. 溶酶体对水解酶的包被对细胞的其他结构是一种保护D. 溶酶体内可能包含水解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的酶【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溶酶体腔内pH值小于细胞溶胶,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溶酶体内的酶在pH5左右时活性最佳,B正确;溶酶体对水解酶的包被对细胞的其他结构是一种保护,C正确;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能包含水解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的酶,D正确。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都能发生的是A. 在高尔基体内葡萄糖被用于合成纤维素B. 在线粒体内葡萄糖被逐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 在细胞质基质中ADP接受能量并与Pi结合生成ATPD. 在细胞核内一个mRNA分子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合成多条多肽链【答案】C【解析】在高尔基体内葡萄糖被用于合成纤维素发生在植物细胞内,动物细胞中不能发生,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在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分解,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B错误;细胞质基质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发生ADP接受能量并与Pi结合生成ATP,C正确;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合成多条多肽链发生在细胞质,D错误。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解析】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只能有溶剂(水)的交换,因此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A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净失水量为零,B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失水,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6. 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不可能含有18OB. 用14C标记14CO2,研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 分生区细胞对培养液中3H标记的尿嘧啶的吸收峰值出现在分裂间期D. 用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内质网中会出现放射性【答案】A【解析】小白鼠吸入18O2后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形成含有18O的水,含有18O的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含有18O的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A错误;用14C标记14CO2,研究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CO2C3有机物,B正确;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G1期和G2期),因此分生区细胞对培养液中3H标记的尿嘧啶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C正确;用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7.图一表示PH值对不同生物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图二表示温度对三种不同酶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细胞PH值从7下降到6,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B图二中酶C的最适温度比酶A和酶B的高C图一中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最适PH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不同D图二中随环境温度逐渐上升,酶B和酶C的活性可能逐渐升高直至相同【答案】B【解析】图一细胞PH值从7下降到6,植物的淀粉酶已部分失活,和人的淀粉酶活性不相同,A错误;由图二可知,A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5;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5;C酶的最适温度大于35,B正确;图一中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最适PH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碱基数目、排列序列不同,C错误;图二中随环境温度逐渐上升,在5到40之间,酶B的活性先上升再下降,酶C的活性一直升高,D错误。8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衰老的过程一定有多种酶活性降低B细胞凋亡的过程一定有基因选择性表达C细胞癌变的过程一定有遗传物质变化D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一定有纺锤体形成【答案】D【解析】细胞衰老的过程一定有多种酶活性降低,A正确;细胞凋亡的过程一定有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癌变的过程一定有遗传物质变化,C正确;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不一定有纺锤体形成,如无丝分裂过程没有纺锤体形成,D错误。9.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B. 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C. 实验乙中,4 h后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答案】D【解析】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B正确;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其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C正确;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减慢,D错误。10.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上述物质变化过程也存在于部分细菌中B. H+由膜间隙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穿过1层膜C. 质子泵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就出现不可逆的变性D. 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答案】C【解析】某些细菌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故也能发生上述的物质变化,A正确; H+由膜间隙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穿过1层膜,B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质子泵具有生物活性,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能恢复,C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D正确。 11.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可能持续存在到G2期C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D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答案】C【解析】DNA复制发生在S期,通过图一细胞融合的结果可知,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A正确;根据图细胞融合结果可知,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B正确;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细胞S期时已经出现两个中心体,说明中心体在S期结束之前已经复制完毕,C错误;根据图一细胞融合的结果可知,S期细胞中可能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正确。12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11”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所以GDF11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液中GDF11的减少可能与人体神经干细胞的衰老有关B血液中GDF11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若控制GDF11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D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被损耗有关【答案】C【解析】GDF11的含量减少会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从而抑制端粒酶在细胞中将端粒修复延长,使神经干细胞衰老,A正确;细胞衰老的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若控制GDF11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则会使血液内无法合成GDF11,可能导致细胞加速衰老,但与神经肝细胞癌变没有关系,C错误;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不让端粒细胞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说明端粒的损耗与细胞分裂有关,D正确。13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C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答案】B【解析】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则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则被还原的C3增多,消耗的C3增加,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则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意味着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变慢,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14.将花生种子清水浸泡种植,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细胞分裂),对该过程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自由水含量增加,有机物和酶的种类都有所变化B. 胚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 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种子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D. 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大部分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状态【答案】BCD【解析】花生种子清水浸泡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有机物和酶的种类都有所变化,A正确;胚细胞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B错误;因为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氧化分解会消耗较多的氧气,因此当花生细胞的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时,是既进行有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无氧呼吸, C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染色体出现在分裂期,所以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少数细胞中存在染色体,D错误。15如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B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C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D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答案】ABD【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由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c时,CO2的释放量为20 mol,根据酒精量可知,10 mol CO2是有氧呼吸释放的,10 mol CO2是无氧呼吸释放的,因此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B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产生CO2予以确定D盐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原理不同【答案】AD【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产物的生成,A正确;绿叶中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B错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盐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原理不同,前者是改变细胞膜等的透性,后者是将组织细胞分离开,D正确。17. 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中的一种酶能使外源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臜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臜,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40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即OD540),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某高校科研小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姜黄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540波长处的光吸收值B姜黄素明显抑制SMMC7721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效果愈明显C为了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后续其他相关实验用姜黄素的处理时间宜在48 hD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在4872 h之间姜黄素对SMMC7721增殖的抑制变化最明显【答案】ABC【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姜黄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540波长处的光吸收值,A正确;据图可知,施加姜黄素可明显抑制SMMC7721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效果愈明显,B正确;据图可知,72 h和48 h处理效果差别不大,因此为了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后续其他相关实验用姜黄素的处理时间宜在48 h,C正确;据图可知,48 h时不同浓度处理组之间处理效果变化和72 h组处理效果差别不大,因此在4872 h之间姜黄素对SMMC7721增殖的抑制变化不明显,D错误。18.下图是正常动物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个过程,该过程中三磷酸核苷(ATP、GTP、CTP、UTP)中靠近核苷的高能磷酸键会发生断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 四种三磷酸核苷可为反应提供原料和能量C. 该反应生成的PPi中不含高能磷酸键D. 反应的模板应为DNA的一条链或RNA【答案】CD【解析】图示过程发生在正常动物细胞内,所用原料为四种三磷酸核苷,且催化该反应的酶为RNA聚合酶可知,该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转录过程。动物细胞内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B.n1n4四种三磷酸核苷均含有两个高能磷酸健,水解靠近核苷的高能磷酸键后,既能为转录提供能量,也能为转录提供原料,B正确;形成RNA时利用的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断裂的是靠近核苷的那个高能磷酸,推测四种三磷酸核苷形成的PPi中仍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反应的模板应为DNA的一条链,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 (14分)近年来人们很关注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谈“胆固醇”色变。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图甲表示了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1)胆固醇可以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它是构成结构的重要成分。(2)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图乙),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中,满足该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a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与靶细的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bLDL通过图甲中途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脱包被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特点有关。(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表示的过程为。(4)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储存以及,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5)作为高血脂患者,是否要禁止摄入脂质食物?请给出高血脂患者建议:。【答案】(14分)(1)内质网(1分) 细胞膜(1分) (2)a载脂蛋白B (2分) b胞吞(1分) 流动性(1分) (3)含有LDL的胞内体进入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胆固醇释放到细胞质基质(3分)(4)抑制乙酰CoA还原酶的活性(2分)(5)否(1分) 应该少量摄入优质脂质,遵医嘱吃降血脂药物,注意科学饮食,适度锻炼(2分)【解析】(1)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故胆固醇可以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2)a通过对图乙分析可知,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载脂蛋白B与靶细的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b质膜能向细胞内形成凹陷,吞食外围的液体或固体的小颗粒叫做胞吞,从图甲分析可知,LDL通过图甲中途径胞吞方式进入靶细胞;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合题意可知,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流动性特点有关。(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表示的过程为含有LDL的胞内体进入溶酶体,被